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阳
中氮肥铁岭市清河区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脚步,使得城市建筑地位日益突出。城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进行建筑布局,所以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建筑设计,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和需求制定建筑计划,协调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打造城市的当地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基于此,本文对新环境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问题
新环境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二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要想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并为社会带来高额收益,
首要任务就是科学计划和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现阶段,人们对建筑风格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建造初期要符合城市目前的发展趋势,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有特点的建筑物来提高城市总体面貌,扩大城市知名度。使得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远。
城市发展可以使城市的经济建设状况和城市的文化底蕴得以充分体现,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展示,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的内涵。城市规划可以在城市建设进程中进一步对相关的因素起到融合和促进作用,从而对城市定位进行提升,不断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因此,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当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协调城市空间内相关的土地情况、经济情况、文化情况、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情况等,结合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力求创造出现代化、高标准和特性的城市面貌。不断的改善和提升人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对城市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和均衡。城市建筑的现代化应当基于对城市内部空间相关利用条件,使用情况等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联
(一)相互独立的关系
不论是建筑规划设计还是城市规划建设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因此二者保持着相互独立的关系。具体分析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工作目标是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指导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空间结构布局进行优化,提高城市建设效果。城市规划整体性特征相对较为明显,将整个城市空间作为对象,需要借助大量实践活动逐步完善。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前提条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要综合考察城市规划方面展现出的城市风格,并按照城市规划内容对建筑外观进行设计和调整,也需要依托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优化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设计。
(二)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需要建筑设计的支持
现阶段我国范围里面得到比较广泛运用的设计方式,依然是根据建筑设计的报告,全面分析规划目标的可行性的这个方法,在调整规划设计中的适应性比较强,但是在其他的阶段当中的应用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在制定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详细的分析每一个关键点和每个城市规划地区的特点,正确的根据设计方案里面提出的要求,把各项需要控制的数据都标出来,方便对后面的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有引导作用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建筑设计需要配合城市规划的发展观念,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城市资源与城市功能,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最大化的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协调城市的发
展。
三、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
建筑规划设计主要是将建筑物本身作为载体,对建筑物自身的微观空间区域进行设计和规划,因此为了增强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整体空间的协同性,需要综合考察多种因素开展建筑规划工作,避免规划设计方面出现孤立性的问题,影响建筑规划设计自身质量,
设计作为城市建设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好的处理建筑与建筑、
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和城市规划的一致性,
现持续稳定发展,
(二)建筑设计推动着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
建筑设计不仅但要满足建筑的功能性,当中中,
的优美设计和文化内涵,
力和特,给游客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还有广州的广州塔,
所流传下来,
设计充分体现城市规划
由于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中,
计的建筑过分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不入尴尬局面。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的总方针,深入了解规划目的,
能所需,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
iphd
(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融合
基于新环境下,
门学术性极强的科目。人们常说物极必反,同时,
严重性问题,
建筑设计人员在对产业进行规划时,
阴阳互易华无实的表面,过分追寻建筑外形,
力和财力。
(五)
二苯并噻吩
文化符号体系中,
以及整体面貌。基于此,
过程中,
彰显城市个性。换言之,
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风格,
复杂的内容中营造简约自然的设计风格。
四、结语信息台
综上所述,
视建筑设计工作。对于城市发展来讲,
接的影响,
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当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势,结合城市的文化底蕴,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建筑设计的高度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昆郧.
武汛2018(34):205.
[2]邱骏茜.
(34):120-121.
[3]窦红艳.
建筑,2018,44(33):9-10.
[4]杨昌友.
与装饰,2018(44):89-90.
[5]胡秀亮.
装饰,2018(1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