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天牛成虫对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

阅读: 评论:0

桑天牛成虫植物气味行为反应
穆丹陈雨萱熊楠江小蝶徐梦如朱钧锐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该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未交配桑天牛成虫对7种寄主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以洁净空气为对照,研究植物挥发物对桑天牛行为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未交配的雄性桑天牛对桑树气味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旱柳气味的选择不明显;未交配的雌性桑天牛对桑树气味的选择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对旱柳气味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7种试验植物挥发物对未交配雌雄天牛的引诱趋势:桑树>旱柳>垂柳、白杨>榆树、构树>五角枫。综合分析认为,植物挥发物在桑天牛对寄主植物选择偏好时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关键词:桑天牛;植物挥发物;行为反应;趋性
中图分类号S7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21-0025-03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全国各地,是一种害虫。成虫体长26~50
mm,黑褐,密被青棕或棕黄绒毛。触角丝状,11节,第1、2节黑,其余各节端半部黑褐,基半部灰白。鞘翅基部密布黑光亮的颗粒状突起,约占全翅长的1/4~1/3;翅端内、外角均呈刺状突出。卵为椭圆形,长6~7mm,稍扁而弯,初乳白后变淡褐。幼虫体长60~80mm,圆筒形,乳白。头黄褐,大部缩在前胸内。腹部13节,无足,第1节较大略呈方形,背板上密生黄褐刚毛,后半部密生赤褐颗粒状小点。蛹长30~50mm,纺锤形,初淡黄后变黄褐,翅芽达第3腹节,尾端轮生刚毛。
热处理论坛
桑天牛主要为害苹果、梨、樱桃、柑橘等果树以及桑、柳、榆、杨、构等林木。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隧道内无粪屑,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许多树木因桑天牛蛀害,轻则树势衰弱,重则全株枯死;同时天牛的危害还造成了材质损害,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退耕还林、绿长廊等项目,桑树、杨树等面积迅速扩大,至今,安徽省杨树面积已达66.67万hm2以上,成为当今林业生产的重点。然而随之而来的害虫问题也日益突出,正成为林业生产的主要矛盾,而且又是薄弱环节。以天牛为主体的蛀干害虫几乎年年发生,威胁着造林成果的巩固和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应的发挥。据调查,危害林木的天牛主要有4种,分别是桑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其中桑天牛的个体数量占天牛总数量的96.3%,是危害林木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我国林业生产防治的重点[1]。
但由于桑天牛生活隐蔽,常用的喷、插、熏等防治措施很难实施和奏效。出孔活动的成虫是桑天牛唯
一裸露的虫态,也是有明显行为导向的虫态。其行为导向是对嗜食寄主呈明显的趋性,这一趋性的源动力在于满足生殖活动对营养的需要。桑天牛必须补充营养才能达到性成熟,所以补充营养对桑天牛成虫的繁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取食不同的寄主对成虫的生殖力有显著影响,不同植物源对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桑天牛成虫的取食偏好,为诱集捕杀桑天牛成虫和引诱剂的开发奠定基础[3]。桑天牛喜以构树和桑树为补充营养,在桑树上孵化率最高,为95.8%;其次是杨树和构树,分别为95.2%和92.4%。取食桑树和构树枝条的桑天牛成虫寿命也最长,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4]。
目前的防治方法主要集中在修剪除掉虫枝、人工捕杀成虫、人工杀卵、药剂防治等方法,现利用害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进行害虫行为的化学调控是防治害虫的一条新途径[5]。植物的气味物质传递着有关昆虫取食产卵及其他活动的信息,对昆虫的行为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桑天牛成虫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比较了几种植物气味对桑天牛成虫的引诱趋性,以期为利用植物挥发物防治桑天牛提供理论支持。
1材料与方法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1.1供试昆虫与植物桑天牛成虫采自安徽省安庆市莲湖风景区,分为未交配的雌性天牛和雄性天牛,桑天牛雌雄成虫的主要区别在于:雄虫腹部最末2节平直,触角超出体长2~3节,雌虫腹部最末2节向下
弯曲,触角较体略长。通过是否有交配斑区别交配情况。供试植物主要为桑树、旱柳、垂柳、榆树、五角枫、构树和白杨,采集自安庆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7A359)。
作者简介:穆丹(1982—),女,安徽淮南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工作。收稿日期:2017-09-20
莲湖风景区。
1.2试验仪器实验所用仪器为Y型嗅觉仪,2个选择臂的夹角为75°,直臂长35cm,两选择臂长30cm,臂内直径为6cm,选择臂上方各连有一个味源瓶,用来盛放植物气味源,再分别连接气体流量计,蒸馏水加湿装置,加有活性炭的空气过滤装置和吹气泵。
1.3处理设置桑天牛雌雄成虫对寄主植物气味趋性的处理组合分别为:桑树-对照(空气)、旱柳-对照(空气)、垂柳-对照(空气)、榆树-对照(空气)、五角枫-对照(空气)、构树-对照(空气)和白杨(空气)。
1.4试验方法由于桑天牛成虫喜欢在晴朗高温的天气出来活动,为了避免温度和光照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在27℃左右的实验室进行,同时在Y型嗅觉仪的正上方放置一盏25W的白炽灯。测试前按实验要求,
