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551/jki.issn1672-9129.2021.11.048
魏㊀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㊀湖北㊀430000)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㊂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行业都属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信息技术为人工智能提供技术支持,合理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尤为重要㊂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㊂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P18;TN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11-0051-02
㊀㊀1㊀人工智能的概述
中国领导团队新阵容人工智能是一项全面运用多个学科的技术,将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作为参照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系统实现㊂其发展核心始终围绕人类的思维方式,将超越人类思维作为发展目标㊂人工智能可在各个媒体平台将所需的数据信息内容全面收集,拥有和人类思维相似的学习能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计算㊁存储和分析数据信息㊂
1.1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中的运用优势㊂(1)对模糊信息进行快速处理㊂运行期间的人工智能会面对诸多的未知问题,对于这些模糊信息进行快速处理的同时要迅速将相关数据搜集出来,将未知问题解决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未知问题进行处理,提高人工智能的工作效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处理信息的精准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人工智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解决㊂(2)节约成本㊂拥有快速运算方式和惊人运算速率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能够极大地减少传统数据计算中需要的大量物力和人力,对庞大的数据信息高效处理且不会耗费过多资源,从而使计算成本有效降低,确保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㊂
(3)提高运行效率㊂运行期间面对庞大数据信息的人工智能需要将所有信息分层并充分利用,在此期间通过分析低层次的信息后才能获取更高层次的信息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借助非线性思维将人工智能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㊂1.2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分析㊂(1)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㊂众所周知,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众多领域,既有高端产业,也有与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领域㊂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呈现一个发展总趋势,即电子信息技术在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中,主要在人工智能㊁智慧医疗㊁环境治理㊁智慧城市㊁交通管理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㊂
(2)人工智能的发展㊂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势头很高,随着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㊂我国在政策方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很大的倾斜,我国在 十三五 规划纲要中,
将培育人工智能㊁移动智能终端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鼓励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㊂人工智能也叫做机器智能,指由人工制造出来的智能化机器,主要借助的是电子信息技术,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㊂随着制造业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融合,人工智能行业成为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主导方向,制造业行业将逐渐以 智能制造 作为标签,将产品的生产加工注入智能化发展理念,智能化的多种软硬件应用将为各行各业的各类产品带来智能化的飞跃甚至是 产业革命 ㊂实际上,智能化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㊁智慧医疗㊁环境治理㊁智慧城市㊁交通管理等领域的不断渗透㊂智能化的发展,依托电子信息系统中虚拟计算,遥感和传感技术,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电子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㊂(3)电子信息技术需不断更新发展,助力人工智能发展㊂近年来,国家优化不断号召配置优势资源,倡导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现代社会至关重要的行业,电子信息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发展,就云计算㊁运行速度等方面仍需提高㊂人工智能作为高端的制造业,需要电子信息
占据了大部分,但其能量密度值并不高,在其他性能的发挥上也面临着一定制约㊂因此,未来水下机器人必然会朝着高密度能源的方向发展,以控制能源系统重量㊁体积为主要前提,尽最大努力满足其机动性要求,最终将其他方面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㊂
4.4模块化㊁标准化㊂为了进一步提升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在其应用时需尽量达到规模化,同时缩短研制水下机器人所用的时间,从最大程度上减少研制阶段的投入成本,以确保水下机器人可以批量
生产,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水下机器人模块化㊁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㊂另外,在研制水下机器人的过程中,所有部门应该一同进行设计,从而提升机体结构兼容性,全面增强其系统性㊂
东海小哨兵样本容量5㊀建议与设想
很明显,目前投入使用的水下机器人,其智能水平还未达到一定高度,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之中,应该切实提升各方面技术的应用,提升其智能程度㊁自主性与适应性,这将成为以后智能水下机器人发展的重中之重㊂
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协同多学科,这里不仅包括技术基础,还包括伦理学与心理学等社会性学科,可以让智能水下机器人为人类完成多项工作,这样人类就可以从重复性㊁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为人类的利益而服务,而不是作为反人类的工具而存在㊂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行业都会用到智能水下机器人,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将会发展为现实,从而不断提升人类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的能力,最终全面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㊂
6㊀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情况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智能机器人是高科技的一种集中体现,其发展价值非常高㊂所以,在该领域,我国应该认清形势,并且明确其发展目标,在此
基础上采取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发展策略,从最大程度上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尽早使智能水下机器人为我国社会发展而服务㊂从本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目前水下机器人已在海洋开采中得到了一定运用,同时该技术还可在水下观察㊁开采作业中为其提供数据,应用前景非常广阔㊂相信随着智能化㊁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也会朝着高智能化方向发展,最终为我国军事㊁民用等提供数据信息方面的支撑㊂
参考文献:
[1]王轩,田军委,崔鹏飞,孙江龙.水下机器人推进器
状态评估智能方法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21,41
(01):26-33.
