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陈水媛
(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北京100142)
摘
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技术、组织以及地域方面的界限逐渐模糊,科技创新发 中美外交档案解密
展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活跃,开放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环境形势下,我国需要积极建立新型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更好地顺应国际形势变化,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科技长足发展。
关键词:国际科技合作新机制合作历程构建策略中图分类号:F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7(b)-0236-03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各国及地区的经济、政治、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的问题单纯依靠某一个国家难以有效解决,建立双边以及多边科技合作模式和机制成为必然趋势。另外,由于全球疫情蔓延、逆全球化浪潮涌动,给原有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带来巨大挑战。回顾我国科技合作史,研究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成为了科技管理的必答题。
1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历史回顾
1.1合作经历的阶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阶段基本上可以划分为5个部分,这5个部分内容具体见表1。1.2获得的经验
纵观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历程,国际科技合作在我国战略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在逐渐提升[1]。首先,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始终是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攀升的基石,开放创新是我国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必须立足国内培育科技创新要素、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同时,要紧抓全球化机遇,在全球创新的开放环境下加紧
科技创新合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才能有机会实现与先发科技强国“齐头并进”,甚至“弯道超车”。其次,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需要尊重其客观规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需要以互利共赢为前提,才能够保证长久。同时,在合作战略方面也要跟随国际形势、大政方针进行随时转变。再次,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时要充分利用国
际规则以及平台,参与到国际组织中,能够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位,这样我国在进行对外合作交流时就有了良好的平台。从国际规则的角度来讲,是指需要全球各国遵守的国际性规范,参与到规则制定中可以使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制度话语权上有所提升。最后,关
于我国和其他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于国际科技合作也有直接影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与国际形势存在较大的关联,特别是国际大国,一般在国际事务的处理方面都有较强的影响力,会给其他各国带来示范效应,处理好我国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国际科技合作顺利实施[2]。
2我国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建立的策略
2.1对合作的思想意识进行积极转变
在我国建立新型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时,必须要做到3个意识的转变。首先,树立新型国际关系架构下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意识,对合作途径进行积极探寻,提升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实现技术、
资源、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根据我国与各国国际关系灵活调整合作策略,保障重大科技项目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政府、民间、国际组织等多方力量,推动多形式科技国际合作。同时,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需要始终坚守底线,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要不断寻求新的合作模式、拓展新合作空间,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合作关系,这样才能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长效性。其次,
我国的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进步,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科技话语权。在此背景之下,我们要更加强化标准
DOI:10.16661/jki.1672-3791.2201-5042-3486
作者简介:陈水媛(1989—),女,硕士,翻译,研究方向为科技服务。
236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技资讯化意识,对我国在参与主导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方面的能力进行着重提升。最后,可以考虑
以“我”为中心的“专精特新”技术合作,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战略合作,比如进行国际合作生态建设。对此,中国出台了多项具体改革方案,并且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议程也在积极落实,同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全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创新创业主体方面进行行业细分领域的合作,如打造更多“小巨人”、隐形冠军,国际创新组织合作等。2.2构建合作新模式
建立我国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有效提升合作质量,其核心是建立合作新模式。首先,对双循环合作模式的积极建立[3]。这一种合作方式主要是分别从我国视角以及国际视角来看,对资源保障以及制度建设问题进行强化,做好各方贯通,对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主动谋划,并且将国际合作的网络进一步扩展,增强国际科技交流的灵活性。从国际合作大局出发,要做好合作团队的对接工作,全面掌握有关合作项目进展、所在国政策法规情况等动态信息。从国内合作大局出发,政府部门对合作发展趋势进行明确,及时将具体情况
进行通报,做好协同配合工作,以确保国际科技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开展合作的各方需要设置专门的法规部门,对国际合作方的有关信息进行严格把关,比如交易方面的出口政策、合作对象的资金状况、有关合作的协议条款等[4]。设置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对数据信息、生物安全等进行全面的排查,对于可能存在的突发状况要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有关合作的各个对象还需要对科技合作的信用审计标准进行合理的构建,实现对各个主体的监督,保证合作的高水平。其次,聚焦全球共性挑战建立主动化国际合作模式。具有国际共性的主题一般包含能源环保、人口健康、粮食安全、生物
多样性、城市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我国在寻求新型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在内的全球合作伙伴之间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关于科技方面的前瞻性问题,可以和超一流的队伍主动建立合作,共同进行探索。并且在建立合作关系时,要注重突出重点、层次化,实现多边共赢。可以一起研究合作各方都具有兴趣或者都会面对的领域。例如,
新冠疫情的防控的实践证明,为了全人类的健康着想,协同化的合作是我国和国际各国
水泵扬程表1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经历的阶段
阶段初期发展1949—1958
坎坷发展1959—1977
恢复提升1978—2000快速前进2001—2011
创新发展2012—2020国内形势我国的科技发展较为落
后,科技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化科技
体系神圣
我国在科技方面的发展
得到起步后有了一定的推进,但这个过程也存在和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科技事业得以恢复发展,科技改革进步明显我国在科技方面有了更
