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数据集_[ENVISARscape]基于⾼分三号SAR数据提取⽔体 信息
重要提醒
本⽂为简要介绍,详细⽂档见⽂章末尾分享链接。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不受天⽓影响,获取的SAR图像中⽔体后向散射系数相对较低(图像上表现为⿊⾊),星载雷达遥感是⽬前洪涝灾害、⽔情监测的重要技术⼿段之⼀。常⽤的数据源包括⾼分三号、Sentinel-1等。
⽬前SAR数据格式主要有两种:单视复数(SLC)和强度数据(Pwr)。SLC数据通过多视处理可以得到雷达强度数据。技术流程如下图:
注:当输⼊的为强度数据时候,如L2级的⾼分三号数据,不需要做多视处理;滤波是为了抑制斑点噪声,也是看图像质量选择处理。
本⽂以⾼分三号L1A级别数据为例(数据来源于:⾼分江西中⼼),介绍SAR数据预处理、⽔体提取的⽅法,Sentinel-1 数据处理基本类似。
获取的数据是2020年7⽉8⽇⾼分三号FSII(精细条带2)模式的L1A数据,SLC,极化⽅式为HH和HV,覆盖鄱阳湖区域。 使⽤软件:SARscape5.5.3版本。申请试⽤请访问:viidl/eval_license
数据预处理
经过数据导⼊、多视处理、滤波处理、地理编码与辐射定标,得到HH和HV极化的地理坐标系的后向散射系数图。
图:HV极化(左)HH极化(右)
对⽐HH极化和HV极化的数据,⽔体区域的后向散射系数⼩,都呈暗⾊,局部地区,同区域HH极化的后向散射要⽐HV极化的强⼀些,颜⾊稍亮。
SAR图像的预处理之后,得到了地理坐标系的后向散射系数图,使⽤ENVI的信息提取⼯具提取⽔体信息。
⽔体信息提取
阈值法提取⽔体
使⽤阈值法提取⽔体主要是利⽤⽔体在SAR图像上后向散射系数⼩的原理,对SAR图像进⾏密度分割,经过⽬视对⽐得到合适的分割阈值,再将分割结果保存为分类结果⽂件,对分类结果进⾏后处理,⼈机交互删除误提图斑,最终得到⽔体信息的过程。
图:密度分割提取⽔体
阈值分割法提取⽔体,在平原区域效果良好,⼏乎不需要⼈⼯编辑,但是在⼭区,阴影都被提取出来了。需要使⽤分类后处理的⼯具进⾏⼈机交互处理。蛋清粉
决策树法提取⽔体
单使⽤SAR数据提取⽔体⽆法避免⼭区⼭体阴影的⼲扰,可加⼊DEM数据,使⽤坡度数据,构建决策树,对⽔体指数图像运⽤阈值之后,再⽤坡度条件,把坡度⼤的区域剔除,可⼀定程度避免⼭体阴影的⼲扰。 cri图:决策树提取⽔体
决策树的⽅法可有效避免⼭区阴影的混淆,对于坡度⼤的区域效果显著。后期仍然需要⼀定量的⼈⼯编辑,⼯作量较⼩。
深度学习⽅法提取⽔体
使⽤深度学习的⽅法,选择⽔体样本,进⾏模型训练,提取⽔体信息。其中,要点是⽔体样本的选择和模型训练的参数。
代数学为了区分⼭体阴影和⽔体,结合深度学习的优点,构建了多源数据集进⾏label raster的构建和模型训练,分别使⽤了HV极化、HH极化、水务局电大
⽔体指数、DEM、坡度、坡向,合成了6波段数据。
qltv图:深度学习提取的⽔体结果
图:提取的局部结果
⾯向对象⽅法提取⽔体
使⽤基于规则的⾯向对象的⽅法,对单极化SAR数据(也可⽤⽔体指数图像)进⾏对象分割、设置规则提取⽔体,本例使⽤HH极化数据,设置了平均灰度值、⾯积两个规则,该⽅法可直接得到⽔域边界shapefile。局部效果如下图:
>科学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