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时期政治民主与专制的选择

阅读: 评论:0

国民政府时期政治:民主专制的选择
作者:王玉灵 邱观建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5参考文献期
        摘要:国民政府时期,民主与专制在政治实践中呈现一种离合态势,近代中国为民主与专制提供了同时存在的空间,特殊的历史环境为专制政治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专制政治的选择又最终导致国民政府失去了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民主;专制;集权;国民政府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0.05.021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家实现了形式上的基本统一,进入了以党治国的训政时期。这个时期,民主政治一直游离在国家政治核心之外,而民主政治的众性基础又使其表现
出对专制政治强劲的抗争势头。中下层民众追求民主的政治诉求与上层统治者专制制度的斗争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政权。这一结局看似偶然什么是形位公差,其实有历史的必然。
       
        一、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现实
       
        国民政府时期,民主、宪政与集权、专制、独裁的斗争、缓和相交织,构成了整个国家政治。集权、专制、独裁占据国家政治主导地位,宁波阿克苏诺贝尔民主、宪政处于企盼、被压制但不断抗争的状态。这种状况体现在国民政府的政治实践中。
        ()意识形态上的糅合
        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时期的意识形态是利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党治国外壳,糅合了中国传统封建道德和法西斯主义的混合物。孙中山的三民主义vist以党治国ap系统的治国理念,是在三民主义指导下以党治国”,将国民党改造成为以广大人民众为基础的全民党,为以
后实行宪政作基础,意在建立一个真正民权的国家。简而言之,以党治国,并不是用本党治国,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1]白城地震。可是蒋介石的解释是:“中国固有的民族性是什么?从来立国的精神是什么?现在需要的又是什么?总理已经写的很明白,就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什么呢?在伦理和政治方面讲,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来做基础,在方法实行上讲:就是知难行易的革命哲学。”[2]很明显,这是借用中国封建传统道德对孙中山治国理念加以歪曲,把孙中山追求民主政治的理念演绎成其集权政治的理论工具,从民众信仰的三民主义理论中寻专制政治存在的合法性根据。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21:3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4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治   民主   专制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