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西建筑
SHANXT ARCHITECTURE
第47卷第9期2 0 2 1 年 5 月
Voi. 47 No. 9May. 2021
・ 163 ・
・园林・绿化・
DOI : 1. 13719/j. cOC 1009W825.2021.49.059
王伟菡-葛书红2*
(1.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10; 2.北京景观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北京100014) 摘 要:通过实地考察大同市绿空间现状,梳理其优势与不足,对大同市绿地系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景观风貌体系建设做初 步研究,提出了未来大同市绿地系统发展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总体方向,为今后《大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关键词:大同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风貌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63-2825 (2421 )99-4163-43
0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板式蒸发器
金山银山的理念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即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大同市作为历史悠久的边塞古城亦跟随党的脚步,城市园林
绿化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仍有发展和进步的空间。
1大同市现状绿空间分析
大同市于
2010年和2010年分别荣获了 “山西省园林
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目前正努力向着“生态园 林城市”的目标稳步推进。其现状公园绿地及广场用地共 有
56处(见图1),总计面积1 326. 5 hm 2。万人综合公园指
数达到
0.06。现状公园绿地(含城区内自然公园)500 m 服
务半径覆盖率为
47%。基本绿地指标已达标,并在全国处
于较为领先的水平。
图1大同市主要现状公园绿地分布图
大同市通过积极建设,其市域范围内的现状风景游憩
绿地生态本底良好、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适宜开展自然游憩
活动。生态保育绿地在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 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生态廊道、组团隔离带、生
态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面临城市建设的巨大压力,各类区 域绿地的布局、结构、功能以及与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的融合
有待进一步完善。各片区城市绿地实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差
异明显。城市公园绿地需求供给不平衡,空间分布不均,且
公共服务性较弱。结构性生态廊道的落实情况和生态防护 功能欠佳。广场用地绿化占地比例普遍偏小,景观缺乏文
化特。附属绿地数量占优,分布较广,但尚不能满足市民
公共生活和交往需求。
基于以上现状,大同市应集中统筹全域各类绿生态
空间要素,构建城市基础的生态安全格局,作为后续城市绿
地发展的骨架,同时还应结合地域文化,构建城市景观风貌 体系,定位全域绿地景观发展方向,优化大同现状绿地系
统,充分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大同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安全格局是市域内自然山体、水体、农林用地、基
本农田、城市绿地等共同构成的绿空间网络,是城市生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安全、风景游憩和安全防护 等重要生态功能,大同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需从以下三个 万面入手。
24 保护“三山、四水、一湖、一城”整体自然山水格局
以御河、十里河为重要的景观轴、发展轴和生态轴,以
七峰山一雷公山一采凉山为屏障,以及其他河流和小型山
体等城市绿生态走廊,建立滨水以及山水之间的视觉、生 态连廊。
疯狂英语阅读版以自然山水为基础,界定城市发展边界,以文瀛湖、古
城为核心,实现多中心、多片区分布的空间格局,为城市景 观特提供物质载体,重塑大同地域文化特。
2. 4 整合重组可利用生态资源,规划大尺度森林景观 集中片区
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基底。整合裸地、沙地、
盐碱地、河滩地等潜在可造林地,扩大绿斑块数量和规 模。规划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区、动植物园 等锚固生态安全格局的大型生态节点。大同市大型生态节
点规划示意图见图
2。
2.4 结合生态廊道建设,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网络 体系
结合主要河流和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地、农田林网、西北
防风林带等廊道建设,基于不同级别和类型的绿化带和植
收稿日期:2020A0-29
作者简介:王伟菡(990),女,硕士,工程师
通讯作者:葛书红(1966-),女,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第47卷第9期2 9 2 1年5月
山 西建筑
性之初-164 -
物配置模式,有效串联中心城区内外的各类大型生态斑块, 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实现山、水、林、城之间的相互渗
透与融合。在加强森林、水系、湿地保护的基础上,还需强
化大同地区动物重要栖息空间的保护、优化与管理,合理营 建主要的生物迁徙廊道以及生物临时停留空间,最小化人 工环境对生物栖息地的干扰。
、.于夏您闲公园
采凉山风景区
观音堂风景游題裙
/诚市酷玩郊蛭公园
西麵生态修复云范勁
