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管理模式
xinglangweibo
本标段施工范围内河道断面宽,淤泥厚,施工工程量大,淤泥总挖方量为60128.9m3,总填方量为421.998 m3,拟本标段施工主要以浮船清淤加以围堰清淤为主,在大型机械到不了的桥底的位置将以人工清淤为主。压缩天然气密度
1、围堰施工: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现场施工条件,本标段河道宽度较宽,常水位高,且本标段处于河道下游,在汛期及涨潮时水位上升高,所以围堰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现场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和工期。本标段清淤高度在0.107 m---1.587m之间,且根据现场复测情况,63个断面中(每20米一个断面)55个断面清淤高度都在1m以上,为了保证围堰的质量,必须处理好围堰的基础及围堰渗漏水。本标段施工作业时间长、工期紧,且在汛期内有有进行围堰施工,考虑到涨潮和汛期同时到来时河道水位迅速上涨直接影响着围堰内的施工,在施工中既要保证现场正常的施工,也要保证河道正常的排水,围堰施工长度拟控制在100m---200m之间,围堰两侧采用沙袋磊筑,中间填以阻水的粘土或黄土等。为保证围堰不被水流冲垮和更好的隔水,及阻断两岸驳岸挡墙缝隙渗水回流到围堰中,在围堰的迎水侧和围堰与驳岸连接处采用彩条布或塑料薄膜等隔水。沙袋在磊筑时必须保证排列密实、整齐,相互咬合,土坝水下部分砂袋为2×4交错压茬土袋封口方式,叠至水面以上时,改为2×3交错压茬土袋方式,围堰比最高水位高0.5—0.8m,保证顶宽2.5m,迎水面坡度为1:0.5,背水面为1:0.3,简图如下: 由于本标段河道宽度为19m---35m,为防止上游标段在施工过程大量的淤泥往本标段流,造成本标段的工程量加大,将在Ⅲ--Ⅳ标段之间设立一道横向全断面形式的围堰。围堰的形式采用纵向分幅、横向分段的形式进行施工,在施工中既保证了河道清淤施工的正常进行,有保证了河道的畅通。如在局部遇到地基比较松软的地段,可以采用在地上打上∮100mm的松木桩,木桩入土深度在1m以上,木桩间距0.5m—0.8m,横向采用∮6钢筋拉接,纵向设木挡,采用铁丝绑扎,加强围堰的整体强度。
沙袋人工采用编辑袋在河岸上挖土装袋,在运到现场人工分层堆码整齐,中间填土采用粘土拉到现场后,人工用手推车进行分层填筑,并分层夯实,保证围堰体的密实性和强度。待一段河道护岸挡墙及
盖格计数器清淤工作整体施工完成后进行围堰体的拆除,拆除时要清理干净,保证河道的畅通,施工是可以采用挖泥船及人工进行。
围堰体内的抽水采用两台∮120污水泵进行日夜不停的施工,在抽水过程中随时观察临近河岸周边的构造物的状况,当发生异常情况
时立即停止施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空气轴承
2、驳岸松木桩施工及抛石防护加固
由于清淤后河床设计标高与驳岸基础标高相差较大,清淤过程中如不对驳岸基础进行防护必将造成驳岸挡墙因基础失稳而垮塌。在松木桩施工过程中,应在河道低洼处设立集水井,以便收集小部分回流和渗进来的河水,不影响施工。
松木桩材料采用梢径不小于100mm的松木,要求质材良好,其单面弯曲度不大于2%,且整体无枯节、透心、穿心裂折。施工时桩长为4m,间距0.5m,为加强施工方便及松木桩的防腐耐久性,在施工前可以削尖一个端头,桩体表皮用火烤焦使之碳化。施工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打入,桩体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m。作端承桩时,为了保证桩尖能进入持力层,上部可先开挖至基础的埋深后再打桩。松木桩施工距离驳岸基础1.5m处,施工时必须保证桩体的垂直度和桩间距,确保轴线偏差控制在±5—6cm外围内,控制好桩体的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及桩顶标高。
根据施工图纸河床设计标高,驳岸基础顶距离河床底标高m,为保证驳岸基础的稳定和松木桩施工的效果,建议施工双排松木桩,加强防护,施工中可以采用铁丝把松木桩连成整体。