[2]柏宇鹏,崔金香,郑桂华,韦智然,赵爽.水下智能机
器人的运动控制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1):31.
[3]万磊,张英浩,孙玉山,李岳明,何斌.基于重构容错
的智能水下机器人定深运动控制[J].兵工学报,2015,36 (04):723-730.
[4]晏刚,周俊.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世界,2013(24):21-22.
作者简介:夏九星(1988.10.15),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方向:机器人㊁人工智能方向,职称:助理工程师㊂
晏文敬(1987.5.7),男,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方向:图像处理㊁人工智能,职称:助理工程师㊂
㊃15㊃
技术为其发展作支撑,电子信息技术需要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与人工智能进行融合发展,加强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改造,提升人工智能行业的数字化㊁智能化水平,助力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㊂
2㊀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2.1人工智能图像识别㊂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体系的重要分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㊁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㊂这项技术模仿了人类对于图像的识别过程,提取图像特征并对识别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最终将分阶段识别出来的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知觉映像,展示识别目标㊂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的具体流程为:信息获取-预处理-特征选择-训练过程(分类器设计㊁分类决策)㊂结合流程来看,智能识别系统先进行图像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接着提取图像信息中的特
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在分类器设计模块中结合相应规则进行判定,同时还对特征信息进行决策,也就可以较好展示识别对象㊂
当前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且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㊂在人脸识别过程中,先收集人脸的图像信息并进行预处理提取图像的特征,最终通过预留图像信息的匹配与识别,就可验证识别的人脸是否为数据库中契合的人脸㊂目前这项技术相对成熟,出错率也非常低,在移动支付APP㊁小区安防等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㊂在车牌识别过程中则直接对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划分好图像单元进行归一化处理和细节处理,接着根据特征信息提取车牌图像中的字符,最终完成识别过程㊂
2.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实现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结合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能力,有效处理和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利用结果记性前向拟合学习并统计信息内容㊂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为了确保前向拟合数据信息会将数学模型建立起来,利用标记点定位能够对构建的模型与实际状况是否相符进行判断从而进行优化,同时标记点还成为人工智能学习深度计算的重要依据㊂拥有多层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能够自动优化多层数据传输的流量大小,如Ten-sorFlow多层神经架构能够将并联多个GPU卡的目的实现,从而处理庞大的信息数据㊂工业㊁商业中使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各个行业的机器人服务,更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应用的成功案例㊂
2.3电子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㊂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个行业都面临着庞大复杂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更新变化的非常之快㊂鉴于人工智能行业对信息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的需求,以及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而恰巧电子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这一问题,满足人工智能行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并且使人工智能产品处理问题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㊂
2.4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应用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巨大,人工智能中的硬件和软件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升级㊂由于人工智能产品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出于人工智能产品运行安全性㊁高效性㊁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就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来支持㊂因此,电子信息技术中的软硬件升级技术就可以充分应用在人工智能系统中㊂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可以为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软件和硬件的技术支持,使人工智能产品有强大的软件系统支持,得到快速长久的发展㊂电子信息技术中的软件升级技术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2.5软件和硬件升级㊂高集成度与精度电路的快速发展使电子元器件的体积和组织结构不断缩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工智能领域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一些嵌入式电子产品的处理器缩小到10nm㊁20nm的级别㊂人工智能系统中庞大的数据信息利用低功耗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分布式连接多GPU卡与C++接口可提供优质的服务并给予有效处理㊂如学校利用电子信息设备能够构建起监控系统和网络教育教学,教学中的语音或图像可通过设备传感器提供给教师,并且可有效处理和及时识别其中的异常状况㊂构建人工智能系
