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学校评价实施探索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刘晓琴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准,引领与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迈向新的征程。随着核心素养标准学习的深入,学校在课程实施、课程推进方面势必做出新的研究与探索,而随之而来的评价变革也势在必行。 关注儿童的品行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为此,对接学生培养目标,可构建“道德品质+学业发展+个性特长”的评价维度,即以道德品质的评价体现“爱心充盈,勇于担当”的培养目标;以学业发展的评价体现“知能并行”的培养目标;以“个性特长”体现“健康阳光”的培养目标。围绕三个维度进行要素分解,将道德品质分解成“爱生命、爱他人、爱学校、爱社区、爱祖国”;将学业发展分解成“会学习、善学习、能学习”;将个性特长分解成“敢创新、能审美、强体质、展特长”。
评价指标的细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工
作。例如“爱国守法”这个指标,之前的低
段评价指标只有一条“知道国旗、国徽的
样子,会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
脱帽、敬礼。遵守学校的规定。”目前我们
将这个指标分解为“爱国,爱家乡,继承传
统文化”三个层面,并进一步细化为9个指
标。爱国:我听到国歌响起,看到国旗升
起能立刻肃立,并能大声响亮地唱出国
歌,敬礼姿势标准;我听到国歌响起,看到
国旗升起后能肃立,能大声响亮地唱国
歌,敬礼姿势标准;我听到国歌响起,看到
国旗升起后起立,并跟唱国歌,敬礼姿势
也比较标准。爱家乡:我知道自己家乡的
名字、地理位置和特点;我知道自己家乡
的名字、地理位置,也知道家乡的一些简
单特点;我既不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地
小渊优子
理位置,也不知道家乡有什么特点。继承
传统文化:我会熟练地背十五至二十首古
诗;我会熟练地背十至十五首古诗;我会
熟练地背五至十首古诗。
从以上指标修改中可以看出,曾经的
评价指标是原则性的对爱国守法进行了
定义,评价者在评价中不好把握尺度,不
能从学生的行为上促进良好习惯的形
成。而修改后的评价指标落脚点为学生
的行为,让评价指标导行,增强了评价的
操作性,实现了评价的指导性。
二、引导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是学生建构自我的行为模
式的过程,在具体操作中,可从四个方面
进行研究。首先是学习指标“导行”:每学
期开学初订立全校学生学习指标。孩子
们在指标学习中明确品行要求,为良好行
为的形成提供重要导向。接着是多元评
价“诊行”:根据学生现实中日常行为表
现,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
评,在网络平台中得出数据。再次是数据
分析引行。数据汇总后产生学生的“评价
曲线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看四线统计
对比图,看不同评价者的评语,在分析中
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是后续跟进“辅
行”。针对评价反馈中有突出问题的学
生,会被教师追踪辅导,通过老师和孩子
谈心、和家长沟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思
想和行为上发生改变。
三、开展评价研究
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学生素
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大数据时
代,数据的处理成为一门重要的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特别关注分数,而今
天,我们更关注的是数据背后隐含的教育
元素:怎样让数据更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
区,为他们寻到更适切的发展路径。让血沉方程k值
我们来看一个教学分析的案例。
一样的分数,不一样的孩子
我班上的两个孩子,李**和郝**,在
本次测试中,成绩分别是74.8和74,属于
学校的中等水平。如果单纯从成绩上来
洪吉童传看,这两个孩子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
细致的分析,你会发现其中大有乾坤。
从内容维度看,初了统计与概率部
分,郝**同学的各项都优于李**,说明李
2017.02~03
总第600、602期
83
一线来稿
芳纶头盔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关注。而郝**同学的统计与概率部分较弱。
从能力维度来看,知道事实和运用规则上,印证了李**同学基础知识的不扎实,特别是数学推理能力得分情况较低,说明对数学方法的应用上还存在较大问题,但对于非常规问题解决得又非常好。郝**同学总体各方面都有优势,就非常规问题解决能力不够。
综合以上两个表格的对比,对于得分非常接近的两位同学,他们的优势和弱项是完全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通过对班上两个孩子的对比,特别是数据分析,能够清楚地看出孩子的优势和不足,对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能让教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用好北
师大检测数据分析,能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业掌握现状,为个性化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样的案例中,可以清楚感受到我们对于考试分数的态度变化:过去,我们在意的是那些最好的数据,现在则是从寻最好的数据,到去寻数据中最有价值的差异,在差异中去寻最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评价因为更贴近我们的孩子,而变得更有温度: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四、评价改革的思考
1、用评价改变老师思考的方式。以教学比赛之类活动中的评价行为为例:通过在赛前对评价指标的研究,突破教师在学习中的屏障;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宣讲,让老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新的教育元素。例如,关于深度课堂对话,评价指标重点指向两个维度“教学设计、课堂呈现”,在设计中,除了关注目标定位和目标细化外,应特别关注了学情分析: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链接、学习困难、策略预设”做研究。在课堂呈现中,关注难点突破:课堂调控、教师评价,在学生层面关注了“学习情趣、学习参与、学习互动、倾听习惯、评价反思、课堂生成、目标达成、后续动力”8个要素。再比如,关于课程整合课堂的研究,评价则指向:整合依据——教材学情、发展趋xcel
势。整合实施——课堂创新,即时体现。
整合效果——现场效益,未来发展三大板
块的内容。
同样是教学赛,因为学校聚焦的主题
不同,在保持课堂教学的固有元素关注的
基础上,更加关注赛课主题对教师的带动
作用,让评价助力教师的研究与学习。评
价指标的演变,也是引发教师关注新的教
育元素,认真研究,探索,思考的重要的引
导,教育我们的老师在教育领域中,不断
吸纳新的教育优质资源,学习新的教育先
进经验,改进我们的教育观念,改进我们
的教育行为,更好的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2、用评价改变老师关注的方向。传
统课堂中,常常以师生问答的方式产生课
堂评价的内容与指导,互动使课堂中,融
入更多元的评价方式,例如:生生评价,组
组评价。但是,在单位时间内,仍旧是课
堂中的大多数学生处于听众的位置,无法
呈现自己的学习与思考的过程。随着新
技术更名的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传统
评价的影响巨大。例如在“ipda课堂”中,
使用一对一教育模式,在学习中,学生将
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问题、疑惑,及
时上传公共平台,教师与其他学生都可以
参与到评价中来,在评价中真实关注学生
的学习过程,帮助孩子建构自己的知识。
这样的评价,让我们实现对每一个孩子的
关注,兼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求,也
能更多的获取孩子们成长的独特的路径,
寻到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
3、学习项目的评价变化。学生的学
习要经历很多的学习项目,在学习项目内
部,我们的评价是否可以产生更有价值的
导向作用?用更有指导意义的评价指标,
将评价变成一种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
呢?例如小学生读书评价,过去我们可能
关注读得多不多,通不通,现在更需要关
注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聚焦于“提问
与回答;理解与概括;复述与表达;分析与
创新”,在评价中贯穿任务,例如:自己提
出和这本书故事相关的三个问题。你能
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一
遍?如果你可以扮演这本书的任意的人
物,你想扮演谁?你对这本书或这个故事
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你能不能
用文章中的例子来支持你的想法?学生
萃取精馏在学习中学习制作数字故事与视频作品,
的评价指标聚焦在“来源的多样,信息的
整合,目标的确定,计划的合理”四个维
度,指导学生展开创意。评价不是单纯的
给以学生一个等级的评分,而是更多的告
知学生:只要你这样做,就能做得更好。
这样,过程性的评价真正的介入了学生的
成长历程。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