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133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冲突理论1. 太康失国鞍隔
正确答案:夏启时期政治已经开始腐化,太康更加尸位逸乐,于是,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率其族众从东方的钮迁到位于夏朝腹地的穷石(今河南洛阳市南),得到夏民拥护而夺取了夏朝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涉及知识点:夏商西周
氟化镁
浜野佐知
正确答案:唐代始置的掌管机要的中央官员。宪宗时,设立执掌机要的枢密使,规定由宦官担任,于是宦官由此开始正式参与国家政事。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名义干预朝政,以至操纵君主的废立。至唐末昭宗时,宦官权力更大,至直接指挥公事,侵夺宰相权力。唐末,朱温尽诛宦官,始改用士人为枢密使。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3. 【《本草纲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正确答案:明代李时珍撰著的药物学著作。李时珍访采医药,阅书八百余种,撰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有动植物插图一千一百余幅。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正确答案:京师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1862年在北京设立,隶属总理衙门。同文馆是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在外国语言文字方面,先后分设了英、法、俄、德、日五馆。1902年并人京师大学堂,成为后来北京大学的重要来源。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教育。答案中应当指出京师同文馆的性质、简要状况等。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
5. 【二次革命】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
正确答案: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