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的市政绿化多元化设计探究

阅读: 评论:0

2019年第18期现代园艺
低,社区管理仅能维持基本的绿化、卫生情况等。
3巴塞罗那“都市针灸法”模式的设计策略
城市小型公共空间入手,让其转变成为适合居民居住的城市空间,这种单点切入的手法,就叫“都市针灸法”。“针灸法”用类似中医针灸疗法的系统及方式,结合既有的适合城市设计的手段,对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形态的城市局部给予一定的刺激,通过刺激传导使其改进。更新设计城市中一个个小型关键空间节点,在短期内就可改造、新建无数个不同类型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并将这些小尺度的空间连成系统性的公共空间网络,以这种策略来改善空间结构,以获得更好的都市空间。
欧洲的其他城市,普遍采用的方式是铲除老区改建新区,以吸引高收入人来居住,这种方式可以提升这里的经济水平,但原始居民就会搬迁别处,社区风貌与当地传统文化便不复存在。整体改建的社区配套设施好,改革创新阻力小,是一种被动引入的手法,而传统空间微更新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这种对城市空间的微改变,往往更能够激发城市自身的能动性,当从公众空间入手后,也会改善居民私人空间,带来由内而外的积极效益。
在道路两侧规划亲切而安全的人行空间,通过增加绿植与构造物的方式,让人们走走停停,创造一种起
伏的通道空间。巴塞罗那城市建设早期规划的道路,宽阔而又冗余,割裂社区空间,变得孤立而又细碎。常用的手法即是在车道中央形成人行带,这些人行空间,配上精心设计的植物、座椅等景观要素,便成为附近居民的活动场所,为市民争取到大量线性的开放空间,使车道人性化,大大改善都市景观,为系统性的公共空间网络提供路径元素,构成了由人行道、小公园、小广场组成的公共空间网络系统,大大改善了城市整体面貌,较成功的案例如伊加力雅大道。
通过艺术渗透到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让艺术成为空间的象征。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依据空间的特性,可以创造不同的主题,构筑空间感,改善公共空间的面貌。通过结合艺术家的创造力与社区传统文化和居民的需求,给空间以性格,提高辨识度,同时还能将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居民进入公共空间,激发城市活力。
4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更新并不是一时的改造活动,它需要持续的经营,应在以往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实践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社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微更新方式。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大环境下,这种从小型公共空间入手,逐步解决城市问题的改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良好的发展模式,根据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出现的问题,在“都市针灸“理念指引下,从空间、功能、生态、文化艺术等方向,推动城市更新的进展,结合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为居民营造一种既充实又舒适的生活空间,培养居民对社区的情感与归属感,让居民不管走到哪,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的智能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悦来,尹科娈,葛佳佳.公众参与协同共享日臻完善——
—上海社区花园系列空间微更新实验[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4)
[2]谢璇.参与式社区环境更新研究——
—以广州盐运西社区微改造工作坊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4)
[3]宋若尘,张向宁.口袋公园在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景观园林,2018(11)
[4]黄瓴,周萌.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更新策略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4)
(责任编辑张芝)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因此,在环境保护与城市绿化设计中,要充分地考虑社会和谐和生态化发展。市政绿化多元化设计能够充分地结合城市建设现状,为适应生态化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如立体花坛设计和道路绿化设计等都是市政绿化设计多元化内容。
混凝土氯离子1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概述
王亚忱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城市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在研究中提出了城市“社
会——
—经济——
—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黄光宇(1992)认为,生态城市是一项研究人与“居住”关系的综合课题,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生物关系与经济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一切自然的城市生态系统资源和能源,使环境、自然和人融为一体,相互依存。沈清基(2000)认为,城市生态规划在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原则、方法和观点的同时,注重城市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
xinglangweibo2基于生态城市的市政绿化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多元化
基于生态城市的市政绿化多元化设计探究
郑桥1杨洁2
(1西安半城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2陕西艾克兰斯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86)
摘要:市政绿化工程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突出城市人文气息,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性、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在此背景下,研究了生态城市理念,并结合当前市政绿化多元化设计发展趋势,提出了
道路绿化设计、绿雕设计、花境设计等内容,为美化城市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市政绿化;多元化;花境;立体花坛
作者简介:郑桥(198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
92
--
2019年第18期现代园艺
