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3期
赵 颖,闫月珍,刘莹莹,温 静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局部地区新冠疫情零星散发,小规模范围爆发的风险仍然存在,传染性疾病对于公共健康的威胁时刻存在,人类已进入后疫情时代。社区作为组成城市的细胞,是支持城市功能和形态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在疫情来临的非常状态下,居民退守社区,社区成为居民居住环境与外部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这让社区为居民提供居家隔离环境下舒缓身心、日常活动的基本空间及自然环境创造了可能。本文以国内社区花园的现状发展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阅读等方式,收集整合其疫情下面临的问题,并为后疫情时代社区花园的营建提出解决对策。 丞相长史关键词:社区花园;后疫情时代;公共健康;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jki.csjz.2021.36.49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Community Garden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Zhao Ying, Yan Yuezhen, Liu Yingying, Wen Ji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Tourism,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China)
Abstract: As novel coronaviruses ravage the world, sporadic spread in some areas and the risk of small-scale outbreaks still exists. The threa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o public health always exists. Humanity has entered the post-epidemic era. Community, as the cell of a city, is an important spatial organization form that supports the function and form of a city. Under the emergency situation of the epidemic, residents retreated to the community, which became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for resident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rovided basic space for residents to relax their body and mind and conduct daily activities under the isolation of hom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unity has also created the possibility of providing residents with a natur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gardens in China,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integrat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community gardens under the epidemic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garden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Key words: community garden; post-epidemic era; public health;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人们对公共健康深层次的思考。海外疫情失守,输入压力不断,本土疫情零星散发,我国已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新型冠状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疫情期间,我国的社区承担了疫情防控的战略任务,其作为城市基本单元对市民实行“一组一社区”的管理方式[1],对社区居民出入进行严格管控。社区花园作为“社区空间—住区空间—组团空间”防控体系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对屏蔽过滤外部空间干扰、为社区居民提供居家生活和工作的最小活动半径内的自然环境创造了可能。疫情敦促我们对公共卫生与公共健康做重新思考,疫情期间居民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社区花园的发展。近年来,五分钟生活圈的建设也为社区花园注入了新的活力[2],但同时对社区花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亟须思考社区花园未来应如何发展。1社区花园含义
1.1社区花园定义
社区花园的概念起源于欧美,是城市绿地的组成形式,社区花园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引起许多亚洲国家纷纷效仿。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区花园的看法并不统一,也没有给出官方的定义,例如,刘悦来在上海市所实践的社区花园是社区民众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其特点是在不改变现有
城市绿地属性的前提下,提升社区公众的参与性,进而促进社区营造。社区花园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定义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定义社区花园,其目的都是达到人与自然、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
本文所提出的社区花园是由社区、居民、物业在城市市区共同营造的小型花园。社区花园的主要服务人是社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大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项目(2021H060511);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YKCSZ2021048);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GJJG131)。
作者简介:赵颖(2001-),女,本科。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突变体通信作者:温静(198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社区花园设计。邮箱:***************。
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3期
区居民,其规模相对较小,具有位置选择灵活、公众参与度高、居民自治等特点。
1.2社区花园功能