统需要连接多个电子信息设备,借助数据处理平台分析识别语音及图像内容并向用户客户端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㊂
寡头竞争
2.6网络资源共享㊂拥有庞大数据且涉及诸多领域的人工智能呈现多元化发展,拥有大量资源的电子信息技术可为人工智能提供大量的资源支持,两者的融合使网络资源共享的准确度与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将流程化的体验和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提供给广大用户㊂例如借助网络资源共享技术的P2P模式能够实现和客户相互的沟通交流,将更好的体验提供给用户㊂与人工智能结合的P2P模式可帮助用户全面搜集数据信息,通过下载等操作满足用户的需求㊂另外按照不受限制的资源共享条件与网络波动,人工智能系统还能够将网络资源下载的方式进行自由切换,利用多种途径达到共享网络资源的目的㊂
2.7智能机器人㊂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主能力并在相应环境中运动,执行预期任务的可编程机构㊂其自身具有较多的传感器,并依托于这些设备实现视觉㊁听觉㊁触觉等功能㊂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更好感知与采集外部信息,用于后续系统智能模块的分析与判断㊂智能机器人还设计了效应器,能结合周围环境进行各个构件的操控㊂智能机器人的核心三模块主要为感觉模块㊁思考模块和反应模块,其中电子通信与信息技术在感觉模块和反应模块中主要提供信息传达的功能,即将感知到的信息传递给智能处理器,同时也将智能处理器的最终结果反馈给执行机构㊂而在思考模块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则主要体现在各类智能化元件的应用方面,能够实现各类信息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同时这也是智能机器人的核心部分㊂
当前使用广泛的智能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企业的生产线,能根据既定的程序进行各项操作㊂这类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比较一般,常用于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生产活动,相较于人力来说有较高的效率㊂如果想要改变工业机器人的运作内容,那么还需重新调整机器人中预先设计的编程内容㊂协作机器人则是能够与人类相互配合共同生产的智能机器人,能充分发挥机器人自身工作的效率,以及人类体的智能性㊂这类机器人能较好突破传统人机协作的困境,是工业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成果㊂协作机器人融入了协同式专家系统,同时也使用了机器人集成制造模块,具有较为优秀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保证人类体参与工作的安全性㊂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模块引入了多种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㊁神经网络控制㊁变结构控制㊁遗传算法等,同时还实现了不同控制方法的融合㊂
2.8电子信息技术在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问题时的应用㊂网络信息安全一直是当前各个领域面对的重要问题,相互融合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一定要将用户的个人隐私放在第一位,防止泄露数据资料给用户带来严重影响㊂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的安全隐患致使泄露信息成为一种常态,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个人隐私谋取非法利益㊂电子信息技术可将有效的网络安全方案制定出来,当出现数据安全问题时能够给予有效的处理,而人工智能能够将入侵检测功能开发出来使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网络安全得到有力保证㊂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与快速处理,为了避免有害数据入侵可及时过滤某些不明的数据资料㊂
甲醛酯
3㊀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广泛的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为很多领域发展提供优质的原动力,作为科技前端的人工智能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对数据结构进行优化,将庞大的信息数据进行更好的处理从而使工作效率有效提高㊂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能够将更多优质的服务全面提供给人们,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稳定发展㊂参考文献:
[1]陆林.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11):77-78.
[2]经鹏.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电子信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应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0(12):168-170.
明基p50
作者简介:魏来(1982年-),男,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㊂
㊃25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