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科技园交通规划

阅读: 评论:0

1.1 现状综合交通
1)、周边主要公路
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自用地西侧经过,宁洛高速公路自用地北侧经过,在规划区西北侧形成六合南互通立交。本规划区与高速公路就近联系通过两种方式:(1)、葛新路向北转毛头线,通过新集互通立交上宁淮高速公路;(2)、葛新路向南连接江北大道,再通过江北大道雍庄互通立交与宁洛高速及雍六高速公路、长江二桥连接。
2)、区内道路
规划区内现状道路包括乡镇道路和科技园区道路。
中鑫路:现预留通道宽度50米,现状建设路幅宽17米,沥青路面。
乡镇道路:现状乡镇道路都为4-6米,沙石路,道路等级较低。
本规划区内现有多条道路准备开工建设。
3)、公共交通
规划区现有新集镇至大厂的公交线路沿葛新公路通过,运营车辆为小型巴士,10分钟一班。
本规划区内无加油站、社会停车场等设施。机动车加油需至葛塘广场加油站。
4)、航道
现状马汊河为六级航道。
1.2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12.67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15%。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是公路用地,为本规划区内的宁洛高速公路和宁淮高速公路。
1.3 道路交通规划
1.3.1 对外交通
1)公路
规划区域内承担对外交通功能的道路是中鑫路。
中鑫路南至葛塘、大厂,北至新集镇。红线宽度42米。
2)水运
马汊河西接滁河、东联长江,规划为五级航道。
1.3.2 对外交通
1)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为宁洛高速公路,不能与规划区直接连通,为促进规划区发展,规划在规划区西北角预留一处互通立交,与宁洛高速公路互通。
2)公路
新长路为六合西部干线的一部分,本规划区内红线宽度40m;六合西部干线为南京市“一环八横十七射”国省干线公路网中“十七射”之一,串接了江北西部多个集镇。
3)水运
马汊河西接滁河、东联长江,规划为五级航道。
1.3.3 内部交通
规划路网结构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
规划主干路1条,为中鑫路,红线宽度42米。
规划次干路康永彬2条,分别为新民路、前程路,红线宽度为30米。
依据细部地块的划分和功能的划分,在主、次干路形成的格局上进行支路规划。本次规划的支路红线宽度为20米。
5-7规划道路一览表
序号
路名
等级
起点-迄点
红线宽度
断面分配
1
中鑫路
主干路
/
42
3-4.25-2-23.5-2-4.25-3
2
新民路
次干路
纬二路/马汊河埂路
30
3-3.5-1.5-14-1.5-3.5-3
3
前程路
次干路
/新民路
30
3-3.5-1.5-14-1.5-3.5-3
4
纬二路
支路
宁淮东路/官塘河路
20
3-14-3
5
纬四路
支路
宁淮东路/官塘河路
20
3-14-3
6
纬六路
支路
宁淮东路/官塘河路
20
3-14-3
7
马汊河埂路
托咪
支路
/中鑫路
巴特沃斯滤波器20
3-14-3
8
宁淮东路
支路
纬二路/马汊河埂路
20
3-14-3
9
官塘河路
支路
纬二路/中鑫路
20
3-14-3
5-8主要道路指标一览表
道路等级
路幅宽度
(米)
道路长度
(公里)
道路面积
(平方公里)
路网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
面密度
%
主干路
42
0.85
0.05
0.62
3.6
次干路
30
1.79
0.05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字幕
1.30
3.6
支路
20
5.65
0.11
4.10
8.0
合计
-
8.29
0.21
6.02
15.2
规划路网结构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
规划主干路2条,分别为中鑫路与新长路,红线宽度40m
规划次干路4条,分别为妯娌河西路、经二路、长府路、前程路,红线宽度范围为24m—30m
依据细部地块的划分和功能的划分,在主、次干路形成的格局上进行支路规划。本次规划的支路红线宽度为18m
6-3规划道路一览表
六度分割halin
序号
路名
等级
起点-迄点
红线宽度(m)
断面分配(m)
1
新长路
主干路
/
40
3.5-4-1.5-22-1.5-4-3.5
2
中鑫路
主干路
/
40
3.5-4-1.5-22-1.5-4-3.5
3
妯娌河西路
次干路
宁洛南路/马汊河埂路
24
3-2-14-2-3
4
经二路
次干路
宁洛南路/马汊河埂路
24
3-2-14-2-3
5
长府路
次干路
/
30
3-3.5-1.5-14-1.5-3.5-3
6
前程路
次干路
/
30
3-3.5-1.5-14-1.5-3.5-3
7
宁洛南路
支路
新长路/妯娌河西路
18
2-14-2
8
引水河北路
支路
新长路/妯娌河西路
18
2-14-2
10
纬十四路
支路
新长路/妯娌河西路
18
2-14-2
11
马汊河埂路
支路
新长路/妯娌河西路
18
2-14-2
6-4主要道路指标一览表
道路等级
路幅宽度
m
道路长度
(公里)
道路面积
(平方公里)
路网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
面密度
%
主干道
40
4.34
0.17
1.10
4.3
次干道
24-30
7.96
0.21
2.02
5.3
支路
18
3.33
0.06
0.84
1.5
合计
-
15.63
0.44
3.96
11.1
1.3.4 道路交叉口控制
规划平面交叉口的道路缘石半径主干路按照20米和15米控制,次干路按照15米和10米控制,支路按照10米控制,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道路,缘石半径按照具体施工图控制。道路交叉口建筑后退根据道路红线和停车视距三角线控制,主干道停车视距为60米,次干道为40米,支路为30米。
1.3.5 道路及地块出入口管理
规划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为刚性道路,支路为弹性道路。建设过程中可根据项目进驻情况对弹性道路做局部调整,但不能影响路网整体格局。严格禁止刚性道路红线用地被其他用地侵占。
与城市道路相交的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应尽量采用正交布置,如斜交则不宜小于75°。各类建设基地出入口位置距离主干路交叉口不宜少于80米,距次干路交叉口道路红线交点不宜小于60米,距桥隧坡道的起止线距离,不宜少于30米,距公交站台边缘线不小于10米。若在地块内建设红线宽度15米以下道路,机动车开口须退交叉口5米,基地位于两条以上道路交叉口,出入口应设置在级别较低的道路上。停车场出入口距离交叉口道路红线交点不小于40米。
地块出入口应尽量布置在次干路或支路上,严格控制在主干路上直接设置机动车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的距离不宜少于80米。地块面积小于1hm2,建议只设置一个机动车出入口,地块面积大于1hm2时,可设置一个以上的机动车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的宽度一般为6-10米,特别情况可放宽至12米。
1.3.6 广场、停车场库规划
1)广场
本规划区内不单独设置广场用地。
2)停车场库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在主要公共活动区布置社会停车场,自行车公共停车场采用分散布局的形式。公共停车场一般按照 0.8-1.0/人设置(取0.9),按规划2.1万人控制,规划区约需1.89hm2公共停车用地。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10%-20%。根据类似城市建设经验,按规范计算结果的35%的规模建设公共停车场。规划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库2个,共0.5hm2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05:2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5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道路   规划   红线   停车场   机动车   交叉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