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介融合”概念及相关问题综述

阅读: 评论:0

三苯基氢氧化锡
国外“媒介融合概念及相关问题综述
三星r50作者:郭毅 于翠玲
来源:《现代出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媒介融合”是从国外引入中国的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因研究视角不同,国外学者也存有争议,有必要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更多介绍,并在更为开阔的视野中考察传统出版业发展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煤矿防爆绞车
屋脊线        关键词:媒介融合;大媒体;出版业
凤凰卫视网        “媒介融合”不仅是从国外引入中国的一个概念,而且是中国目前多种媒介发展进程中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参考国外文献,梳理这一概念的内涵,探讨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由于新媒介是相对传统媒介而言的,新媒介对传统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直接影响,从更开阔的视野来考察出版业的发展境况,也是有意义的。
数量单位
        一、国外“媒介融合”概念的引入
        在20世纪末计算机信息革命到来之前,不同媒介之间界限明晰,对于媒介技术的研究也被限定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之内。“媒介融合”的提出为媒介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不同媒介技术相互结合,连同工业制度结构、社会文化标准共同塑造着融合媒体。在国外研究文献中,“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一词也被表述为“融合(convergence)”。一般认为,“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依梯尔·索勒·普尔于1983年提出的,其含义为“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普尔在《自由的技术》一书中指出:“一个既定的物理网络能够提供任何类别的媒介设备,反过来,一个曾被限制于一种技术的媒介设备现在能够被传送到任何物理上分散的网络上。”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些涉及媒介融合基本概念的西方著作被译介到我国,例如,托马斯·鲍德温等合著的《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明确指出:之前各自为政的电信、有线电视广播和计算机工业将汇流到一起,产生整合宽带系统(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一书提出:广播和动画业、电脑业、印刷和出版业三个领域将会逐步趋于融合。书中不仅较早地介绍了1978年尼葛洛庞帝的三圆环聚合示意图,而且针对当时学界对媒介融合的几种误解进行指正。凯文·尼曼的《大媒体潮》提出“大媒体”(megamedia)的概念,认为传媒业、电信业
、信息业都将统合到一种新的产业之下,即“大媒体业”。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等合著的《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一书第一章“变化中的媒介环境”也探讨了媒介融合及其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从我国目前已出版的有关媒介融合的著作、教材及学术论文的文献引用情况来看,这几本国外新媒体方向的著作虽然不是系统探讨媒介融合的成果,却对我国媒介研究者思考媒介融合相关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也奠定了我国早期媒介融合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14:2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7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媒介   融合   概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