社区花园作为城市绿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生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已由“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变,居民也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区花园作为距其生活环境最近的绿地类型,利用社区之间或社区内部的边缘地带和剩余绿地空间改造居住区环境,促进邻里交往,提升社区活力,激发灰空间活力,很好地满足了居民的现实需求。
社区花园不仅能够改善居住环境,还发挥着邻里关系联结、舒缓情绪、疗愈身心、自然教育普及等其他功能效益。此外,社区花园的营造应适应时代发展背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去营造花园景观。
2社区花园现状问题分析
疫情非常状态下,人们的生活工作被限制在社区之中,社区成为个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社区花园的景观空间营造虽已在传统绿地景观的基础上有所改进,预期达到社区居民与景观进行“对话”“交流”,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等功能,进一步达到人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目的。但在疫情时期的使用过程中,社区居民与社区花园现状环境之间尖锐的矛盾逐渐凸显,如活动场地缺失、人均绿地面积不足、空间流线及功能规划不合理、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等。疫情的爆发加速了我们对改善人居环境的思考,协调人与自然、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需求十分迫切。后疫情时代,社区花园的营造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2.1社区绿地质量及数量均无法满足居民需要
新建社区的绿地建设水平较高,老旧社区由于施工建造年代较为久远,许多方面无法达到现有国家规范的要求。首先,老旧社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较低,疫情时期,居民出行受限,日常生活中用以弥补本社区内绿地空间不足的居住区周围的公园广场等无法使用,原本分散于社区附近公园、广场的居民全部汇聚在社区之内,社区内原本就散布于社区边缘、角落的小面积零散绿地无法承载现有居民的使用需求。其次,绿地空间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再次,绿地空间与社区其他空间规划不合理,流线的交叉及功能的混杂增加了社区居民感染病毒的风险。绿地空间人员的大量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最后,目前社区花园的景观以能满足居民基本活动需求为主,并不能侧重缓解疫情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及心理层面的负面情绪。
2.2缺少资金支持,发展陷入困境
在疫情大背景下,政府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无法将大量资金投入社区花园营造中。大多数企业受疫情冲击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生存艰难,企业出资赞助支持社区建设的力度也大不如前。单纯依靠少数居民的自发行为无法达到长期建设的目的。缺少资金支持,使社区花园的营建与发展陷入困境。
板式蒸发器2.3疫情期间营造过程受限,营造效果与效率降低
首先,受疫情影响,人员的跨省市流动受限,一些其他地域的企业、设计院等无法到达现场指导社区花园建造工作的开展,因此为方便相关工作开展,只能选择本市或更小范围内的设计施工单位,无法获取更高水平的设计理念或技术培训等的支持。其次,由于严格的防疫措施,外来人员进入社区需通过严格、复杂的审批程序,施工效率降低,一些外地务工人员进入社区施工过程受限,且交通食宿等安排较为不便。最后,疫情期间物流运输等的限制使建设材料的选择大大受限,跨地区货物运输存在风险且较为不便。
2.4社区共建意识不足,居民参与感缺失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邻里关系淡漠,凝聚力下降,社区居住环境不断衰退。在以往的社区营造过程中,居民作为社区环境的使用者,对于社区公共空间如何设计、利用的话语权不足,居民无法或无意愿以更加深入的角参与社区营造全过程。社区营造更多停留在社区管理者与设计者进行交流、沟通的层面,而社区管理者与真实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的关注点与发力点不同,对居民的真实需求有解读不充分甚至是误读的可能。虽然当前一些设计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开放了公众参与的环节,但由于程序、时间及专业性等方面的原因,公众并未真正感觉到设计与他们日常的关联性,从而公众参与多流于形式。社区营造过程中,设计者、使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处理失衡。
2.5可持续性维护问题严峻,后期养护管理缺失
目前,社区花园存在建设完成后缺乏后期运营养护的问题。社区管理者对其主要负责,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社区景观的养护效果较差,且社区居民在此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体验感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与社区之间紧密联结的纽带被破坏。目前,社区花园仅仅停留在建设层面,存在“设计—营建—运营—维护”完整体系中某些过程缺失的情况。
3社区花园发展应对策略
无论是否有疫情的存在,城市社区花园的发展都会向着健康安全、美丽宜居方向发展,但疫情的冲击加速了社区花园的革新,也可以说时代给了社区花园一阵春风。基于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深刻经历和现阶段社区花园的发展状况,对于社区花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适应时代背景和居民的切实需求。
3.1提升绿地空间及质量对策
老旧社区通常人均绿化面积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居
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3期
民绿地活动空间的不足,要求设计者在社区花园中要设法增加绿化面积及形式来进行景观优化。由于内部空间有限,减少其他空间来增设绿地面积会造成社区功能的紊乱与失衡,因此要利用好社区边角等小空间及垂直界面和顶面空间,多维度发展。在垂直方向上运用廊架小品,多选用藤本植物攀附其上来增加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社区景观是重要的公共性领域,而纵向“垂直花园”式立体景观将是继“摩天大楼”后,另一个空间景观环境发展的趋势 [3];在水平方向上可通过种植地被植物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来增加绿地率,使居民尽可能多地享用绿空间,从而达到后疫情时代居民在社区绿地中放松身心、提高公众健康的目的。
