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的女儿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一概念内涵丰富,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方向入手进行研究,自然对其认识不同,对其定义也不同。当前,国外学者研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多从父母亲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这三个因素出发。Matthews&G.allo(2011)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出发进行考量,一般是通过对家庭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等进行测量并排名,最终出影响最大的因素。 国内学者也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多角度的研究。王涛(1981)指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简单的说就是指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总和,具体说来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经济收入等。石雷山、陈英敏、侯秀等(2013)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由父母的文化品位、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等决定。所以说,研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就需要分别对其
进行分析测量。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用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调墨油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测度
朱冰洁对社会经济地位的设计做过专门研究,他认为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首先要从研究目的出发,理清自己的研究目的是什么。其次,要选好样本,同时对样本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样本的差异。再次,根据研究样本的特点决定变量类别、区分度、测量方式等,进行科学的研究。具体说来,对教育程度进行测量主要是从学历和实际受教育年限出发;对职业的测量主要按照社会一般的职业分类,例如国际职业编码ISC-88的九大分类或由学生对家长职业和工作性质的认识与分析,然后进行职业分类和赋值。
麦博fc330
西方国家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测度研究主要是社会学学者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他们认为职业声望就是指社会大众对各种社会职业的一般认知,通过这一认知所做的主观评价。我国有些学者也采用了这一观点,他们研究职业声望,也是通过对职业声望分层,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际调研。例如范晓光就借鉴《中国大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的分类,从受教育水平、人均月收入、社会职业声望三个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并分别赋值相加,进而计算出SES得分,据此将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地位分为三个层级,即下层、中层、上层。
韦伯分布
3.父母职业对于学生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
Lauer(2003)分析了家庭背景对法国与德国教育的影响,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发现家庭中学生父母的职业对于其高等教育具有显著性的影响;Siebert(1993)以英国和美国为例 ,研究了父亲职业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父亲职业越好, 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LN Edwards 和 MK Pasquale(2002)等学者对日本女子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家庭收入等对其是否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母亲是都具备高等学历史影响其是否能后接受高等教育一个关键性因素。
伍开文(2016)对新疆不同家庭背景大一新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行研究,表明不同家庭背景的新疆大一新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职业阶层、父母受教育状况、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和民族等因素对学生进入何种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就读产生重要影响。周蕾(2009)对家庭背景与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父母职业阶层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接受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就读不同专业”的机会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高考生个人对高校选择相关的调查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子女在高考志愿选择过程中更关注个人意愿、兴趣等个人因素。这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占有优质的社会资源、教育 资源。国内很多相关研究表明,许多来自农村的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父母建议很少甚至没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通过占有资源,提高自我,继而占有更多资源,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4.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
Mitzi K. Lauderdale 等(2017)对美国移民家庭的家庭背景对其孩子所受高等教育程度进行的研究,表明:美国移民家庭孩子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其受高等教育程度越好。K Doolan ,S Puzić ,B Baranović(2017)对克罗地亚获得高等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方面进行研究表明: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背景的学生往往更多是获得高等教育;从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和家庭背景的学生更有可能参加学术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克罗地亚大学特别是学生站在他们的特权社会背景。
王处辉,余晓静(2004)研究发现:父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高考志愿选择的影响更大,一般来说,父亲的受教育程度高,其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多,教育期待也较高,子女对自己的要求
也就高。而父亲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往往由于受到文化水平、职业经历的局限,对子女教育重视度不够,教育投资不足,因此对学生高考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肖蕾(2006)认为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报考大学以及专业的了解程度,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因为父母拥有文化水平、知识结构、职业经历和社会资源的优势,所以在高考过程中占优势地位。另外,国内许多调查发现,民办高校中,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比例远远大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人数。
宜为凯姆
5.家庭经济收入对学生高等教育的影响
Corak、Lipps and Zhao(2004)通过分析加拿大(1979~1999 年)的数据, 用 OLS 估计大一新生入学概率与父母收入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子女上大学的机会与父母收入之间的关系是先上升后下降。也就是说,父母收入每增加 10%,子女上大学的概率增加1.2%。JF Castro ,G Yamada ,O Arias(2001)等学者研究了财政、技能及家庭背景对秘鲁高等教育的影响,秘鲁城市入学率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总的来说,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家庭的经济收入、父母教育、教育背景和认知技能的差异等均有关。
孟东方,李志(1996)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影响着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影
响着子女对高等学校类型、专业的选择;姚先国(2006)等对子女的大学教育与家庭背景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父母收入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有很大影响;陈国基(2014)对高考志愿填报者的报考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同时,由于家庭的文化资本主要体现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上,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家长的意见非常重要,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填报志愿时给子女提供建议的可能性就越大。程榕,盖笑松 刘芳晴(2019)表面职业的选择与大学专业的选择密不可分,家庭经济收入通过影响学生对大学专业了解程度和专业选择意向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