南郊农业观:
:-:中心城区用地范围
_____城市开发边界
I 高速公路
三三铁路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_ —水域
'大型生态节点匚二KI 基本农田
•安家小村水源地/ ■- 保护片区/一
i 文瀛泌园
图2大同市大型生态节点规划示意图
3大同市景观风貌体系构建
《大同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2216—2220)》将大
同城市总体风貌定位为:“古今交融的塞上山水名都”,并 强调要强化“三山、四水、一湖、一城”的山水空间格局。本
研究在城市总体风貌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大同市景观风貌 的三大规划愿景:凸显山水都城格局、塑造魏都新城魅力、
展现历史名城底蕴。并结合调研现状规划了“四点、五核、
三片、四带”的特园林景观风貌(见图
3)o
采凉山
七峰山
老城片区
十里河景观带
□泉河景观带
甘河景观带
城
■
力
8
风 貌'
区
城市开发边界(:'核心景观节点
门户景观节点 =滨水景观带 it™主要景观干道
图3大同市景观风貌体系规划示意图
33 “四点”——门户景观节点
)机场空港门户区:依托自然风貌,统筹实施山、水、
林、田、河、湖整治,打造空中俯瞰美观且简洁大气的对外展
示窗口。2) 新城高铁门户区:与御东综合服务中心 文瀛湖
南北轴线紧密相连,打造动感活力的现代都市门户形象。
3) 旧城火车站门户区:依托大同客运与货运站,完善城
市功能与交通枢纽设施,充分挖掘片区的商业活力,打造生
机有序的城市生活展示区。改性环氧树脂
4) 绕城高速云冈出口门户区:依托立交桥和道路景观
绿化,打造云中佛韵的迎宾景观节点。
3.3 "五核" 核心景观节点
核心景观节点是展现区域形象的窗口,是城市活动聚集
的重要场所,应注重与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和人文资源的镶嵌
呼应,依托资源特征打造主题特,提高居民对城市的认同
感与归属感。本研究规划了以下五个核心节点,见表
1。
表1核心景观节点风貌定位与规划引导表
序号
核心节点风貌定位规划引导
1
古城历史 风貌核心区展示文化 名城魅力1 /依托古城城墙和护城河形成环城景观绿带;2)保护
古城十字大街上各历史标志物和标志节点的特肌 理与空间标识;3 /重点打造钟楼、四牌楼、太平楼、魁
星楼和鼓楼以及古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节点景观
2
城市活力 水岸核心区市内重要 绿廊道5分段打造不同功能区,由北向南依次为生态涵养
区一文化展示区一休闲娱乐区一活力健身区一小微
湿地;2 /注重亲水平台、滨水广场、文娱设施、标志性 景观构筑物的构建,提升城市滨水活力;3)加强对外
交通衔接,改善人车混行出入口环境,提高可达性和 利用率
3
御东都市
风貌核心区城市绿肺
5以文瀛湖公园为核心,沿西京路向东西两个方向
打造绿生态景观通廊;2 /以太阳宫为中心,依托文 化行政、会展体育等城市公共设施,形成南北向的滨 湖公共服务带;3 /发展沿兴云街向东的新城一古城
联动发展轴,连接古城与商务中心,形成完整的统一 的沿街建筑界面4
已经发生的未来
口泉矿区
新颜核心区现代都市
综合服务
中心
5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打造轨道交通枢纽 和综合服务区标志性景观;2)沿平德路和南环西路,
打造口泉片区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发展轴的道路 景观;3)沿南郊纵三路、南郊纵五路向北打开山边建
设用地,以绿廊方式控制和保护沿路视线通达山体 景观界面
5
河口生态 湿地核心区近郊生态 游憩节点5完善功能布局,增强与河道以及周边农林用地在
功能和空间上的联系,提供生态综合服务功能;2 /依
托自然生态景观,作为近郊最重要的风景游憩绿地, 与御河滨水景观带呼应贯通;3 /注重湿地生态景观
的保护和利用,充分考虑景观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打 造舒适、有趣的滨水游憩与休闲空间
3.3 “三片”——特风貌片区
大同市近几年通过古城城市修复和御东新区建设,已
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城市整体风貌。在此基础上,依托各片
区自身资源优势及特,强化老城、御东、口泉三片区各自
的特风貌。
1) 老城片区:延续古城轴线和棋盘式街巷肌理,严格控
制管理鼓楼西街和广府角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柴市角历史风 貌区;提炼传统及地域建筑文化符号,融入景观小品、城市
家具设计中,强化历史人文特;同时,对旧商业街、老旧社
区进行见缝插绿改造提升,与建筑风貌协调融合。
2) 御东片区:利用文瀛湖以及周边五大场馆形成的轴
线景观,打造标志性城市中心;提高御河滨水区域的利用程 度,营造时尚都市滨水大客厅;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海绵城
市建设,打造新型环保低碳、生态时尚科创中心;完善综合
社区、经济开发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吸引力,聚集人气。
3) 口泉片区:保留有代表性有价值的特建筑和场所
并加以创新利用,记录时代印迹;实施甘河、口泉河水体以 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对工业社区、棚户 区进行环境改造,提升环境品质;建立新的视线廊道,重塑
原有山城相望关系。
3.4 “四带”——滨水景观带
依托大同市丰富的过境水系,建设高品质的城市滨水
景观带,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
达性和亲密性,形成蓝绿交织的景观风貌。本研究规划了: 御河城市活力景观带、十里河郊野游憩景
观带、甘河工业印
记景观带、口泉河生态涵养景观带四条滨河景观带,并提出 以下建设理念:
5创造连续的滨水空间,以保证滨水岸线的共享性。
将滨水岸线开辟为公共步行道,同时扩大市民可利用的亲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第47卷第9期2 0 2 1年5月
Voi.47 No.0May. 2021
・ 165 ・
DOI :10. 5719/j. ikO 1009-6825.2025.09.060
地域文化视角下“汴京八景”的演变研究
马华张文英*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16675)
