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恋爱与拒绝婚姻作者:王 萌来源:《中州学刊》2007年第03期宽带感知
第六套儿童广播体操
摘 要:20世纪20至4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婚恋题材,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而对婚姻则表现出明显的拒绝和排斥。在她们看来爱情往往和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维护个体的尊严相提并论,凸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同时,她们又意识到婚姻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女性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在婚姻中两性不平等的关系没有被彻底改变之前,当女性还有可能沦为性工具和生育机器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些女性为了事业而拒绝婚姻。在她们看来,只有事业的成功才能确保自已的人格独立。由于两性不平等的关系迄今为止也没有彻底改变,因此女性批判和拒绝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在女性解放和女性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自由恋爱;拒绝婚姻;女性文学;婚恋主题工程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3-0213-05
华夏艺术中心>玩命关头3东京甩尾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陈衡哲(1890—1976年)、冰心(1900—1999年)、庐隐(1898—1934年)、冯沅君(1900—1974年)、凌叔华(1900—1990年)、石评梅(1902—1928年)、苏雪林(1897—1999年)、丁玲(1904—1986年)、白薇(1894—1987年)、陈学昭(1906—1991年)、谢冰莹(1906—2000年)、萧红(1911—1942年)、杨绛、张爱玲(1920—1995年)、苏青(1917—1982年)等人先后登上文坛,她们以前所未有的创作姿态树起了女性自我解放的里程碑,掀开了女性文学崭新的一页。她们从创作之初,就流露出鲜明独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她们在探索和书写新旧交替时代环境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生命体验方面,超越了同时代的男性知识分子精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