将味源至于味源瓶中,然后通气15min,使气味充满管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6]。试验时两臂光线均匀,管内气流速度600mL/min。每次实验只放一头桑天牛进行行为选择,每头天牛只用一次。将每头桑天牛小心的接进Y型嗅觉仪的直臂进口处,从试虫进入管口开始计时,反应时间为6min,如果天牛进入选择臂基部1/3处,记录为该天牛对该臂气味源作出选择;如果被试天牛进入直臂8min后,仍不作出选择,那么就结束对该天牛的行为观察,且不计入结果中。每种味源供测试天牛数为20头。每测试完一头天牛就用洗涤剂将嗅觉仪各部分清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电吹风吹干后再用无水乙醇进行擦拭,然后才进行下一头天牛测试,以消除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1.5统计分析行为和趋性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测。
2结果与分析
新三国穿帮2.1未交配的雄性桑天牛成虫对不同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未交配的雄性桑天牛成虫对7种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见图1,当用洁净空气作对照时,未交配的雄性桑天牛对桑树气味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对五角枫
则无明显趋性。
图1未交配雄性桑天牛对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注:1桑树;2旱柳;3垂柳;4榆树;5五角枫;6构树;7白杨。2.2未交配的雌性桑天牛成虫对不同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未交配的雌性桑天牛成虫对7种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见图2,当用洁净空气作对照时,未交配的雌性桑天牛对桑树气味的选择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旱柳气味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五角枫也无明显
趋性。
棕树蛇图2未交配雌性桑天牛对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注:1桑树;2旱柳;3垂柳;4榆树;5五角枫;6构树;7白杨。
综合图1图2可以看出未交配的雌雄桑天牛成虫对7种寄主植物气味的趋向性是相似的,大体趋势为桑树>旱柳>垂柳、白杨>构树、榆树>五角枫。
3讨论
自然界中昆虫选择补充营养的寄主行为活动一般是依靠昆虫的视觉和嗅觉在环境中寻适宜的植物[7]。在此过程中来自植物的气味在整个识别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植物的气味为其传递着有关摄食、产卵以及其他活动的可行性信息[8]。
桑天牛成虫必须补充营养才能达到性成熟,而后才能交配产卵产生后代,它可以感知其补充营养植物的气味,对该植物进行选择。本实验在Y型嗅觉仪中桑天牛成虫对不同植物的气味的行为反应不同,其中对桑树气味有明显的趋向反应。当以洁净空气为对照时,桑树气味对未交配的桑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空气对照,而且这与桑天牛的性别无明显的联系,说明桑树确实是桑天牛成虫嗜食的寄主。由于桑天牛雌、雄成虫均可被营养补充寄主吸引,这也意味着这些为桑天牛补充营养的寄主植物,为桑天牛雌、雄成虫觅偶行为提供了平台。
本实验也从侧面表明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中可能存在某种或某些成分,在引诱桑天牛成虫性成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9]。但具体是什么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还需考虑的一点是,桑天牛雌雄成虫接受了充足的营养补充后完成了性成熟,而后进行交配,这时交配后的雌雄成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又是否会不同,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当然,本实验只考察了植物气味对桑天牛成虫的行为反应,天牛成虫趋向于补充营养物质的寄主的原因不只是寄主气味在嗅觉上的吸引,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因素,如视觉、性信息素等[4]。前面讲过桑天牛雌雄触角明显不同,雄性成虫触角长于雌性成虫触角,而触角是昆虫感受性信息素的主要器官,这说明桑天牛雌雄成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可能存在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性别的(下转117页)
23卷21期
1.6挂钩合作社,辐射养殖户历年来,工作组在滨海县共领办或帮办了2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达到3000余人,带动农户10000户以上,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56%。合作社定期组织社员开推广会和观摩会,工作组
以此为契机,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做法、新行情的宣贯,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扎根滨海基层,倾情服务三农,为滨海畜禽养殖保驾护航
只有扎根一线,才能发现问题,取得工作实效。为此,工作组不怕苦、不怕累,扎根滨海基层,倾情服务三农,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助推了滨海畜牧产业转型升级,谱写了政府、学院、养殖户三方共赢的科技助农新篇章。
2.1立足村级服务站,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养殖户,工作组依托对接村的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建立了5个“五统一”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培养了10名村级农技员。借助村级科技服务示范站,工作组开展畜禽生产指导、疾病诊断、科技推广、信息传递等服务,切实为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1a来,工作组借助