抛石采用块石,石质要求采用微风化石或弱风化石,严禁使用风化石或强风化石,且大小搭配均匀,抛投块石单块重量大于50kg的比例要大于75%,孔隙率控制在25%以内,面层石块采用大块石压顶,以保证施工质量。
进行抛石之前先要进行放线,确定出边线的位置,采用竹竿等做好标记,抛石时可以利用涨潮时用小船运石块到作业地点进行人工抛填施工或在岸边可以直接抛填的在岸边施工。抛填时要抛准、抛匀、抛足,要遵循先上游后下游,先远后近,先深后浅,先点后线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分层抛投,不得零抛散堆,以免影响施工质量。3、驳岸与围堰连接处的处理
由于现驳岸挡土墙为干砌施工的,当与围堰连接时容易在连接处及挡土墙背后渗流水出来,为了使围堰内的施工尽量不要受到流水的影响,以及挡墙背后不因为在水位下降后的水流影响,造成墙背泥土被水流带走,影响挡墙的质量,在驳岸与围堰连接处要先拆除一段约5m长的驳岸挡土墙使围堰体直接与土体连接,这样隔水效果更佳。待该段围堰体内的施工项目施工完成后,在对该段驳岸进行恢复施工。
4、驳岸挡墙砌筑工程
驳岸挡土墙砌筑工程主要有:因河道驳岸存在部份段落破旧被河水冲毁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局部倒塌的挡土墙进行修复。
⑴、砌石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清理→摆石→灌砂浆→养护
⑵、砌筑条石采用微风化或弱风化石料,并且保证条石的尺寸,条石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假如古代也有手机⑶、挡土墙位置经过测量放样之后,进行机械开挖,当开挖到基底设计高程上20cm时采用人工清底的方式清理。当开挖到设计高程时,核对基底的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如与设计情况相符合就申请监理工程师到现场验收。如果与设计情况不符合,及时通知设计方代表到现场查勘,进行变更设计。
⑷、砂浆采用M7.5水泥砂浆,采用机械拌合,砂浆应随拌随用,以保持适当的稠度,一般应在搅拌完成以后3-4h内用完,当所温超过30℃时,拌合完成的砂浆应在2-3h内用完。砌筑时上下错缝施工,内外咬合,砂浆饱满,灰缝平均厚度≥30mm,挡土墙每隔15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0mm,挡土墙施工完成后采用沥青麻絮填塞。施工时,泄水孔采用梅花型方式∮100mm*3m*3m设置,孔后设置
0.5m*0.5m*300mm反滤层,反滤层采用卵石或砂砾施工。
⑸、砌筑石块在使用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修凿干净。砌筑基础第一层砌块前,如基底为岩石,应将基底表面清扫、湿润,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可将基底整平,直接坐
浆砌筑,严禁抛石灌浆施工。砌筑应分段分层砌筑,分段长度一般不超过15m,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处。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铺或脱空。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严禁由基坑上方往砌体上扔砌块或砂浆,避免冲击砌体。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砌体表面应加以清扫并洒水湿润。
⑹、墙面勾缝采用平缝压槽,缝宽控制在1.5cm左右。保证缝宽、厚度均匀一致,且平直,圆顺。
5、河道清淤
首先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定线放样,测量开挖原始断面,开挖轮廓线。本标段分别拟在约K4+120—K4+140之间和K+30—K5+40之间设置两个上岸点,以便加快施工进度。由于本标段河道宽度较宽、工程量大、工期紧,为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浮船清淤配合围堰清淤共同作业施工的方法。通过机械无法一次把淤泥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