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研究--以桂林市琴潭新区为例

阅读: 评论:0

生态城市规划研究--以桂林市琴潭新区为例
李毅艺;罗翔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代表了当代及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偏重于其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社会需求,对于社会影响尤其是生态环境等方面欠缺考虑。因此,本文以桂林市琴潭新区为例,重点分析了其生态城市规划的优劣,并从其总体规划、道路建设及绿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Together with case of Qintan New District,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urban planning for eco-cities by general planning, road construction and green space, so as to b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is曲线
【年(卷),期】2013(000)004
【总页数】5页(P88-92)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琴潭新区
【作 者】李毅艺;罗翔
奴隶岛【作者单位】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老虎帮【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984.11+5
1  引言
世界生态城市峰会于2008年提出,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理想城市环境[1]。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建立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时也是当代经济、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人们对传统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模式的一种反思,它对脱离当前由于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所引起的人类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的困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防后续城市建设中出现相应的环境破坏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优先方法与低碳经济理念,打造全新的生态
城市,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是否现代化的重要依据。针对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建设实践方面,世界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我国的生态城市研究发展较快,主要研究了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原则[3]、生态城市的评价和判定标准[4~5]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6~7]等相关内容。《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的相继出台,进一步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生态化建设推到了高潮[8]。此外,生态城市被当作国际第四代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而有关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研究也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中的新课题[9]。
鉴于此,此次琴潭新区生态城市规划,以《桂林市琴潭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桂林市琴潭新区总体城市设计》为参考,从其总体规划、道路建设及绿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以期为其他地区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2  生态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
2.1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基于生态学理论,借助现代科技,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充分协调好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得到和谐共处、互利互惠的局面,进一步实现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0]。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系统,需要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自然、生活环境与治安环境等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提高对能量、物质、信息的高效利用,充分体现出稳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保证社会的进步、生态的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这三者的高度和谐与统一[11]。目前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关于生态城市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与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环境;完善的城市规划系统;合理的产业布局与良好的经济系统;人类社会文明与生态意识的显著增强[12]。
2.2  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即以建设生态城市作为规划目标,综合考虑其社会心理和自然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将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的这种城市生态系统作为规划对象,参照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采取规划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手段,更好地辨识、设计并模拟出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复杂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最佳的生态位,进一步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
和谐的优化方案的规划,通过建立一种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最优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类的创造潜能与生产力,进而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物质经济与精神文化水平[13]。
3  琴潭新区基本概况
琴潭新区位于桂林城区西部,东以湘桂铁路为界、南至罗田、西到规划西外环快速路、北临桃花江。其用地范围涉及秀峰区和象山区,辖秀峰区甲山乡唐家村、东莲村、甲山村、官桥村五个村委和红头岭社区,以及象山区竹林、东安、新竹、金竹和翠竹五个社区。2006年琴潭新区人口总数为6.6万,其中包括5.9万非农业人口和0.7万农业人口,人口密度为0.49人/平方公里。新区涉及13个自然村,村民总户数为2544户,农房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初步估算违章无证建筑约在39万平方米),集体土地约为5100亩[14]。
4  琴潭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
galfan4.1 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
4.1.1  交通条件
琴潭新区靠近两江国际机场,且邻近湘桂铁路、桂梧高速公路、机场高速路等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也是桂林通往临桂新区的主要途经地,占据较好的交通优势。
4.1.2  用地条件
与老城区相比,琴潭新区具有更大的用地空间,能为生态城市的规划提供充裕的用地条件。
4.1.3  人文景观条件
琴潭新区三面环山(西山、猴山和万福山),两水相依(桃花江和南溪河),有都督山、琴潭岩以及千年荷塘等优美的自然景区,其历史文化遗迹主要有老街区(由东安街、莫家街和五里圩组成)、圣母池遗址、曾经作为桂林对外通往柳州和南宁西向的古道等。这些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为琴潭新区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2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桂林市作为泛北部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旅游门户城市,其市场主要位于泛珠三角经济区
通古斯人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区的重叠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紧密联系的区域,也是广西工业“一轴两廊”重要发展战略中“南宁—柳州—桂林”一级南北向这个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之一。琴潭新区正是出于湘桂走廊和桂林向东南拓展的通道上,其区位优势非常的明显(见图1)。
4.3  具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
图1  琴潭新区现状平面图
桂林市政府为推动临桂新区的开发建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迅速启动临桂新区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政府的投资转向临桂新区,且拟将行政服务部门迁至临桂新区,大量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形成公共设施导向开发模式,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向西发展,使琴潭新区作为预留的建设控制得到解除,对于其全面开发非常的有利。
4.4  不利条件分析
琴潭新区部分规划道路用地被蚕食或挤压,影响了其道路网系统的建设。同时,区内大量的村落农宅增加了其开发难度,规划建设时牵涉到农民安置问题。此外,临近桃花江和南政党文化
溪河等地带用地的开发强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区内历史文化实物也不多,给文化功能的构建带来了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04:0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5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生态   建设   新区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