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阅读: 评论:0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中,水稻对镉的吸收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其代谢。研究发现,ABC 蛋白通过水解ATP完成镉排出,在植物根细胞的镉解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镉可能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影响代谢
B. 水稻根细胞排出镉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长期淹水会降低水稻的镉解毒能力
D. ABC蛋白的合成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ABC 蛋白通过水解ATP完成镉排出,在植物根细胞的镉解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详解】A、镉是重金属,可能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影响代谢,A正确;
B、由题可知,水稻根细胞排出镉需要蛋白质和能量,该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
C、长期淹水会导致有氧呼吸受阻,ATP合成量降低,降低水稻的镉解毒能力,C正确;
D、ABC蛋白的合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故选D。
【点睛】
2.为研究细胞器相互作用的关系,我国科学家绘制出了活细胞内多种细胞器的结构、动态以及相互作用的超分辨率全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线粒体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胞吐等过程提供能量
B. 内质网和线粒体连接,有利于其合成的脂质输入线粒体
C. 内质网和多种细胞器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 连接细胞器之间的特定蛋白结构出现异常,不会影响细胞器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保罗 沃克尔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胞吐等过程提供能量,A正确;
B、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和线粒体连接,有利于其合成的脂质输入线粒体,B正确;
C、内质网和多种细胞器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
D、连接细胞器之间的特定蛋白结构出现异常,导致细胞器的结构受损,从而影响其功能,D错误。
故选D
3.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由TOCTIC蛋白系统输入叶绿体。TIC236作为TIC系统的一种蛋白,向膜间隙延伸与TOC 统结合,构成蛋白质穿越双层膜的关键桥梁(如图所示)。据 研究推测,TIC236可能是某种蓝藻的蛋白质演化而来。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终极篮徒   
A. 输入叶绿体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上合成
B. 叶绿体内的蛋白质全部参与光合作用
C. 减少TIC236的表达会降低叶绿体蛋白质的输入速率
D. TIC236是叶绿体来自蓝藻的唯一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计算机学报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电感
【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所以不是所有的叶绿体内的蛋白
质都参与光合作用,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TIC236构成蛋白质穿越双层膜的关键桥梁,减少TIC236的表达会导致该桥梁受损,所以降低叶绿体蛋白质的输入速率,C正确;
D、从题干中不能看出TIC236是叶绿体来自蓝藻的唯一证据,D错误。
故选C
4.DNP24-二硝基苯酚)能抑制ATP合成,但对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H]与氧结合没有 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会合成ATP,该过程不受DNP影响
B. 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因为其合成ATP最多
C. 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热能可能增加
D. DNP能影响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无氧呼吸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2,4二硝基苯酚(DNP) 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表明DNP影响线粒体内膜的酶催化形成ATP的过程,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A错误;
B、根据题意,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B错误;
C、根据题意,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结果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
D、根据题意,DNP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而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故DN
P对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过程无影响,D错误。
性之初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合成过程及场所,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合成场所。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可通过溴麝香草酚蓝检测有无二氧化碳生成,进行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判断
C. 绿叶中素的分离原理是不同种类的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扩散速率不同
D. 可选择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体的行为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煤火(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叶绿体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素。
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素分离开来。
【详解】A、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来探究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酵母菌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检测有无二氧化碳生成,进行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判断,B错误;
C、绿叶中素的分离原理是不同种类的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扩散速率不同,C正确;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C
6.自由基导致细胞衰老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由基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 过程①②作用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C. 若过程③攻击的是酪氨酸酶,则会引起人体患白化病
D. 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 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
【详解】A、由图可知,自由基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①②过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
C、若③过程若过程③攻击的是酪氨酸酶,则会引头发发白,C错误;
D、④过程使DNA分子中的基因碱基对缺失或替换,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要求学生识记衰老细胞的特点,能够结合图示自由基学说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项。
7.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 反应速率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如图为酶促反应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
B. 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Km增大
C. Km值越大,表明酶与底物结合的能力越高
D. 达到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不再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底物的不相似。
【详解】A、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A正确;
B、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Km值减小,B错误;
C、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V错误;
D、达到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会改变,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明确Km的含义,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8.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一种促迸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 质的信号X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 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需要消耗能量
B. 当细胞感染某种病原体时,信号X可能会加强
C. 体内细胞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
D. Smac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
信号X诱导Smac的释放,类似于胞吐;,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诱导细胞凋亡。
【详解】A、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类似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当细胞感染某种病原体时,信号X可能会加强以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
C、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
D、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葡萄制作果酒时,需要对葡萄和发酵瓶进行消毒处理
B. 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果醋发酵为18~25
C. 发酵过程中醋酸杆菌的增殖方式与酵母菌相同
D. 醋酸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利用糖分或乙醇进行发酵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06:1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59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过程   合成   线粒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