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闲勿荒,事繁勿慌上 ——黄炎培、周谷城、周建人子女人生片断 日期:2010-04-21 作者:肖伟俐 来源:新民晚报 |
◆肖伟俐 黄炎培的儿子黄大能 曼哈顿灰姑娘 1939年,黄大能考中官费留学,准备到英国。临行前,黄炎培把自己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重新添加了几句话,手书送给黄大能,这就是著名的36字箴言:“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如今92岁的黄大能感慨道:“我的大半生都是在这个座右铭的监督下度过的。” 1957年7月1日,是党的生日。这一天民盟北京市委在北京市西单的长安大戏院召开“反右”动员大会。黄大能和同是民盟会员的前妻倪因敏一起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持人是民盟北京市委主委吴晗。黄大能当时很平静,压根没有想到反右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因为他在单位一直是先进分子,正在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晗站在主席台上开始发言,他宣布了民盟内部“罗隆基反党集团”的名单,上了名单的人就是右派,很快,几位黄大能很熟悉的人被读了出来:“费孝通、曾昭伦、潘光旦、浦熙修”读完后,吴晗转身准备回到自己的座位,完了吗?还没有。就在这一霎那,吴晗又转回身,对着话筒大声说:“还有一个黄大能。” isia 黄大能愣住了,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乎,原本是入党积极分子的黄大能从天上一下子掉到了地狱,他成了右派,这意味着他离共产党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和他几乎同时被打成右派的还有他的同胞兄妹黄万里、黄必信、黄路、黄素回等,黄氏一门总共有七个右派,是典型的右派之家。 黄大能是水泥专家,也是混凝土专家。他的一生,就如同水泥加水、加钢筋一样的过程,不断地经历着困苦,也不断地提升着生命的硬度。22年的右派生涯,黄大能没有被命运的不公所击垮,他对父亲外圆内方的为人之策,理解得很透,掌握得也很准,因而,他在单位并没有受到苛刻的待遇,尽管也有些宵小对他有所攻击,但是,大多数干部众,对他还是一如既往,没有什么歧视。几任党委书记对他的工作都给予了支持,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这使得他在平反后,迅速地把握住了国内水泥业发展的前景,并依靠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世界的大舞台。他曾代表中国两次参加国际水泥标准的ISO会议,研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水泥国家标准,也曾多次到国外讲学交流,还帮助在建的三峡工程选择了可用的水泥材料。 说起来,黄大能的专业离我们的生活并不很远。你看,如今在城市的建筑工地和马路上,人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水泥砼车的影子,这些砼车把在郊区站点搅拌好了的混凝土,拉到各个施工工地,避免了过去现场施工、现场搅拌的工艺过程,也让我们不再感觉到搅拌水泥时扬起的漫天尘埃。把现场搅拌水泥,改为在工厂搅拌后再拿到工地上使用,这项创造,就是黄大能的成绩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黄大能在政治上彻底翻了身。他198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3年后又子承父业,先后当选为第四、五、六届民建中央副主席,走上了民主党派的领导岗位。他还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谷城的儿子周骏羽 周骏羽1942年出生于湖南益阳老家的周氏老宅,5岁左右随父母离开湖南老家到了上海。1962年,周骏羽高中毕业,准备高考。像所有父亲一样,周谷城对儿子的前途,有自己的安排和想法。一天他把周骏羽叫到身边,认真地对他说:“我想了许久,觉得不要再搞文了,还是学工吧。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 遵从父命,周骏羽考上了华东化工学院,这是个典型的工科院校,所选专业也是硬邦邦的化工机械,在那个时代也算是比较实用的。四年后,周骏羽毕业了,此时,“路德宗文化大革命”也开始了,命运和周骏羽开了个大玩笑,他们这批学生没被分配到工厂施展所学的本领,一场场突如其来的运动改变了他们生活的轨迹。1969年初,正好是周骏羽女儿出生的那一天,他被勒令到河南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临行前,他到医院里看了那个裹在襁褓里的小生命一眼,无奈地转身而去。 