由于政策取向、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不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城市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一些生态城市的特点是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例如通过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绿旅游和发展公共交通,在德国弗里堡实施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些生态城市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例如荷兰赫尔辛基的环境优先政策和环境建设的方法。一些城市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采用地面常规公交,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综合公交系统,大大降低了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上述生态城市建设实践,都根据各自城市发展特点,制定了适合自身的政策措施。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他们有不同的兴趣,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虽然理论的发展大都相同,城市实践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克伦族
3基于生态城市的市政绿化多元化设计内容分析
3.1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中的桥梁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呈现出线性发展的趋势,就像身体中的血管一样,连接着城市的所有部分。近年来,为了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立交桥和高架桥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这些基础设施虽然满足了人们需求,但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道路和高架桥土建工程周边绿植生长环境相对较差,所以,植物的选择也很特殊,基本上选择易生存、耐旱的植物,最佳的选择是本地植物。在桥面上生长的植物,由于阳光充足,可以选择喜阳植物;在立柱上生长的植物,由于阳光照不到,应该选
择较耐阴植物;而对于立体绿化的中间护栏,由于它既有隔离作用,又有一定的观赏作用,可以考虑在植物选择中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增加彩感。
3.2立体花坛设计
为了摆脱在环境布局中的瓶颈地位,成为城市绿化的真正组成部分,立体花坛的推广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其中,模块化立体绿化技术安装速度快,成活率高,可重复使用;滴灌技术解决了立体花坛的长期维护问题;电、光、声系统为立体花坛增添了光彩;卡盆式立体花坛系统的施工要规范统一,墙面系统和屋顶系统要有防水、防刺穿功能,不会对建筑物本体造成破坏;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与城市智能化相匹配。
3.2.1绿雕设计。我国绿雕刻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雕刻已经从简单的骨架、刚性的造型设计、单一的植物种类和彩,转变为现代的钢、木结构骨架,复杂多变的设计,并能巧妙地使用上百种花卉材料。这标志着我国植被移栽扦插施工技术已逐步走向成熟。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都有绿雕塑,已经成为中国绿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绿雕塑艺术正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呈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在绿雕设计内容中,主要包括植物彩配置、钢结构设计、绿雕主题设计等,其中钢结构承载绿雕的整体结构。仿真绿雕使用范围大,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能够防止因为长时间放置导致绿雕腐烂等现象,而且能够节约水资源
、性价比高。在绿雕设计过程中,应按照实际装饰空间进行修剪、盘扎,同时应结合嫁接方法分类进行树木的造型,例如规整的伞形、方形;
篱垣式等形式灵活多变。
3.2.2花境设计。花境设计主要以多种植物的相互搭配为主,设计者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例如植株高、花期和花等,主要以体现自然美,彩运用单纯等,配合市政道路建设现状,对于丰富城市景观,形成物种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应首先考虑选择的植物种类的生长习性,在道路设计中的观赏性等;其次,植物的多样性搭配应体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同层次植物的混搭使用,将整体花境设计呈现出分层;最后要设计彩搭配,应结合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先确定主调,再搭配其他彩。
3.3街景设计
街景设计要充分与市政绿化设计内容相协调,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立面改造、广告标识设计;路面立体整修和空间格栅的设计等,要与道路周边的彩设计相匹配,充分结合区块彩规划,将街景的亮化、彩的渲染和城市文明形象充分结合,形成“低碳”的街景设计理念。
在街景设计中,以道路分车带绿化设计为主,在植物的选择上,其高度应不超过驾驶员的视线,多以
低矮灌木和草坪为主,绿植的布置形式也应简洁。在城市道路中,分车带绿化设计应体现出美化作用,表现形式和彩应丰富;在设计形式上,应结合道路性质,进行曲线式、折线式或自由式设计。在分车带的宽度设置上应结合道路实际宽度,一般两者之间的宽度比为1∶5~1∶10。分车带的形式一般以绿篱、草坪、乔木、图案式等为主。
在街景设计中,结合生态化城市建设理念,主要涉及到的设计方法有艺术化设计、绿化景观营造、沿街建筑整治、广告的统一管理、夜景灯光设计、挖掘城市公共空间、空间整治利用等。
4结语
结合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以市政绿化设计为研究重点,分别从道路绿化设计、立体花坛设计等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在城市生态理念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绿化设计应以“低碳”理念为主,抓住人们的心理,通过调研反馈和及时跟进,突出整体,细化局部,实现整体城市生态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2)总结立体花坛设计、道路绿化设计等,为实现节约化、可持续化的市政绿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具体包括:生态环境市场化引导机制、规划引导机制、政策引导机制、交通道路引导机制、法律引导机制等。(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适度规模的“绿心”城市空间结构是理想的生态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之一。
分压器参考文献
[1]屠凤娜.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J].未来与发展,2011(4)
[2]朱胤齐.我国立体绿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5(2)
[3]桂呈芳.浅谈城市立体绿化的发展前景[J].绿科技,2010(8)
[4]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立体绿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禾初)
景观设计
数学竞赛之窗
93
--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04:4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56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设计   空间   绿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