在绿地营建的形式方面,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不少居民表示原有传统的绿地空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式单一、利用率低、参与度不高。因此,可以选择多种形式提升居民参与度,在提升绿地质量、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同时,促进社区邻里交往与活力社区的打造。“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使得居民与绿地间的关系疏远,现有的部分绿地形式仅能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缺乏对于使用者其他感官的调动,因此结合后疫情时代背景及公共健康等相关议题,在绿地景观营建时,应运用五感设计法,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入手,为社区居民亲近自然、亲近邻里带来多方面体验。如在嗅觉方面,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散发的杀菌物质及特殊气味,例如:紫丁香、栀子等花香怡人的植物可以令使用者放松身心;银杏、白玉兰、山桃等挥发水杨酸类物质的植物,可以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的日常保健作用。在触觉方面,可以运用不同的植物、铺装材料,通过不同的质感,唤起使用者不同的情感共鸣。在听觉方
面,可以营造舒缓、放松的住区环境,利用乔木—灌木组团等做到对噪声的阻隔。在味觉方面,可以将绿地中的一些植物果实进行管理,收获季节分发给社区居民。同时,为增强景观设施的互动参与性及空间使用灵活性,可设置能自由移动、灵活组装的模块化设施,根据人数、需求等个性化组配。
3.2资金筹集对策
资金筹措方面,应借助多方力量,共同促成。首先,在设计团队方面可以寻求高校专业学生团队的帮助,后期为学生志愿者颁发证书。其次,在材料方面,可以将一些旧建筑、旧园林升级改造过程中淘汰下来的金属、砖材等循环利用,变相降低造价。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可搭建二手材料交易市场,并通过相关平台及时更新信息,不同社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购置相关材料。不同社区之间也可以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进行社区之间材料的互换,让社区内部原本闲置的材料物品在另一个社区变废为宝。再次,在无法节省的资金方面,除了寻求一部分的政府支持外,可以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众筹,联系企业寻求赞助,在社区花园营建过程中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达
成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双赢。如上海创智农园,从农园的策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和维护,瑞安集团提供主体经费,并保证空间持续地开放共享[4]。
3.3技术支持对策
在社区花园建造技术方面,可以通过社区及物业的力量寻求专业团队的帮助。在上海创智农园中,瑞安集团作为支持项目建设的关键角,以社会公开招募的形式,聘请第三方社会组织四叶草堂负责运营维护工作,作为政府、企业、居民三者间的桥梁[4]。在营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专业人士和技术工人可以有效指导居民,提高营造效率。此外,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公益讲座,讲授相关专业知识,或者由有相关经验的社会人士来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供居民参考学习。不同社区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如因防疫原因不方便面对面分享,可以借助运行良好的线上平台“云分享”及利用录制的微课、微视频等反复播放学习实践。
3.4社区营造过程居民参与度提升对策
西南票务网社区营造是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的主要方式,基于居民共建视角下的社区建设将为社区发展与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有研究表明[5],居民只有在问题关系到自身利益而必须进行认真思考时,才会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疫情暴发期间,居民有了需要共同关注且不得不关注的社区话题——全民防疫抗疫,而疫情期间的封闭管理模式将居民的生活限制在社区小小天地之中,现有环境与管理的弊端与不足逐渐暴露。为此,后疫情时代,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共同抗疫,营造美好生活”为契机激发居民对邻里社区空间营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社区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殊异协调、社会交往、协作共享,来重写空间的公共性意识和潜力[6],构建健康、和谐、互促互进、全民参与的社区营造模式。
3.5后期养护对策
园林景观需要“三分种七分养”,后期的维护管理是维持社区花园景观的关键。良好的社区花园治理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维护社区安全稳定,推进社区发展。实现低成本下的社区花园的自我更新、运转,并使其向更好的状态发展,需要多方力量。在社区花园营造过程中,要强调“共治景观”的打造,使每个社区居民都尽可能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在治理过程中促进邻里交融,激发个人价值。社区花园作为社区公共空间,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互相融合、渗透。我们首先应明晰,在新时代发展下,社区花园作为社区共治景观,已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依靠社区管理部门运营维护,社区花园的建设、运营、维护已经成为每一位社区居民共同的责任。社区组织应当主动探究社区花园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性与积极性层面的有效方式,激发居民自觉参与公共空间管理的意识,让城市居民重新回自己从前让渡和忽视的、对于景观空间的权利,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并在过程中激发其作为社
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3期
区一分子参与社区运营的自豪感,提升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使居民从单纯的消费者、被动的旁观者真正转变成社区的主人。
在社区花园管理等方面,应探究如何调动企业团体、第三方社会组织、居委会、自治组织、社区积极分子等管理运营社区花园的机制与措施,保证社区花园既能正常建设,也能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下长期发展。
4结语
桂南采茶戏后疫情时代,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在未来城市居民可能会不定时面临居家隔离的情况,与乡村优美的户外环境较易接触与亲近不同的是,城市居民无法走出小区到城市公园,这时能为人们带来一抹绿的便是居民家门口的小花园。为此,建造社区花园要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结合,通过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相关方法,使居民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仍然能享受社区花园的功能,感受家门口的花园所带来的美好。通过居民共同参与,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建设模式,使社区花园成为邻里之间的沟通桥梁,让社区更加有温度与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胡婷瑜,齐燕楠,屈瑞,等.公众参与式社区花园:以
青岛市郑州路社区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0(03):127-128.