1975年,周骏羽已经在河南待了7年了。周谷城也已是77岁的老人了,思儿心切的周谷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写了一封信,请求老朋友伸手一助,纾困解难。信中大意是说,自己年老多病,身边无人,希望能把独生子周骏羽从河南调回上海,照顾自己晚年的生活。信发出去后,连周谷城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幸运的是,此后不久,一纸调令下到河南,周骏羽如愿调回上海工作。至于个中奥妙,至今也无人知晓。周骏羽的妻子方毅斌,和他是中学同学,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后被分配到奉贤县一个农村中学任教,一干就是十几年。改革开放后才调到上海复旦中学任教。 方毅斌是在周家最困难的时候嫁过来的。当时,周谷城处境艰难,周骏羽则属于隔离审查的对象,一般人对周家都是避之而犹不及,谁还敢上门?因此,周谷城对这个媳妇非常满意,他对周骏羽说:“这个女孩可以共甘苦,是你的福气,你要珍惜。”踏进周家门后,方毅斌很快就成为里里外外的一把手。周骏羽形象地说:“进门以后没多久,我父母亲的工资和存款,包括我自己的工资,虽然没有多少,但都交给她掌管,我们上海的传统,财政大权是交给媳妇的,她绝对当家。” 周谷城夫妇一生从事教育,周骏羽夫妇子承父业,也是一个教师之家,他们的儿子周洛华、女儿周顺华都从事教育工作。 198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社会架构开始发生变化,人、人民、国家都显新意,人的价值不再完全取决于政治态度和政治意愿。就在此时,上海市“运动办”的人到了周骏羽,这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它的职责是专门给“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受打击、挨过整的人核实情况,落实政策,平反昭雪。“运动办”的人给周骏羽看了揭批他的材料,周骏羽自己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虽然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是他的材料却整整有17斤重。 “运动办”给了周骏羽一个表格,上面是对他所犯错误的处理意见,认为他的问题是一般错误,主要是与家庭划不清界限,因此,对他不做刑事、行政处分,允许大学毕业,但是不发毕业证。而此时,周骏羽走出大学校门已经整整人道主义干涉20年了。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 “运动办”的人让周骏羽签字,表示签字后,这些材料就销毁了。拿到这个处理意见,周骏羽有些哭笑不得,他把这个表格寄给了在北京当人大副委员长的父亲:想听听父亲的意见。周谷城收到后,立即打电话给周骏羽。周谷城问他说:“你怎么看这件事?”周骏羽答曰:“这是一个结论,人家也是好意,是给我平反的。”周谷城无语,随后说道:“那好,我先签字你再签字。”周骏羽解释说:“不需要你签字,我就是给你看一看,让你知道这个事。” 周谷城什么也没说,就放了电话。几天后,周谷城把那份表格又寄了回来。周骏羽打开一看,傻眼了。周谷城在那个表格上用毛笔竖着写了一行大字:“试问今日之骏羽是否已与家庭划清界限?进博会成果丰硕”落款是三个字:周谷城。这可怎么办?他这么一写,这个表格就没用了。无奈,周骏羽只好把这个表格交给了“运动办”。“运动办”的人很生气,怎么把表格弄成这个样子,再仔细一看,也想明白了。周谷城是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是国家领导人,这个家庭是个革命的家庭,你让他儿子和他划清界限,这个结论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至此,再没有人周骏羽签字和填表,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压在周骏羽头上20年的无形巨石,这才搬掉。压在身上的石头没了,周骏羽再次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申请。很快,上海市有关领导到周骏羽,劝说他还是留在党外,以他的身份和家庭优势,更适合做统战工作。于是,周骏羽调离了学校,开始担任农工党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不久,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提议下,周骏羽调到上海市政协担任专职副秘书长,一干就是25年。 |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21:4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42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