重的任务,要求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提升,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明确了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实行创新驱动新战略
国际形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对新中国全面
封锁和遏制
我国与苏联之间的合作关系交恶;联合国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我国与西方多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有
了改善
苏联解体;中美建交;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发展逐渐推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兴起反全球化
浪潮日内瓦协议
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不断
冒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
合作情况
我国外交面临较严重的形势,苏联为我国提供技术帮助,同时派遣人员留学苏联以及东欧学习其科技成就和经验;海外留学人才
被号召归国
abei通过联合国参与国际科技活动;开展国际援助,和一些西方国家
进行科技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得以全面恢复和提升,进入通过国外先进技术和资
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路程在科技体制方面逐渐和国际接轨;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落实引进
来、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双边及
多边科技合作,互利共赢;对他国
技术封锁不断突破
237
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技资讯之间的必然趋势,对于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的领域,在合作方面就具有更大的潜力。有关文章指出:“世界各国正在与中国合作,以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并将解决方案分享给所有需要的人。美国应停止针对
中国的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与各国开展合作。[5]”这说
明,我国与国际的主动合作交流,有助于团结世界各大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提升国际科
技合作影响力。
2.3明确合作的重点任务
在建立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对重点任务的明确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所以,在国际科
技合作中,需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对合作的对象、领域以及具体内容等要进行明确。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短期合作重点任务要放在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引导建立龙头企业、强化国家的科技能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等内容方面。并且,在国际科技合作中,需要加强科技的攻关研究,特别是在应急项目方面的合作研究、对国际前沿技术使用路径的拓展。需要注意的是,在科技方面我国坚持自立自强并不是短时间就能获得大成就的,在我国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还是需要较长时间地依赖进口。中长期合作的重点任务主要是主动积极参与到国际大科学合作中,向着科技创新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努力,在加快全球化进程的国际科技合作中贡献中国独有的力量。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有关科技创新从宏观层面来讲,主要是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对学科以及研发布局进行优化改进,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等重要领域,开展对国家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项目合作。对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力,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进行大力支持,充
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2.4建立科学的合作评价体系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中,关于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管理”的问题,对合作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立新型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时,需要根据合作的具体模式,对合作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建立。具体来讲,关于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价最主要是注重全过程性和全面性。首先,评价体系从整体来讲需要转变到“质”与“量”并重。有关管理部门需要对合作绩效考核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整,对合作质量进行评价时,这一比重需要有一定的增加,从整体提高我国在国际合作体系中的位置优势,同时需要在部分重大科技领域中不断进行
突破。其次,为了使合作评价更加全面,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还应当包含合作的项目与国家的战略发展是否相符。这样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在本国科技、经济发展中才能更好地提供支撑。再次,需要积极改变思想观念,主要是针对评价标准的确定,并且注重对高端人才的有效培养,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最后,在有关项目合作的成效方面,考核评价的比重要适当增大。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要积极将合作的成效展现在生产能力上,并且推动其转化到我国科技发展的硬件实力以及国际规则制定的软件实力上[6]。同时,从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情况看,实际的合作是在不
断发生变化的,这主要与我国实际的发展需求、国际形势以及各国在某一时段内的实力水平有关。因此,在建立科技合作评价体系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我国目前实行的评价机制迁移到国际科技合
作评价中。比如:“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对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人才的创新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并依照相关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等创新导向机制。
3结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深和我国新型科技合作的发展速度不断增快,使得我国建立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从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但是一路发展至今,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从历史经验总结:在建立新型合作机制时,该文主要从转变合作的思想意识、建立合作的新模式、明确合作的重点任务以及建立科学的合作评价体系这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孝平,杨云,周小林,等.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政策演
进研究及对新时期政策布局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5):611-619.
[2]张业倩.构建我国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0):142,144.
[3]邬新国.地区性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创新探讨[J].中国市场,2018(25):163-164.
[4]宋振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9.
[5]王晶,张爽.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路径与机制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6):171-176.[6]吴琼.关于抗疫国际科研和人才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创新,2020(14):84-85.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