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对于长沙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其他城市对比分析,明确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状与问题,为实现目标需要抓住的关键指标和举措。 关键词: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城市能级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处于城镇体系的“塔尖”,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为落实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强省会战略,长沙创
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将更加激烈,深圳、长沙、杭州、南
京、福州、济南、沈阳等超过10座城市都明确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考虑到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等可比因素,现选取国家已明确支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武汉、郑州和地方政府明确提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
————————————
我的电脑我做主基金项目: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21csskjdkt09)。
作者简介:周栋良,教授,博士。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乡村振兴。
杭州、南京、长沙、济南、福州、沈阳等9座城市进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方面的比较分析(如下表)。
2021年成都、长沙等9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 城市 | GDP (亿元) | GDP增幅 (%) | 常住人口 (万人) | 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 管辖县区 (个) |
1 | 成都 | 19917 | 8.6% | 2094 | 950 | 20(12个市辖区、3个县、5个县级市) |
2 | 杭州 | 18109 | 8.5% | 1194 | 648 | 13(10个市辖区、2个县,1个县级市) |
3 | 武汉 | 17717 | 12.2% | 1233 | 藤黄微球菌 812 | 13(13个区) |
4 | 南京 | 16355 | 7.5% | 931 | 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868 | 11(11个区) |
5 | 长沙 | 13271 | 7.5% | 1005 | 567 | 9(6个市辖区、1个县、2个县级市) |
6 | 郑州 | 12691 | 4.7% | 1260 | 641 | 12(6个区、1个县、5个县级市) |
7 | 济南 | 11432 | 7.2% | 934 | 324 | 12(10个市辖区、2个县) |
8 | 福州 | 11325 | 8.4% | 842 | 416 | 三个扬州 13(6个市辖区、6个县、1个县级市) |
9 | 沈阳 | 7250 | 7.0% | 907 | 649 | 13(10个区、2个县,1个县级市) |
| | 漫水桥 | | | | |
注:数据来源于2021年各城市统计公报。
从经济总量看,上述9城市除沈阳外均进入万亿元俱乐部,成都以19917亿元的总量位居榜首,离2万亿只有一步之遥。长沙地区生产总值13271亿元,排名第五位,高于郑州、济南、福州、沈阳。武汉地区生产总值17717亿元,超过长沙4446亿元。
从经济增幅看,上述9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武汉、成都、杭州、福州、长沙与南京(并列)、济南、沈阳、郑州。长沙经济增长幅度位列中等水平。相比武汉、成都、杭州,分别落后4.7、1.1、1.0个百分点。
从人口数量看,长沙常住人口数1005万人,跻身特大城市行列。但在千万级人口规模城市中,刚好突破1000万,少于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郑州(1260万)和武汉(1233万),少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杭州(1194万)。长沙城区人口555万,在14个特大城市中排名靠后。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过去10年,郑州、杭州、长沙城市人口分别增加400万、324万、300万,长沙人口增幅有待提速。
从城市容量看,一方面,长沙国土面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建成区面积与国土开发面积
不协调。长沙距9个已明确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平均建成区面积922平方公里相差较大,距建成区面积最小的郑州相差74平方公里,且在候选城市中也排名靠后。另一方面,长沙管辖县区数9个,位列上述9大城市末位,经济空间小,这是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明显不足。
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经济实力、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均是衡量中心城市发展的硬指标。但是国家中心城市并非只强调城市自身的人口数量、面积和经济总量。最终决定国家中心城市能不能发挥好作用的是城市的空间、产业、人才等结构是不是合理,通达性、便民性、开放性等功能是不是完备,以及效率高不高[1]。长沙市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足、新旧动能转换还需下更大功夫,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还不高,还面临“城市病”治理等诸多挑战。
二、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1.做大城区
做大以省会为核心的大都市区成为各省扩大省会知名度、提升省会城市和省域竞争力的重
要抓手。杭州通过撤市设区相继合并了萧山、余杭、 临安和富阳,下辖 10区1市(县级市)2县,辖区面积达1.68万平方公里,扩区扩容调整力度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成都通过撤县设区,下辖12区5市(县级市)3县,辖区面积达1.43万平方公里。长沙辖区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7平方公里,下辖6区2市(县级)1县,扩区扩容力度较小。长沙的经济总量是株洲的4倍,人口总量是株洲的2倍,但行政区面积却与株洲相同。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是典型的强市不大,未能有效发挥省会城市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26年,建成区面积要达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
2.提升省会能级
国家中心城市是所在区域城市的核心龙头城市,是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中枢,具备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2021年长沙经济首位度为28.81%,低于武汉(35.42%)和西安(35.87)。2021年,我国内地主要城市GDP排行前20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济南、合肥、福州。长沙位列第15位,与宁波(12位)、青岛(13位)、无锡(14位)、郑州(16位)处于同一阶梯,差距在400亿元以内。“十四五”时期,长沙应以超越无
锡、青岛、宁波为目标,年均增长率8.7%以上,到2026年实现GDP过 2万亿元大关,经济首位度超过30%。
3.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长沙现有58所高等院校、99家科研院所及近80万在校大学生。2017-2021年,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3%提高到2.8%;高新技术企业从904家增加到4142家;各级研发平台1502家,其中国家级67家。截至“十三五”末,武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51%,高新技术企业数6259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82%;国家级创新平台138个。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坚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全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