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子产品有哪些?正确认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 ②使学生学会注意从小事做起,看环境污染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懂得关心环境从自己做起。 ③指导学生围绕周边电子产品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
生活中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选择、组合信息,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操作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意识,培养热爱与保护桂南采茶戏
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识电子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
2.使学生学会注意从小事上看环境污染给人民生活带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辅助工具】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卡纸、互联网。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多媒体----大屏幕显
看看视频、听一听新歌。大家有何感想?
(二)、探究新课
京温事件一、调查学生对电子垃圾的处理方式
1、同学们,你们你们家中有没有不在用的旧电器,这些旧电器是怎
么处理的?
2、学生自由汇报
3、提出问题,引出探究主题: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电子产品吗?他
们给我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污染吗?同学们仔细想一想:
【百度搜索】
现在电子产品垃圾在我们身边处处皆是,我们如何处理呢?
【百度搜索】
二、生活在线
1、阅读教科书中“电子垃圾危害大”的资料精密合金
(1)提出:从资料中,你们有什么认识?什么是电子垃圾?
(2)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电子垃圾:笼统的说,凡是已经废弃的,或者已经不能再使
用的电子产品,都属于电子垃圾。如旧电视机、旧电脑、旧冰箱、
旧微波炉、旧手机、年久失效的集成电路板等。
3、关于电子垃圾的危害,你们还掌握了那些资料?
(1)学生汇报自己的搜集的资料
【百度搜索】
(2)教师提供资料:我国广东省贵屿镇----电子垃圾镇
【百度搜索】
(3)展开讨论:加入我们生活在贵屿镇,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你会
学术论文怎么做?
(4)学生自有回报:
生:为了免受有毒物质的侵害,我想我会让我的父母离开小镇。
生:我不会让我的父母去那种小镇工作,我们要远离污染。
生:我要呼吁镇上的人们离开此地,免受危害。
【百度搜索】
(5)教师小结:电子废弃物对当地环境已经造成严重污染。专家检
测发现,贵屿镇环境样本中的铅、汞及镉等10多种有毒金属含量都
远高于正常含量。这里的人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危害。汕头大学医学
院的课题组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电子废弃物对当地从业者和儿童
的危害正在显现出来。
【百度搜索】
三、追根求源
1、电子垃圾的来源。
(1)提出问题:电子垃圾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2)学生自由交流:
生:现在人们用电子产品太多了,家家都有电子垃圾
生:我家里的旧冰箱坏了,还放在家里,不知道往哪里放。
生:我家的旧手机都扔掉了。
师:补充材料---街头小贩是主要的回收者
(3)引出问题:你们知道吗?目前中国成了电子垃圾市场,你们知
道大量的电子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吗?
(4)展示资料:
目前,我国的电子垃圾处理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不仅自身每年产
生大量的电子垃圾,而且还遭遇外国电子垃圾的侵入。
据统计,全世界数字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
熔体过滤器弃到中国。这样算来,我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垃圾。
四、环保在行动
1、减少电子垃圾对环境危害的措施。
(1)激发学生讨论:如果将我国视为“最理想”的电子垃圾场,这
些庞大的、有毒的电子垃圾岂不毁了我们的家园。面对这种现状,
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
(2)组织学生举行减少电子垃圾危害的“金点子”竞赛,学生汇报
北京智能交通网
措施。
(3)对金点子进行评比,选出金点子大王
(4)教师小结处理电子垃圾的措施:
环保应从源头抓起。对于电子废物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要求全
世界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必须设计无毒、耐用及洁净的产品,这样才
能降低危害。
环保不只是政府的事,对于一名普通消费者来说,应该支持绿环
保的公益行动,要购买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产品,人人都应为环保
事业出一份力。
2、从自身做起,拒绝电子垃圾污染。
3、教师提出建议:同学们可以创办“电子垃圾回收站”不要随便丢弃。
五、电子垃圾调查问卷
六、课堂小结。
地球让我们生存,让我们保护。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
小主人。谁不想让我们的家园变的更美好,更漂亮?你们有没有想过,就是我们这样乱丢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美丽家园添了麻烦。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要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日常接触的电子产品开始,让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声有呈现了整个教学过程。这一学习
过程的呈现一方面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推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
会注意从小事上看环境污染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懂得关心环境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