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业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伴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集成电路差不多每三年就更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的兴起,使电子工业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电子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在军事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在作战时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由通信、雷达、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组成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通信、侦察和情报处理手段,大大提高了军队指挥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效能,改进了武器装备系统。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武器的威力和命中精度;电子器件成了现代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技术是导弹、军事卫星及其他高技术武器装备制导和控制的核心,无论是战略武器,还是战术武器,其性能高低都同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使电子战发展成为独立的作战手段。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电子摧毁等形式的电子对抗,电子信息产业在现代战争中 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对韩国电子产业的一些研究和看法。 关键字: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发展
一、韩国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
在今天,韩国的电子产业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是, 事实上,韩国电子工业能进展至现在的地步,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90年代初期,韩国电子工业曾面临经济衰退、工资上升,而引起竞争力减弱的窘境,造成不少中小型电子公司的倒闭和大型投资计划的萎缩;另外一项影响韩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因素是内销市场的开放,造成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电子产品拥入韩国市场,使各大家电厂商利润下降,经营日趋艰难。在该段期间内,韩国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亦遭遇不少挑战,尤其在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如东南亚、中国大陆和拉丁美洲等地,竞争情况更是十分激烈。在低价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韩国彩电视、收录音机等产品已无法与中国大陆制品竞争,加上各国实施进口限制,使韩国电子产品面临许多困难。这种形势正如韩国电子工业协会所述,韩国电子工业夹在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间难以动弹。然而韩国电子工业界并未就此放弃,反而加速进行转移生产基地至具有比较利益国家,并投入全面性研究发展工作。1993年下半年以后,情势即大有改善,一方面由于
世界经济景气的缓慢复苏,另一方面由于日圆持续升值,再加上韩国企业不断投入新产品开发,眼光正确,作法积极,能掌握时机,切入市场所需而使韩国成为当今的电子工业大国。
二、韩国电子产业现状
目前,韩国是继美日之后的第三大半导体生产国,其生产的存储器件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7%10。半导体是韩国“第一出口产品”,1999年,韩国半导体产品的出口为203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9.2%,其产品出口额和贸易顺差在韩国出口总额和总贸易顺差中所占比重分别达14.1%和16.7%11。在半导体技术方面,韩国于1992年以后制造的64M DRAM时就与发达国家同步了。1994年,三星公司成功地制造出了256M DRAM。三星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DRAM产品的供应商之一,约占全球DRAM产品份额的17%语音播报左右。为了减少对DRAM的依赖性,三星公司从1995年开始生产TFT—LCD(液晶显示器)产品,又开发了Alpha芯片(CPU)和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产品。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笔记本型PC的需要,三星大批量生产TFT—LCD,1996年一跃成为该产品的最大供应商之一。根据半导体研究机构IC Insights公布的资料,三星电子已经成为世界十大半导体公司之一,2001年,该公司的半导体存储器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21%提高到30%上海电子口岸。
其次,韩国在数码家电商用化方面已经取得领先地位,如数码电视、数字微波炉等。再其次,电子元件工业发展迅速。电子元件包括:存储器芯片、液晶显示器(TFT—LCD)、显象管(CRT)、晶体震荡器、电容器、充电电池、电阻器、扬声器、开关、变压器等。如微型化已经在韩国电容器制造商中形成了趋势。由于数字电视的日益普及将促使陶瓷封装成为今后几年重要的产品发展趋势。由于国际市场上低价位电阻器受到中国内地和台湾制造商的竞争压力,迫使韩国制造商将目标转向日本美国等高档产品市场,将电阻器的发展重点放在高附加值上。
