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趋势
自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50余年,国外城市规划专业经历了一 系列带有根本性的发展演变。
这种演变大体经历了物质形态规划为主导,区域规划为主导,政治因素为主导和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几个阶段。 1、物质形态规划为主导的阶段directui界面库
有一种新型节能灯● 1940’S~1960’S中期,近20年时间
● 主要规划理论指导有:
① Walter Christaller 中心地理论
② E·Howard 田园城市理论
③ 赖特(H·Wright)的雷德伯恩(Radburn)理论
④ 1933年《雅典宪章》(国际建协)
预制构件模板 ⑤ L·Corbusier 的城市规划理论(日光城)
● 主要成因
欧美多数国家面临着高速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大量城市需有效规划和管理,因而物质形态规划占主导地位。
● 规划理论哲学基础
体形环境决定论:认为规划好了,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城市中存在的经济、社会、政治乃至文化方面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 决策过程
规划程序采用推理式的决策过程:
调查——分析——规划——实施
● 面临的主要批评:
① 物质形态规划大多数立足于规划人员的预感规划(Hunch Planning),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客观的判断标准;
② 规划师绝大多数关心最终理想状态的蓝图;不了解规划是受外部世界各种微妙变化着力量所作用的连续过程;
③ 以物质环境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经济问题;
④ 规划蓝图很少允许有不同的选择,缺乏灵活性;
⑤ 物质规划没有建立在足够清楚的、明确的社会目标的基础上。
2、区域规划为主导的阶段
● 60年代,以区域规划及次区域规划为主。
● (英)Peter Hall定义:区域规划可分为两类:
① 国家区域规划或跨区域规划(National/Regional Planning)
② 地方区域规划(Regional/Local Planning)
—— 国家区域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一种非空间性的规划;
—— 地方区域规划是非空间规划与形态空间规划之间的规划,既要处理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有空间景观方面的问题。
● 专业的发展变化
① 从注重建设规划转向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也将规划师的眼界从城镇扩展到区域。
② 通过对城市及区域发展机制的探索,使区域科学专业理论大为扩展:地理学、城市及区域经济学、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系统工程、运筹学、电算技术均得到应用。
③ 科学分析技术及区域科学的发展,对规划专业产生影响:一是使城市规划专业摆脱了传统的预感的规划的手法,引进了定量分析的科技手段;二是转变了规划人员的观念,意识到规划应扩展到城市 外围郊区和农村,规划已不再是形态规划的同义词,规划专业步入社会科学的范畴,演变成一门错综复杂的跨学科的专业。
3、政治主导规划的阶段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西方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如美国的大学生运动,少数民族问题,出现所谓“城市危机”。
一些青年规划师认为:“规划师应当成为改革家、设计家、政治家”,规划师更代表最基层的集团,企图用“辩护运动”(Advocacy movement)解决城市问题。要“……重新定义规划和设计”,要求它们变成解决社会政治冲突的工具。
● 规划目标
追求社会公正,包括“社会平等、财力重新分配”等规划目标
规划主要涉及到决策,这种决策是为富人、中产阶级还是穷人服务?
