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资本概念首先是由布迪厄正式提出,此后,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普特南把它引入经济和政治研究领城并由此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对社会资本的主要概念、构成和运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深入研究社会资本理论有所裨益。
关键词:社会资本;概念;构成;运行机制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社会资本随笔》一文,正式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此后,科尔曼继承和吸收了布迪厄的某些观点,并将社会资本研究进一步拓展。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D·普特南发表了《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大大拓展了政治学理论。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书中提到的社会资本概念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学术界开始在各个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
济宁pm2.5国内外学者进行社会资本研究时,普遍关注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他们依照自己的理论框架与
针对的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资源说。如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1] (P. 202)他把社会资本看做是一种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使用,可以为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带来利益,但受益程度要依每个人实践能力的大小而有所区别;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2] (P. 24)社会资本不仅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资源,而且也是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其目的是获得各种效益的投资活动。林南区分了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是自身拥有的、可以为个人所直接支配的资源;社会资源是那些镶嵌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这些资源不能够被人所直接的占有,必须通过社会关系,与他人交换才能取得。拥有社会资源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实现自己的目的。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资源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转化为个人资源,通过代传也可以成为下一代的个人资源。他把社会资源按其功效分为工具性的和情感性的。工具性的指有形的物质资源,而情感性的是指信任、承诺等属于精神方面的资源。个人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获取和利用这种资源,以实现个人的行动目标。
二是能力说。持社会资本能力观的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他们更加注重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如何利用已经建立的社会资本获取资源。如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身份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资源的能力。”[3] (P. 43)这种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入的结果。波茨将这种嵌入分为两种类型,即理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理性嵌入指的是双方对互惠的预期,它是建立在双方关系取得强迫对方承认的预期能力的基础上。但是,当行动的双方成为更大网络的一部分时,信任就会随着相互期待的增加而增加。国内学者边燕杰、丘海雄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及通过这种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王珺、姚海琳、赵祥在研究社会资本结构与民营企业成长时把社会资本定义为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调动稀有资源的能力,都属于这种观点。
三是功能说。学者们认识到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从定义来看,博特、科尔曼等人的社会资本概念的内涵都具有工具性和功能性,都把社会资本视为获得其他收益的可靠来源。博特认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资本,它是成功的最后决定者。任何个人或者组织如果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获取信息和控制优势。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义是由其功能而来,其功能有两个:一
是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为提供便利;二是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它可以促进某种生产的实现。科尔曼用社会资本的功能为社会资本下定义,在逻辑上混淆了原因和后果的关系。
四是社会网络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从形式上看就是社会网络关系。如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网络关系,并且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网络关系。社会资本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社会规定的,而是在特定的工作关系、体关系和组织关系中存在的,它是通过某种制度性的关系来加强的关系网络。波斯特从网络社会成员关系研究社会资本;伯特从网络结构方面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布迪厄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
五是规范说。学者们认为社会资本的本质是信任、互惠等文化规范,如福山在1999年出版的《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体成员中共有的一套非正式的、允许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价值观或准则。如果说体的成员开始期望其他成员的举止行为将是正当可靠的,那么他们就会相互信任,信任恰如润滑剂,它能使任何一个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有效率。”[4] (P. 18)在《公民社会与发展》中,他又将社会资本定义概括为一个或多个个体之间进行合作、可用实例说明的非正式规范。福山把社会资本看
做是有利于个体之间合作的非正式规范,这种规范必须能够促进体内的合作。这种规范外延非常广泛,既包括微观的朋友之间的信任与互惠性规范,又包括宏观的宗教教条等。在普特南看来,“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他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5] (P. 195)他对经济发展所需依赖的结构和制度安排作出了诠释,迅速得到大批学者赞同,也引起了研究者们对社会资本与公民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等问题的广泛深入讨论。
从以上分析看,社会资本概念上存在着混乱,社会资本究竟是社会关系的基础还是社会关系的内容,是资源还是获取这种资源的能力,抑或是二者的结合;而且社会资本在政治领域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不同的解释。回春呼吸法
二、社会资本构成的研究
由于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各个学者对社会资本的构成认识也有差别。但大部分学者都把社会网络、规范、信任、合作看作是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比如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将社会或体中成员之间信任的普及程度视为一种社会资本,并认为社会的经济繁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的信任程度的高低。奥斯特
罗姆强调的要素是规范,布迪厄强调的是制度化的社会网络,普特南强调的是网络、规范和信任等。
三、社会资本运行机制(产生、维持、增长、消逝)的研究
科尔曼分析了影响社会资本创造、保持和消亡的各种因素:第一,社会网络的封闭性。科尔曼认为,社会网络如果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社会网络封闭性使行动者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增加了系统内部行动者之间的依赖程度,减少了内部行动者对网络外部行动者的依赖性,从而保证对网络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动;第二,社会结构的稳定性。除了以职位为基础建立的组织外,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都依赖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社会组织或社会关系的瓦解,社会资本就丧失了存在的前提。当社会组织以职位而不是人为结构元素时,社会组织在人员变动的情况下仍能维持稳定,社会资本也不会因人员流动而消失;第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创造社会资本的途径是把某种要求强加给其信仰者,即要求信仰者按照某种既定的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行动,而不考虑其自身的利益。科尔曼认为集体意识形态如宗教等会促进社会资本的生成。但是,强调信奉个人独立与自由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则会抑制社会资本的形成;第四,官方认可的富裕及需要的满足。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需要相互帮助的人越多,所创造的社会
诺顿升级资本的数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总之,社会资本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贬值,需要不断更新和增值。如果无法保持期望与义务关系经久不衰,没有定期的交流,规范也就无法维持。
科尔曼分析了社会资本的积极功能和它的消极功能,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可以为个人提供各种物质支持;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会资本还可以获取就业信息与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组织的规范,提高组织的效能等。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也具有某些负面作用,社会资本最明显的消极功能就是社会网络成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形成小体而牺牲整个集团的利益;增加社会交往成本,产生腐败行为。虽然科尔曼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消极功能,但是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他认为社会资本的积极功能是主要的,他把社会资本当作解决社会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润滑剂”。实际上,社会资本仅仅是促进组织健康发展的一个因素,它的作用不应被过分夸大。波茨则明确提出了消极社会资本的概念,认为社会资本至少有排斥圈外人、对团体成员要求过高、限制个人自由以及用规范消除差异四个消极后果,它们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本的运行。福山则认为社会资本(信任)依靠规范和对权威的遵从而产生。此外,共享的历史经验也能够产生非正式规范并创造社会资本。贺盛有
拉贝洛尔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理论还处在探索阶段,其体系尚未成熟,仍存在不少有争议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但这一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对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解释力,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有必要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社会资本理论,促进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这一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包亚明主编.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托马斯·福特·布朗.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木子西编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2002,(2).
[4]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刘榜离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Putnam.Tuning In, Tuning Out:The Strange Disappearance of Social Capital in America 中毒性脑病.[J].Politial Science and Politics,1995,Vol.28,No.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