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考点整理(word03版)

阅读: 评论:0

儿童发展心理学
1. 艾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儿童所处的心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儿童自我的功能,因此他的理论也被成为“自我心理学”。
2. 替代强化:看到他的一位同伴推倒了另一个同伴,并获得了想要的玩具,该儿童于是也可能在以后尝试使用这个方法。
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所以完成拼版游戏的幼儿会为自己拍手叫好。
3. 实验室实验:其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自变量的精细操纵和对因变量的精确测量。
4. 非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各自遭遇到的生活事件、情境及经验都不同,即家庭中非共享的环境是不同的。 非共享环境效应=1-r(同卵双胞胎的相关)
5. 受精卵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6. 早产的标准:通常把妊娠少于38周、出生时重量小于2500克的婴儿,称为早产儿。
大明湖的传说7. 足月产新生儿所表现出来的原始反射中,摩罗反射:巨大的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背成弓形,两只胳膊并拢,好像去抓什么东西。
8. 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9. 有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非气质性发育不良,剥夺性矮小症。
10. 儿童动作发展的动力系统理论把动作技能看作是婴儿在探索欲望和新的目标支配下对先前已掌握的能力的重新建构。
11.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模仿能力和客体永久性地形成。
12. 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皮亚杰认为,不足8-12个月大的婴儿是无法理解外部自然世界
的重要规律的,也不具有客体永久性的知识。但伦尼巴亚尔容在研究中发现,早在三个半月时婴儿就对客体永久性有所了解,这种知识是婴儿遗传基因的一部分,不必像皮亚杰所说的那样进行“建构”。
13. 格赛尔发展顺序量表适用于:1个月-6岁婴幼儿(4-6岁)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适用于:2-30个月的婴儿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3-8岁的儿童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适用于:2-成人
14. 1940年开始,每过10年,各个国家公民的智商平均增长了3苦恼人的笑分。这种智商持续稳定升高被称为“弗林效应”。
15. 负强化:如果某一刺激的消失或终止能够增加某一行为以后再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刺激称为负强化。
惩罚:在某种不良行为出现后,给予一个不愉快的刺激,使这种行为减少或消失。惩罚只
是一种制止和警告,它可能会让婴儿停止错误的行为方式,但无法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
16. 孟昭兰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四点:适应功能,驱动功能,行为组织功能,交流功能。
17. 婴儿的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18. 2岁末期到整个3岁期间,幼儿开始表现出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
19. 1岁的宝宝看到别的孩子哭,也会跟着哭,这是最早的移情反应,是高级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
20. 婴儿的气质也是影响依恋关系的重要因素。
储位管理21. 如果父母或教师批评孩子在运动或动作上的表现,那么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阻碍孩子动作的发展。此外,父母或教师教孩子在一些特殊的动作技能,或是强硬地纠正
孩子做“正确”的动作,或是对运动持输赢的态度而不是享受乐趣的态度,也可能会挫伤孩子运动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对运动的渴望,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22.
年龄
大动作技能
小动作技能
索引图像2-3
走路节奏均匀;后退、侧行;跑;跳跃,单足跳;投掷或抓取时身体生硬;用脚去推玩具;捡起物体而不摔倒
穿或脱简单的衣服;穿鞋、袜子;拉拉链;熟练使用汤匙;转门把;拧开瓶盖;模仿画直线
3-4
能够走直线;投掷时上身弯曲;骑脚踏车;单腿站数秒
扣纽扣;倒牛奶;可以自己吃饭;使用剪刀;涂画;画垂直线和圆圈
4-5
下楼梯换脚;跑步平稳协调;单足跳;投掷时身体转动,双手接球
用筷子;沿着线用剪刀剪下东西;粗略的画人、图案;简单地折纸
5-6
跑步速度加快,喜欢蹦蹦跳跳;投掷和抓取动作熟练;换脚跳;学习骑自行车、溜冰、游泳
系鞋带;熟练的串珠子;握笔;临摹一些图案和字母;出现用手偏好。
23. 绘画(顺序):乱涂;开始描述外形和形状;更现实的绘画。
24. 只要运用多种训练技术,即使是4岁儿童,甚至是智力迟钝的儿童都可以达到守恒。
25. 组织是指把材料序列化、模式化、范畴化的过程,它会使记忆效果显著提高。(看复述、再认回忆和重组、脚本记忆的定义)
26. P187-188 多元智能理论 各种智能和职业的关系看一遍。(选择题)
27. 三元智力理论是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一套智力理论。
28. 四类情绪表达规则:a.最小化规则,即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减弱;b.最大化规则,主要指积极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增加;c.面具规则,即用中立的表情来表达不置可否的情绪 d.替代规则,指个体被期望用一种很不同的(通常是相反的)情绪代替另一种情绪。
29. 移情能力的发展(霍夫曼):a.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b.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 c.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 d.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晚期后才逐渐成熟的。
30. 早期关于物品的抢夺看起来更像是自我发展的标志,是一种澄清自己和他人界限的努力,而不是自私的标志。
31. 性别角认同这是根据社会对性别角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性别角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于男性或女性最典型特征的看法。
32. 定义孩子游戏的标准是娱乐性、灵活性和假装性。
33. 早期社会性游戏的发生:第三阶段(25-36个月)为“意图的交流”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社会互动开始有了以假装意图为主的互动内容,也可能包括其他形式。
34. 联合游戏与角采择能力呈正相关,而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活动、平行游戏与角采择能力呈负相关,单独的戏剧游戏与观点采择能力呈负相关。
35. 儿童独自的玩物游戏对创伤事件的效果也好于社会性游戏。
36. 鲍德温将母亲教养行为分为三个维度:关爱、放任和民主。在关爱教养方式中,母亲教养行为的特点是接纳】关怀、爱护,和蔼等特质;在放任的教养方式中,母亲往往对子
女过度的纵容;而采用民主教养方式的母亲,具有清晰的育儿哲学,采用合理的纪律约束方式,对子女有高度的同理心。
37. 一项有趣的性别差异:男孩会从继父那里得到比女孩更多的益处。
简答题:
一、 对依恋的解释:
1. 习性学理论:我可爱,故爱我
2. 精神分析理论:你喂我,所以我爱你
3. 社会学习理论:有利益,才有爱
4. 认知理论:我爱你,因为我熟悉你
二、 计数能力的发展
1.一一对应原则  2.稳定次序原则  3.基数原则会员信息系统  4.抽象原则  5.次序无关原则
三、 内疚的发展
1. 情感性的内疚  2.认知性的内疚  3.动机性的内疚
四、 情绪的自我管理
1. 语言策略来缓解,如自言自语
2. 限制感觉输入来调节情绪,如闭上眼睛挡住强光
3. 改变目标来转换心情,如拒绝失败游戏
五、 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发展有以下三个阶段
1. 驾驭的喜悦  2.评价成就  3.胜利是无上的喜悦
六、 教养方式与儿童可能的行为
1. 权威型:高控制、高反应
2. 专制型:高控制、低反应
3. 容许型:低控制、高反应
4. 忽视型:低控制、低反应
论述题:
1. 作为教师如何有针对性的对待不同气质的幼儿?结合实例。
2. 孩子是如何学会使用语言的?
3. 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纠正攻击性儿童的行为,培养其亲社会行为?
4. 论: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14:5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7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行为   儿童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