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区位
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处。
区位图
二.编制背景
阿格尔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逆行性遗忘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
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五.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发展条件
一.现状分析
1.1自然条件与资源文丘里
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气候气象: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资源: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 旅游资源: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乌龙学院人口现状:全市总人口1194.23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首位。2017年全市总人口为1194.23万人,常住人口为1005.02万人。与2016年末相比,总人口增加5.76万人,常住人口减少1.85万人。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阳人。截至2017年底,南阳总人口为1194.23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35.82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总人口的11%,也就是说,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阳人。有4个百万级人口大县。截至2017年底,邓州市、唐河县、方城县和镇平县总人口分别达到178.6万、145.95万、110.17万和104.3万,四县(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5.1%;桐柏县、西峡县总人口不足50万人,分别为48.24万人和47.44万人。人口最多的邓州市占全市总人口的15.0%,人口最少的西峡县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不足4.0%。人口流动情况。2017年全市流动人口(离开本乡镇半年以上人口)总量达到265.1万人,占总人口的22.2%。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流出市外人口为189.21万人,其中流出省外142.9万人。随着南阳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吸引外来人口能力逐步增强。据测算,市外来宛居住半年以上人口为3.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29%。人口的城乡分布情况。2017年南阳市城镇居住常住人口448.9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4.6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在全市常住人口中,0至14周岁
人口占24.75%,15至64周岁人口占63.39%,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11.86%。与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周岁人口比重增加1.98个百分点,15至64周岁人口比重下降5.38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3.4个百分点。
经济与产业:2017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37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46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04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15.1∶44.8∶40.1。主导产业提质增速。 2016年全年工业投资17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1015.50亿元,增长9.8%;高技术产业投资190.19亿元,增长16.6%;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79.80亿元,增长0.8%。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84.96万平方米,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6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443.45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347.80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25.83万人,增长11.1%。
高成长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两区”发展规划全部获批。南阳银行改革重组并入中原银行,获批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
1.3道路和基础设施:
南阳市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日南、二广、沪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50多公里,雄居全省第一位;G311、G312、G207、G209等4条国道和14条省道分别从境内纵横穿过,干线公路通车里程2300多公里,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民用航空港之一,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此交汇,南阳市已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新的交通枢纽。
1.4土地利用现状:图像监控
2005年南阳市土地总面积2650869.36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2027104.82公顷,占南阳市土地总面积的76.47%;建设用地面积273831.30公顷,占10.33%;未利用地面积349933.24公顷,占13.20%
二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