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营视角下的商业用地规划评价作者:张婷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2018年第平遥地震
01期 【摘要】从城市运营的视角,基于城市人口、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人均商业用地面积、容积率等数据,对H城商业用地规模进行评价,指出其商业用地规模过大、土地利用不集约的问题。最后基于研究对新城规划土地利用不集约问题给出建议。 【关键词】规划评价;商业用地;城市运营
1、引言
领航中国文艺晚会 近年来新城规划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头戏,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不匹配,用地浪费现象严重,产生了松江新城“睡城”和临港新城“空城”现象。
截至2015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规划人口多达34亿,对应用地规模高达3.4*105k㎡,这必然会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根据H城总体规划商业用地数据,从城市运营的视角分析未来商业建筑面积需求,从而对该新城商业用地配置的合理性给出评价。
2、研究数据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H新城,2030年规划常住人口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0 k㎡,商业用地(B1年降水量)308.82ha。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H城独立占地且数据齐全的市级商业设施。
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 “倒U”型关系,当城区总人口与建成区面积之比达到三维高精度地图1.30万人/k㎡时最利于城市发展,H城到2030年城区总人口与建成区面积之比为1.0万人/ k㎡,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H城仍可以通过增加功能性用地、优化基础设施来吸引人口,促进城市化进程。
3、商业用地评价
新城总规中对商业的定位、分级影响着不同等级商业的性质、服务内容和规模;不同规模的商业设施对服务人口的承载力不同,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也不同。本文根据就业人口与人均商业就业建筑面积以及各大城市人均商业面积来预测H心得安试验城商业设施建筑规模,再根据容积率反推出用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