村级服务站这个平台,累计接待养殖户1600余人次,现场出诊146场次,为滨海县畜禽生产减少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2.2帮扶大型养殖企业,辐射示范现代科技为了促进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控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工作组以主导产业为方向,以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为标准,依托大型养殖企业分别建立了生猪养殖、蛋鸡养殖和山羊养殖3个科技示范基地。在建成的科技示范基地内,工作组引进推广了学院自主培育的“苏姜猪”新品种,培训推广了猪人工授精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技术、高床生态养羊新技术、秸秆过腹还田循环养羊技术、粪污综合处置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7项新技术。为了更好的把三新技术向老百姓示范辐射,工作组在示范基地内帮办成立了滨海县炳忠山羊
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滨海县绿丰蛋鸡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通过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对养成的商品羊和鸡蛋实行保护价收购。这种模式点燃了乡亲们的养殖热情,带动周边400余户共同养殖,帮助他们走上了养殖发家致富的道路。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示范企业养殖的科技含量,工作组还帮助企业申请了国家项目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参加创业之星比赛,为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2.3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滨海县养殖业之所以竞争力不
强,关键在于人才缺口大。对滨海县庞大的养殖规模来说,5名帮扶专家的智力资源无疑是杯水车薪。为了解决这一发展困境,学院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模式引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利用学院人才优势,派驻大学生科技服务团和专家服务队到当地的养殖龙头企业指导服务,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2016年,工作组先后4次邀请了学院5名教授赴滨海规模养殖企业进行科技指导与服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疑难杂症,推介畜禽养殖优秀品种、养殖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服务质量,扩大了影响力。同年,工作组遴选了20名素质高、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大学生入驻江苏申牧畜禽有限公司等6家规模养殖企业从事社会调查和生产实践,实践结束后5名同学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江苏申牧畜禽有限公司也被评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6年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大学生驻企帮扶不但充实了养殖企业的技术力量,还能增强学生“学农、知农、爱农”意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技能,起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效果。
3结语
多年来,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关心支持下,滨海县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有效减少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提升了养殖收益,助推了滨海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好的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也连续7a被江苏省表彰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责编:徐焕斗)
(上接26页)影响作用[10]。
参考文献
[1]高瑞桐,郑世锴.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1):43-48.
[2]李娟,王满囷,张志春,等.云斑天牛成虫对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J].林业科学,2008,44(6):168-170.
摩托罗拉k2
[3]唐燕平,丁玉洲,王同生,等.桑天牛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性及诱杀药剂筛选[J].应用昆虫学,2013,50(4):1109-1114.
[4]廖为才,魏洪义,王广利.桑天牛对不同补充营养材料及环境条件的行为响应[J].生物灾害科学,2012,35(1):78-84.
[5]嵇保中,魏勇,黄振裕.天牛成虫行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2002,26(2):79-83.
[6]曹凤勤,刘万学,范中南,等.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昆虫学报,2008,51(8):830-838.
[7]钦俊德.诠释植食性昆虫是怎样选择食料植物的[J].昆虫学报,2003,38(6):1-3.
[8]杜永均,严福顺.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食性昆虫寄主植物和昆虫天敌中的作用机理[J].昆虫学报,1994,37(2):233-250.
[9]冼继东,王晓磊,梁广文.荔枝蛀蒂虫对寄主植物挥发油的行为反应[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1):41-44.
[10]江望锦,嵇保中,刘曙雯,等.天牛成虫信息素及嗅觉感受机制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05,48(3):427-436.
(责编:张宏民)
张伟等高职院校“六位一体”“三方共赢”科技服务新模式的构建117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7:2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3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成虫   养殖   气味   植物   行为   技术   企业   选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