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局12.5规划(文本)

阅读: 评论:0

大理市风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编制工作人员
总编审:杨志敏  大理市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审:李融冰  大理市园林局副局长、园林高级工程师
        李亚飞  大理市园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经济师
统稿:杨寿尧  瓷路监察执法大队副队长,园林高级工程师
编写人员: 尹志雄  局风景名胜管理科科长
                局办公室副主任
            李艺婷  局园林绿化科科长
                局园林绿化科科员
            张翠丽  局技术科科员
            张兴帅  局技术科科员
            赵子杰  监察执法大队队长、园林工程师
            康素娟  监察执法大队园林技术员
2010-12-14
整形归来2大理市风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  总论
1.1规划项目
1.1.1生态建设和城乡园林绿化工程
1.1.2花卉园艺产业发展
1.1.3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和利用
1.1.4科研究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
1.1.5法规、规范性文件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1.2规划目标
1)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
2)建成区城市绿地率达35%
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4)城乡绿化均衡发展,森林大理建设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0%
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评价二级标准。
1.3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5(2010年~2015)
1.4规划依据
1.4.1 法律、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19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
《城市绿化条例》(1992.9)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2)
《植物检疫条例》(1992.5)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1989.12)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3.12)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
2.3.2 行业标准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
《全国森林城市评价指标》(2007
《国家园林城市评价标准》(2010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8
《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04.10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2.3.3 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0
《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规划》(2010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
2.3.4 统计资料
《大理年鉴》(2009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大理市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以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偏东,地处东经99°58′~100°27′,北纬25°25′~25°58′之间。东与宾川县、祥云县相连,南与巍山县、弥渡县毗邻,西接漾濞县以点苍山为界,北与洱源县接壤。大理东距省会昆明377公里,西离中缅边境的瑞丽市415公里。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7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5%;坝区面积28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8%;洱海水域面积2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基本结构是七分山,一分半平坝,一分半水域。     
八角楼上
大理市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2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环境优势
2.2.1生态优势
规划区内,有苍山山环抱,山顶到坝子垂直高差大,气候温和,垂直季相明显,为众多的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洱海周边,十九峰十八溪,为众多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2.2.2气候优势
大理市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风能丰富。大理坝区海拔约2000米,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呈垂直分布,为低纬度高原西南季风气候,春秋日数可达约300天,四时之气,初如常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这样的气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2.2.3资源优势
大理市辖区内的苍山、洱海构成了山水对应、交相辉映的自然奇观,山水之间的田园风光,加上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洁净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资源分布,形成了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地理和气候环境。苍山延绵近五十公里的生态系统和绿走廊,洱海作为我国七大淡水湖泊中保护较好的百里烟波,都在今后追求生态环境的时尚潮流中产生着强烈的感召力、吸引力。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苍山含有大量多用途的经济植物,包括云南八大名花的全部类型。洱海中含有大量鱼类。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不可多得的景观欣赏价值和生态价值。
2.2.4区位优势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东距省会昆明377公里,西离中缅边境的瑞丽市415公里,是昆畹公路(320国道)和滇藏公路(214国道)的交汇点,也是滇西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物资集散中心。滇西北的大理、丽江和迪庆,是正在兴旺的云南民族文化风情旅游黄金线之一,云南省政府八·五计划中把大理市列为滇西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歼-8t2003年,省政府在大理召开的大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上,确立了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中心城市的目标,制定
两保护两开发的发展战略。
大理市是滇西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云南三横三纵九通道高等级公路网中的一横 (320国道)一纵 (21 4国道)的交汇点,是滇西八个地、州、市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北面是我国以兰坪铅锌矿为代表的有金属富集带,西部和南部是澜沧江流域水能资源、地热资源的重点开发地区,是我省实施大通道战略中通向南亚通道中的次级枢纽,也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付诸实施的先行试验区,为形成经济的聚集、辐射和资源的整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5历史文化优势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汉时期就设叶愉县,唐宋时期是云南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1,000pcl多年前是世界14大城市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理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质和个性,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往的历史碰撞中形成了独具特的以白族文化为主体的地域文化。大理文化的内涵积淀在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中,展示于多彩的大理石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及文献、典籍、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之中,也反映为大理人民的生态和谐观念、纯朴好客的
民风和民族习俗。大理文化是中华大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大理城市文化特和城市个性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1982年被定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身,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对民族学、人类学和云南人类进化史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2.2.6基础条件良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理市有着5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程,1951奋进的旋律评价年经国务院批准设下关市,1958年将大理县、漾濞县、凤仪县并入下关市,设置大理市,同时并入的还有洱源县的环海区域。1960年底撤销大理市,设大理县、下关市,漾濞县。19839月大理县与下关市合并,设置大理市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大理市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每年以2平方公里以上的规模递增,建成了与中等规模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基础设施硬件。楚大路、大保路、大丽路、广大铁路的修通,飞机场的通航,使大理市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能源、交通、通讯的改善,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突出成果,为大理市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
党章,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大理市的发展提供了航向标。
2.2.7政府重视的优势
省委、省政府对大理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视,2003年,省政府在大理召开的大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上,确立了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中心城市的目标,制定了两保护两开发的发展战略。2009327日,省政府大理专题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近几年大理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全面推进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和开发海东、开发凤仪的工作,努力把大理建设成滇西地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中心城市,为全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示范。近8年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解放思想,立足于生态、环保、低碳,大胆探索,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迅速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构架逐步拉开,两保护两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政府的大力支持,必将能使大理的绿地建设向山水相依、水天相连、城中有林、清新自然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的目标迈进更加坚石的一步。
2.3自然条件
    2.3.1地形地势
大理市属高原盆地地形,总的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中间低。山川多为南北走向,高山、湖泊、盆地、丘陵相间分布,西面有横断山脉南端的点苍山,海拔在30744122米之间;东面是鸡足山的南延山脉,由北至南有三峰山、大黑山、猫猫山、青山等,海拔在25003000米之间;南有吊草山、者摩山、凤山、定西岭等,海拔在23002800米之间;中间是洱海和洱海湖滨盆坝,洱海周围的坝区海拔在19662100米之间,是全市经济社会集中活动区。市境内最高点是点苍山的马龙峰,海拔高程4122米,最低点为太邑乡的坦底摩村,海拔高程1340米,洱海水面海拔1974米。
地貌形态和山脉走向明显受构造线和断层的控制,呈现西高东低和以洱海盆地为中心的向四周递增高度的层状地貌结构。西部的苍山切割强烈,主要由变质岩系组成,多形成陡崖
河“V”型河谷。东部为平缓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带,海拔多在2100—2800米,最高的是九顶山,为3117.5米;南部山岳海拔多在2100—2600米,最高为3006.9米。西洱河是洱海的唯一出口,河谷中的坦底摩村是市内海拔的最低点,海拔为1340米。总体而言,洱海盆地地形平坦、开阔,沿湖山麓谷口形成大小36个迭瓦式冲洪积扇裙,苍山18溪沿点苍山横切奔泻,流入洱海。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17:5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8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理   城市   建设   大理市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