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思考题

阅读: 评论:0

1.简述城市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动因是什么?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成生了剩余产品,人们需要对剩余产品进行交换,于是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劳动分工。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有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商业和手工业也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始居民点也发生变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一些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点逐渐发展为市,即出现了城市。所以,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2.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的特点答:古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结构简单,城市职能单一;2城市规模小;3军事职能占主要地位;4城市化水平低,且进展缓慢。现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化速度加快,变化剧烈;2城市结构趋向复杂,规模日渐增大;3城市职能多样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城市主要职能;4城市类型增多;5人口向城市急剧聚集,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3.规划的特点有哪些?:很强的综合性,很强的政策性,很强的先期性,不确定.
4.城市规划的定义?其核心内容有哪些?答: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5.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关系答:1.城市规划对建筑的影响作用:1)城市规划影响建筑的选址;2句子成分分析)规划影响建筑的综合效益;3)规划影响建筑布局,形体与风格。
2.建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作用:1)建筑直接影响城市规划;2)建筑影响城市的环境与景观质量;3)建筑影响城市基础设备的使用效益;4)建筑影响城市布局结构。
6.解释:用地面积:城市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是指已经建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建筑红线: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不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建筑物的平台,窗户,基础,地下管线等不允许突出红线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建筑范围控制线:基础上用以标定可建建筑区域范围的界线,受红线后退及其他因素影响,基础上可建建筑的范围比红线标定的范围小。建筑范围控制线与红线之间的用地归基础的持有者所有,可布置道路、绿化、停车场及其某些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并计入用地面积参加其他指标的计算。建筑密度:又称建筑率,指基地上各类建筑的基地总面积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计算。容积率:指基地内各类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的比值,比值为1-2时,基地上可见多层建筑;比值为4-10时,基地上可建高层建筑,通过给定基地容积率,可现指基地上最大总建筑面积。
7.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影响要素?
8.论述“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历程及主要思想
答:1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田园城市尽管在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2)到20世纪20年代,曾在霍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规划的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并以此来继续推行霍华德的思想。3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对于这类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统称为新城41932F·L·赖特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这一设想将城市分散理论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5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产生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阐述了有机疏散理论。    加粗的即为主要思想
9.简述“有机疏散理论答:1942年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中阐述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它的改建目标: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
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该做其他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核心的实用价值。
10.何谓城市性质?确定城市的性质对规划有何意义?如何确定某城市的性质?答: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意义:1.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不同城市规划的特征,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的特点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的作用。2.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便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更切合实际。3.正确拟订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确定依据: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组成城市的一些要素主要是满足本市范围以外地区需要而服务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如果其产品仅为满足本市居民需要,则该因素不是城市的基本要素。
11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答: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
死亡人数的净差值;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13、估算城市人口的规模的方法有哪些?答: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
14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分析包含哪些内容?答:1.) 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 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 地形条件
15、城市用地平衡表的概念?主要作用是什么?答:用地平衡表的概念:用数量概念说明城市各类用地的相互关系的表格。用地平衡表的作用:通过编制用地平衡表,检验城市各项用地的分配比例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定额指标,为合理分配城市用地提供必要依据。1 反映城市土地使用的水平和比例,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2 用以比较城市之间建设用地的情况;3)作为规划管理单位审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必要依据。
16.试论述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制的运行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答:运行模式:1.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模式;2.行政指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存在问题:1土地储备机制立法滞后,土地立法体系有待建立;2政府对存量土地的垄断有待加强;3有些地方土地价格欠合理;4土地储备运作资金来源单一。
全球通家庭计划17、简述二十世纪新史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属性答: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标志性建筑等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5)综合性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8、论述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答: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
局。(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保留和控制的绿空间。(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19、简述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答:1、应当满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市容景观,促进科技文教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要求,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2、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优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革开放需要,促进规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3、应当满足城市防火、防爆、防
洪、防泥石流以及治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等要求,特别是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4、应当注意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化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风貌,充分体现城市各自的特。5、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实际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应当十分重视节约用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
20、简述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答:1、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2、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1)基础资料收集;(2)城市规划纲要;论证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3)方案阶段;(异叶青兰4)方案论证与评审;(5)方案审批;(6)公布。3、总体规划审批程序(1)城市规划纲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2)总体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21、如何分析研究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一).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城市要与其周围经济影响地区作
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城市不可能孤立的出现和存在,必须以周围地区的生产发展和需要为前提。城市自身发展对周围地区有影响,来自城市外部发展的因素和条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总体布局。在着手编制一个城市的总体布局时,必须联系城市所在地区的现状、政治、经济、资源、社会、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以城市作为一个点,以所在的地区或更大的范围作为一个面,点、面结合,分析研究城市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城市生产发展的任务和可能的发展趋向,提出规划的依据,使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在国家经济建设长远规划和区域规划尚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也不致有碍全局的发展。(二).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主要用地 1.  工业布局影响城市布局;      2.  协调工业区与居住区、交通之间的关系: (1).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 (2) 有污染的工业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3).工业区与水陆交通系统要有良好的配合3. 兼顾旧区与新区的发展需要:(1).  明确科学、合理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2)  新区与老区要融为一体、协调发展;(3)  妥善安置开发区与中心城的关系。 (三).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1.  城市各组成部分力求完整、避免穿插;  2.  分析研究城市用地功能组织时,充分考虑使各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使城市交通有很高的使用效率。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城市道路来实现的,城市道路系统是联系各功能区的“动脉”,通过“动
脉”的活动,强化各区的功能;  3.  反对从形式出发,追求图面上的“平衡”。(四).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1.    合理确定第一期建设的方案;2.    城市建设各阶段要互相衔接、配合协调;甘肃政法学院图书馆3.    加强预见性,布局中留有发展余地。
21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  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等条件;商业综合体策划2.  占地、迁民情况;3.  生产协作情况;4.   交通运输条件;5.    环境保护;6.    居住用地组织 7.    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8.    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9.    城市总体布局;10.  城市造价。
22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一)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二)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四)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五)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3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主要有哪些答:.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三.城市电力系统规划四.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五.城市煤气系统规划六.城市管线工程综合七.城市用地的竖向规划 .城市防洪规划九.城市防灾救灾规划十.城市建设工程中的技术政策
25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估算用水量;选定水源;选定水厂位置及净水方法;进行管网布置。
26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估算城市总排水量;研究雨水排除;污水性质及处理方法;选定污水处理厂位置;布置排水管网。
27电力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电源的选择;2.分期负荷及电力平衡;3.发电厂、变电所、配电所的位置、容量及数量;4.电压等级的确定;5.确定高压线走向、高压走廊的位置、低压接线方式;6.电力负荷分布图。7.电力系统供电总平面图。
28管线工程综合的工作阶段有哪些?分别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规划综合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主要以各项管线工程的规划资料为依据进行总体布置。主要任务是解决各项工程干线在系统布置上的问题,如确定干管的走向,出它们之间有无矛盾,各种管线是否过分集中在某一城市干道上。2.初步设计综合  根据各单项管线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综合。设计综合不但确定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而且还确定其控制标高。将它们综合在规划图上,可以检查它们之间的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是否合适,在交叉处有无矛盾。3.施工详图的检查  由于设计工作进一步深入,或由于客观情况变化,可能对原来的初步设计有修改,需要进
一步将施工详图加以综合核对。在一些复杂的交叉口,各管线之间在垂直标高上的矛盾及解决的工程技术措施,需要加以校核综合。 城市管线工程综合的工作内容:搜集城市规划地区内各单项工程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它们之间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比较全面地提出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解决条条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矛盾。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04:1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5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发展   确定   规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