三、韩国电子产业发展特点
从韩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具有下列的特点:
(一)、制造重点由消费性产品转移至工业用电子产品及零件
目前个人计算机、集成电路等为韩国最为热络的出口项目。
(二)、贯彻国际化策略,寻求具比较利益的海外生产地点
韩国加强在先进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吸引杰出人才贡献所学。在赴海外投资营运方面,根据韩国中央银行统计指出,韩国电子业截至1993年底 累计对外投资10.26亿美元,其中设立海外工厂达221处,金额为5.29亿美元,设立销售网点计158个,投资罗隆基4.55亿美元,设立研发中心计18个,投资4,200万美元,且近年来则有朝亚太地区投资趋势,中国大陆是重点投资地区。
(三)、研究开发经费庞大
韩国电子业为能维持强势竞争力,莫不大力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不论对主流商品开发时效的掌握,生产制程技术改良、尖端电子产品或关键零组件开发皆不遗余力,运用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求掌握商机。
(四)、积极分散出口市场
以往韩国电子业偏重美国、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的拓展,为因应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区域经济抬头,目前则将大部分心力投注于中国大陆、东欧、印度和日本市场的开发,对欧美市场的巩固则采企业购并和策略联盟的方式,以达到深耕市场的策略目标。
公共安全专家(五)、大型电子集团外销额占全国电子产品出口比重甚大
三星、LG及大宇等电子企业集团合计外销金额超过百亿美元,占韩国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60%以上,出口已成为韩国大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六)、共同开发新产品降低风险已成为新趋势
目前韩国主要出口电子产品为半导体,未来产品开发重点则以半导体类的TFT型液晶显示装置、特殊应用IC(ASIC)、高记忆容量的动态随机存取内存、消费电子类的高分辨率电视、数字式录放机和摄影机、个人数字处理器、大型计算机交换通讯类的码多分址存取(简称CDMA)式移动通讯系统、异步传输模式交换设备、整体服务数字网络、传真机、宽频信息网络相关软件及装置等为主。通过韩国政府居间强力运作协调,民营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设立。
flash小品 (七)、外国企业前往韩国投资电子产品生产者逐渐减少
在历经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企业的努力研发下,目前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及零组件,竞争力已大为提升。具地利之便的日本向为韩国电子业最重要的外资来源,而美国为保护其
在东南亚的利益,亦不遗余力策动其业者前往韩国投资,居韩国外资来源第二位。
税收楔子 (八)、知名大厂与中小企业携手合作
韩国电子工业发展策略初期以国家力量和全民支持的共识,培养出数家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采取学习仿制,改良生产和设计创新等渐进步骤,逐步取得在世界市场的知名度。
四、韩国电子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以提高利润
现今韩国工资水准已是仅次于日本而为亚洲第二高工资地区,使韩国产品在面对东南亚及中国大陆电子产品竞争时居于劣势。另外,韩国利率之高也在世界金融市场名列前茅,使韩国企业资金成本提高、 周转不易。因此,未来韩国除开发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外,将大力提高电子产品的自动化生产以降低对人力的依赖,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获利空间。
(二)、加强产品设计及生产技术的研究发展
韩国大型电子集团未来在产品设计及生产技术的研发上,将采取技术 购买、购并及自行开发三者,依次进行尝试。首先尝试自国外购买新技术,若不行则以拥有新技术或行销能力的外国企业为对象,进行购并,若前二者均不可行则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自行进行研发。
(三)、提升零件、生产设备自制率
韩国电子业生产所需的关键零组件及材料大都来自国外进口。生产设备的自制率只达15%。未来韩国电子工业振兴会及其相关的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一方面将开发先进产品所需的关键零组件,另一方面将提高使用国产基本零件及材料的自给率。
(四)、 提高韩国电子产品的国际形象
由于韩国电子业所走路线主要以大规模生产为主,所从事制造商品又多为成熟的电子产品为重点,经过多年努力,韩国品牌的知名度虽已在国际市场打出名号,但评价并不高,国外一般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仍将韩国商品定位为低价电子产品,其原因在于韩国电子业无法领先推出新产品。未来韩国政府及电子业者除致力开发新产品外,将更极力改善韩国电子产品在国际的整体形象,使韩国电子产品能早日跻身高档商品供应之林。
参考文献
[1]大卫C莫厄里,理查德R钠尔逊.领先之源----七个行业的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9-65.
[2]范俊.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透视[EB/OL].HTTP://210.32.33.120/cjfd/pdfdownload.asp,2004-10-02
[3]于卫国.韩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及其趋势[EB/OL]HTTP://210.32.33.120/cjfd/pdfdownload.asp,2004-10-03
[4]韩超,梁泉 著/Android系统级深入开发——移植与调试/电子工业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