摘要:以开封不同时期的‘‘八景"为研究对象,探讨‘‘汴京八景"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开封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当代风景园林建 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汴京八景”从出现至今都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时空变迁特征与黄河对城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 关联。在演变的过程中,呈现出空间落位由城外向城内、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趋势,景点的评定也由最初的文人知识分子审美意识 转变成为一种集体意识。
关键词:地域文化,汴京八景,历史变迁
中图分类号:TU9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9-6825 (2021) 09-055-03
1概述
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地
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特定地域环境与文化
背景下,形成了大量物质形态化的历史景观和非物质形态
化的传统习俗
[5]。在延续与传承地方特中,“八景”被贴
上了具有浓郁地方性彩的标签,各地有代表性的“八景”
的形成往往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积淀的结
果
[2],作为一种集称文化,“八景”是众多景观的提炼性概
括,既有人文景观,彰显了地方的人文精神,是市民对城市
依恋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一定审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包含
自然景观,再现自然山水美景,高度浓缩了一个地区的文化 景观,兼具展现城市风貌、树立城市标志、传承文化意蕴等
功能。
水空间。2) 实现滨水空间的高度可达性。与城市交通路网的密
切联系是滨水地段开发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不仅可以 提高滨水景观资源的共享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聚集 人气,促进滨水新区的进一步发展。
3) 寻合理的土地混合使用模式,适当注入商业活力。
以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空间的进一步持续发展。
4) 对同一水系的两岸岸线景观进行整体考虑。促进城
市滨水景观风貌的协调统一。
全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4结语
千百年来,黄河的泥沙淤积着开封这座“八朝古都”,
古代文人曾用“汴京富丽天下无”的诗句来描绘这座古城 的胜貌,而开封也曾因战乱和黄河的存在遭受到了颠覆性
的改变,在开封历经沧桑、几度沉浮后,历史的积淀让开封
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文化地标。“汴京八景”是认识开封
的窗口,是开封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浓缩和提炼,是城市 的形象标志,从“汴京八景”入手,研究开封地域文化的传
承发展,挖掘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景观特征,在历史
的基底上,盘活文化建设的棋局,对开封历史文化、城市发
展及旅游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2 “汴京八景”的历史变迁
24 “汴京八景”的兴起
关于“八景”的说法最早来源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大同市绿地系统的远期发展目标已逐步明晰:进一步
完善市域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在生态空间服务功能 提升的基础上,塑造良好市域生态景观风貌,增强生态游憩
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建设,在 提高城市绿地用地比例的基础上,完善生态
空间格局、增强
绿核功能,实现均衡共享,全面推进大同市国家生态园林城 市建设。
参考文献:
[5 薛国彬.“一带一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新方案
[J].经济研究导刊,2020(5) :164.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Datong City
Wang Weitan 1 Ge Shuhong 2
*
(5. Beijing Botanical Garden , Beijing lOdlO, China ;
2. Beijing Langscapn Arcaitecturd Desiga Co. , Ltd. , Beijing lOOHO, China )
Abstrcct : Basecl on the aelU investioation of the ckireet situation of nuee space io Datong City , the authnu combs Os anvantaaes
ann , makes a puliminaru stuUy on the ecolonicai 3610丫 pattern construction aan lan0scape styie system constuio-
tion of the nuee space system O Datong City . and p U s foovarg the key contents ann overall OOection of the Oevelopment ann con struction of the nuee spaco system O Datong O the futuro , so as 1u proviOe u O uvco O p The Urdaa Greec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Datong City.
Key wordt : Datong, nuee spaco system plannino , Unnscape styie system plannino
收稿日期:2221-61-5
作者简介:马 华(596-),女,在读硕士 通讯作者:张文英(566-),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