如城市只有100万资金,是用于修马路还是用于改善贫民区环境?对资金及资源使用有不同的选择。
——富人需要独户住宅、剧场、博物馆、市政中心及其它能迎合他们兴趣的文化设施,而这些经常是规划师为主设置的项目。
——规划师为拆除贫民区辩护……
● 代表人物
达维多夫(P·Davidoff)所提出的偏袒规划(Advocacy Planning):
社会是由不同的阶层所组成的,各有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不存在为人人的大众规划标准,他要么偏袒这一方,要么偏袒另一方。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规划师应与社会下层站在一起,为他们争取权益,推行他们的价值观念,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言人。
此阶段环境科学在规划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
4、经济因素主导规划的阶段
1970年代末期~1980年代
西方发生了长期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 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① 规划经费被大量削减。在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眼中,城市规划是经济领域中的一项限制性措施,它干预了市场机能,制约了经济发展。认为规划少一点,限制少一点,经济发展反而更快,城市规划成为经济萧条的替罪羊。
② 因经济不景气,城市失业率大幅增长,造成大城市人口外流,中产阶级及更高收入者迁居城郊,城市财政运作资金不足,市区面临的不再是增长和发展的压力,而是如何阻止人口及企业外流,吸引投资。规划不再是对增长的“控制与引导”,而是研究如何争取发展机会,维护城市的财政生存,寻新的经济途径以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这段时间,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远超过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5、发展趋势的总结
归纳如下几个方面趋势和动向:
① 规划逐步远离那种预见式的“乌托帮”或“终极状态”型的规划,走向现实的社会经济方面的探索。
② 规划理论的多元化。经济规划、社会规划、政策规划等,规划向广度发展,城市规划已从单一学科变为复合学科。
③ 规划师阵营在扩大。目前,除了具有各种专长的空间规划师外,还有社会规划、管理方面人员。
④ 由于系统科学的进展,对规划方法论的改进和手段的改进取得进展,计算机技术在规划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
⑤ 城市设计的理论在扩展,同时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有较大发展。
⑥ 土地、住房、房地产经营已受到重视,并把它作为城市发展中的杠杆而起积极作用。
⑦ 环境保护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成为90年代新的热点。
(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1、近代城市规划学的形成
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为谋求解决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变革、近代城市化的发展所产生的种种“城市问题”和“城市病”而逐渐发展的。
● 近代城市规划有三个主要来源或三大组成部分:
理论的探索、建设的试验、方法的措施,这三者是互为影响,交互促进的。
——理论探索的两位先驱代表:
E.Howrad 埃比尼兹·霍华德
P.Goeddes 帕特里克·格迪斯
集两者之大成的继承者Lewis·Mumford(芒福德)
——实践两方面代表,Albercromble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立法;最早在英国
吴良镛先生概括近代的城市规划学从诞生到发展的十个方面历程;
① 城市结构模型的探求;
② 技术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③ 从邻里单位到社区发展;
④ 城市交通发展与规划;
⑤ 城市美化运动到城市设计运动;
⑥ 公园建设到自然保护运动;
⑦ 历史遗产保护运动;
⑧ 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⑨ 环境的挑战与生态运动;
⑩ 全球战略——人类居住环境理想之追求;
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
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特征又有鲜明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
(1)多学科交叉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
—— 城市从简单功能向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向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对象本身具有复杂的系统特征,反映研究对象,研究客体的学科也必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工程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结融合
——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过程看:从建筑、道路规划到住房、工程技术规划,再到形体规划及区域规划相结合,它已发展成为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生态、政策法规和管理等广泛领域。
——城市规划多目标多向度: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目标(环境)
城市运行效率、效益的经济目标(经济)
居民物质及精神要求,社会平等及发展(社会)
城市规划要协调诸多目标的整体实现,这种协调过程,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
——21世纪是交叉学科的世纪。在城市规划领域,也出现具有分支学科性质的诸多学派:形体规划及城市设计学派、社区规划学派、 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学派、环境景观学派、社会结构学派、区域学派、政策学派、经济学派、地理学派、系统分析学派等等。
(2)城市规划学科的纵向拓展: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学科体系。
包括最终形成完善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或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层次
钱学森认为城市规划——城市学——数量地理学数学理论等三层次城市规划学科体系。
(3)工程技术层次的城市规划学科建设
——工程技术层次的城市规划学是目前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发展得最完善的学科。从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通过各专项分析与规划,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各类技术工程科学广泛交叉,使规划内容不断扩展;
——各层次规划重视城市设计,使多学科交叉产生的思想和理论以物质与形体规划的手段表现出来,许多软科学成果得以“硬化”;
——新技术应用较为普遍、GIS、UGIS、AUTOCAD等均应用于规划设计领域。
(4)城市规划学科人才的培养(略)
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1、英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概况
英国是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源地,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摇篮。其规划专业教育始于本世纪初,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上海南洋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