[2] 赵万民,方国臣,王华.生活圈视角下的住区适老化步行
空间体系构建[J].规划师,2019,35(17):69-78.[3] 姚璐,刘宇婧.疫情时期“垂直花园”式社区景观营造研
究[J].江西建材,2021(06):205,208.
[4] 刘悦来,寇怀云.上海社区花园参与式空间微更新微治理
策略探索[J].中国园林,2019,35(12):5-11.[5] 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 龚书章.以再生与公共意识启动城市的微更新行动[J].
时代建筑,2016(04):29-33.
塔楼外墙形状有8个山墙面,均需要安装吊篮,
按照使用1个月时间进行计算,每栋楼吊篮费用为8×4 500×1=36 000(元)。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项目共5栋塔楼,采用悬挑平台共节约(36 000-14 270)×5≈10.9(万元)。4.4总经济效益
总效益由节约钢管的租赁费和采用平台拆除的效益组成。综上,项目总效益为:169+10.9=179.9(万元)
5结论
通过对该项目外架逆拆除施工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了外架逆拆除的可行性,同时在塔楼外立面还可分多段流水施工,从而实现上下同步施工,最终加快了工程进度,减少了钢管租赁量,降低了工程成本,产生了极大的效益。外架悬挑层洞口修补的整体工具式操作平台,拆卸时由室
内操作人员逐个松开加固螺栓的螺母,然后将整个防护操
作平台吊装到指定地点进行拆除,施工工艺简单,保证了施工进度及安全性,同时拆卸方便,可周转使用,相对于传统的蜘蛛人、吊篮修补悬挑层工字钢洞口的方式,从根源上杜绝了洞口修补的安全隐患,操作简单,最终达到整体工期要求,降低了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淑一.梁侧预埋悬挑脚手架的优势分析[J].居舍,2020(23):47-48.
[2] 何淳健,方华建.梁侧锚固螺栓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J].
建筑施工,2020,42(11):2083-2085.
[3] 赵兴辉,陈柴,刘克林.穿墙螺栓上拉式短肢悬挑脚手架
施工技术[J].城市住宅,2020,27(10):241-242.[4] 张伟,李超,常晨曦,等.高层建筑梁侧悬挑脚手架施工
技术[J].施工技术,2020,49(06):61-63,108.[5] 鲁治.上拉工具式型钢承力悬挑架施工技术[J].江苏建
筑,2020(03):64-66.
[6] 那称,王奇,韩景云,等.工具式拉杆悬挑脚手架在高层
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20,42(03):367-369.
[7] 李翔,吕祥冰,许旭东,等.新型拉杆式悬挑架的应用及
安全性能力学研究[J].安徽建筑,2020,27(11):69-71.[8] 施圣贤,侯觐,张俊康,等.拉杆式悬挑工字钢承力体系
的研发与应用[J].建筑施工,2019,41(12):2172-2175.[9] 杨芳,周东成,梁先军,等.以简易悬挑平台分段拆除双
排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20,42(02):200-201.
[10] 李锦通,潘怡华,詹将.分段悬挑式外脚手架逆向拆除
施工技术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9,26(10):94-96,228.
表1 吊篮租赁价格表
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m 包月单价/元
备注
1
吊篮
长6,宽0.7,高1.5
2 000
进出场费500元/台
安装费1 000元/台检测费1 000元/台
图10 钢管由下向上周转(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上接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