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热处理规范

阅读: 评论:0

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退火热处理规范
在遵守《热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范》、JB4406-87《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和现有设备电加热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制订以下三种退火工艺
1、焊接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
A、焊接件以低于300℃进炉
B、加热温度:600-650℃,对薄壁、细长、大而薄的易变形焊接件,退火温度应取下限。
C、加热速度:100-150℃/小时。
D、保温时间:以焊接结构件最厚(或直径最大)的断面计算,每25mm为1小时,计算不足1小时,一般保温时间为2-4小时。
09gggE、冷却速度:随炉冷至300℃以下出炉空冷。
检验标准: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纹,检查变形有无误差,对退火变形超差的工件允许进行校正。若变形量较大,校正工作量大的焊接件,应再进行一次应力退火处理。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焊接件检查表面质量及氧化情况。
注:本规范适用于低碳结构钢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
2、铸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
铸件脱模后,必须经过退火才能进入后续加工工序。目的:消除内应力和稳定尺寸,消除铸件的白口组织和提高铸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
第一、灰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
石墨
A、去应力退火: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560℃,保温2小时左右,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随炉冷至150-200℃后出炉。注意:退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石墨化,降低铸件强度和硬度,这是不适宜的。
B、the world浏览器消除白口、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退火工艺:将铸件加热到800-900℃,保温2-5小时,使
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然后又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使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发生分解,待随炉缓冷到500-400℃时,再出炉空冷,这样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若保温后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可以增加铸件强度和耐磨性。
第二、球墨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
A、去应力退火:球墨铸铁的弹性模量以及凝固时收缩率比灰铸铁高,故铸造内应力比灰铸铁约大2倍。对于不再进行其他热处理的球墨铸铁铸件,都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流程: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620℃左右,保温2-8小时,然后随炉缓冷。
羟丙基环糊精
朱蒙下载B、石墨化退火:目的是消除白口,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获得铁素体球墨铸铁。根据铸态基体组织不同,分为高温石墨化和低温石墨化退火。
b1、高温石墨化退火:将铸件加热到900-950℃,保温2-4小时,使自由渗碳体石墨化,然后随炉缓冷至600℃,使铸件发生中间和第二阶段石墨化,再出炉空冷。可以获得铁素体球墨铸铁。
b2、低温石墨化退火:将铸件加热至共析温度范围附近(720-760℃),保温2-8小时,使铸件发生第二阶段石墨化,然后随炉缓冷至600℃,再出炉空冷。
注:当铸态基体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P+F表示)、而无自由渗碳体存在时,为了获得塑性、韧性较高的铁素体球墨铸铁,可进行低温石墨化退火。
第三、可锻铸铁(马铁或玛钢)类退火工艺流程:
可锻铸铁的生产过程:第一步先浇筑成白口铸件,第二步再经高温长时间的可锻化退火(石墨化退火),使渗碳体(Fe3C)分解出团絮状石墨,减少对。可锻铸铁与灰铁相比,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和韧性有明显提高。
A、铁素体可锻铸铁退火工艺:将白口铸件装箱密封,入炉加热到900-980℃,使铸铁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和渗碳体(A+ Fe3C)、在高温下经过长时间保温后,缓冷至770-720℃时,再以极缓慢的速度冷却。
B、珠光体可锻铸铁退火工艺:将白口铸件装箱密封,入炉加热到900-980℃,在高温下经过长时间保温后,随炉冷却到820-880℃,然后出炉空冷。
注:生产中,常把铁素体可锻铸铁重新加热到共析转变温度720℃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以较快的冷却速度通过共析转变温度范围,以获得珠光体可锻铸铁。铁素体可锻铸铁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珠光体可锻铸铁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高优点。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09:0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65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退火   铸件   石墨   消除   白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