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1期(总第501期)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和评价 冯茂岚,徐宗渺,张佳钰,孙玉稳,吴文昊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摘要]家庭农场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中化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家庭农场对于提高农户种地积极性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家庭农场的发展必将带动吉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在近几年家庭农场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对吉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对策,以促进吉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农场;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吉林省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失加快,农村老年劳动力过多,但由于自身体力原因,无法进行耕地劳作,多地便出现了“耕地荒”的现象。这时,一部分家庭选择了将自己的耕地承包给有能力的人,同时国家的惠农鼓励政策、逐步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专业部门的指导意见、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加快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同时家庭农场减少了传统农业模式下农民们种地只能盲目的跟从甚至是赌博的方
式,减少在农业的“大小年”现象中“听天由命”的现象,家庭农场已为农民指明了方向。最后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比较低,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率不高,生产方式又比较传统,难以达到规模化生产。家庭农场的出现,使土地利用从分散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提高了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大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近年来倡导绿农业,为了顺应发展趋势,家庭农场也逐步在向这个方面发展,并形成产供销产业链,进一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吉林省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达到2万余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更加加速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吉林省具有发展家庭农场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依托于乡村振兴方针,共同作用下决定了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
1 吉林省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
1.1 丰富的农业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气候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具备家庭农场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经调查2019年吉林省粮食种植面积高达564万hm2,未利用土地142万hm2,其中可以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有26万hm2。吉林省主要种植经济和粮食作物,畜牧业与林业近年来的发展也很好。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对土地集约化要求较高,一整片土地的经营成本极大降低了分散经营的成本,而吉林省的耕地条件充分满足了这个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节省劳力的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吉林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家庭农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也进一步实现经济结构的逐渐调整。
1.2 城镇化建设推动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
城镇化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缩小城镇和乡村的差距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经调查,吉林省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程度非常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好,家庭农场也得以迅速发展。如舒兰市平安镇的朝鲜族村,村中有大部分劳动力选择去韩国务工,促使大农户耕地面积已达到30至50hm2,土地集中化经营程度高。吉林省城镇化程度非常高,从而农村大量土地闲置,经过农场主统一承包形成了规模经营,无疑城镇化建设极大推动了土地的规模经营程度。
1.3 国家政策的扶持
近年来,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使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改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的农业政策。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吉林省陆续制定相关政策,从经营注册、土地流转、财政补贴、标准化生产、人才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机制,增强扶持力度,对家庭农场实施规范化管理,逐步推动家庭农场走向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吉林省积极结合国家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生产、税收、保险、金融、经营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扶持帮助,降低了农村经营的风险,使农场管理逐渐模式化、规范化,以往杂乱经营的现象渐渐消失。
1.4 农村金融环境有所改善
随着吉林省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保险种类齐全,使省内的金融环境慢慢改善,农村作为吉林省的重点关注对象,近年来引入了非常多的融资方式,各种融资方式风险低、保障高,反响非常好。其中,吉林省重点加大对典型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补贴金额高达200万元,给予家庭农场抵押贷款贴息,贴息额达500万元。近几年,吉林省财政部门每年提供2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在建立健全政策性农
[收稿日期]2020-10-27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和评价”。
[作者简介]冯茂岚(1999—),女,四川德阳人,本科在读。
-176-
区域经济
业信贷担保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苯并萘2 吉林省发展家庭农场的制约因素
2.1 管理不规范,农场主素质低下
吉林省大多数家庭农场主熟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注意事项,种植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年龄普遍较大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家庭农场主所占的比例较少,每年雇佣的长工也不是固定的人选。这就造成有的人经验不足,经营杂乱现象时有发生,完全达不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保证工作质量,因此政府应该组织家庭农场主进行培训。既可以帮助农场主了解更多的新型技术,也可以提高农场主的规范化管理能力,降低相应的管理费用。
2.2 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不完善
目前吉林省家庭农场有相关的扶持政策,例如,2016-2018年获得家庭农场补贴,为50000元/hm2,主要为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家庭农场在筹集资金时银行贷款贴息,还可以购买农作物保险;但仍存在着一些家庭农场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经营规模和资产评估有限,银行贷款无法得到审批,导致融资困难,无法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等生产工具,进而降低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政府缺乏对于家庭农场的专业指导机构,对于家庭农场在实际运营所产生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2.3 农场主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长期稳定困难
在吉林省经营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中,多数农民对土地所有权认识不明确、不具体,大部分农民认为土地归属国家,小部分农民认为土地归属集体所有,这导致承包出现问题,加大了农场主承包土地的时
间成本和资金压力,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同时即使农场主花极大的成本承包了土地,但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土地流转的期限很短,造成了农场主经营土地期限一般为两、三年,这样就造成了农场的经济效益非常低,可能还会由于气象原因造成入不敷出的现象,损失非常惨重,并且有的家庭农场的承包规模非常小,承包规模很少达到3.33hm2以上,综合各项投入,根本达不到规模平衡点,盈利的机会非常渺茫。这样一定区域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极大的限制家庭农场的经营和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农民对于认知土地所有权困难从而造成土地长期使用权不稳定,承担风险的能力弱。
2.4 家庭农场主应对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弱
家庭农场主多数为该区域内土生土长的农民,本身对格局认识不清晰,不敢冒险以及不知如何规避风险。然而外界环境的各种竞争压力、各种风险以及不确定性都是家庭农场发展需要面对的阻碍,但由于农场主知识文化程度低和能力水平有限,应对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不够,经验不足,会导致家庭农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在接下来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过程中这是必要解决的问题,定期开展经营培训来提高农场主的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限制农场发展的问题。
3 吉林省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路径
结合当前吉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分析当前农场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吉林省的家庭农场正在快速发展和演化,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未来主导力量,发展前景不可小觑。3.1 注重现代农业科技
运用
2017年以来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关于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更是数不胜数,同时加上现代农民数量的增加,使家庭农场中的各项生产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结果,进一步使得农场的经济效益提高,时间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劳动力资源得到解放,为其带来的高效与便利,在未来的家庭农场的发展进程中对于现在农业科技的运用会更加广泛,吉林省的家庭农场更要紧跟时代脚步,注重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
马力宏3.2 走绿发展之路
预测未来吉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引进生态绿友好型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从根本上降低了农产品的化学物质含量,另一方面,保护了土地和生态环境,实现了土地的循环利用,促进了循环绿经济的发展,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同时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迎合消费者,促进了家庭农场在未来走绿发展的道路。吉林省的家庭农场要做走绿发展之路的引领者,更早的占领市场优势,抢夺市场份额。
3.3 加强与服务主体的共同合作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家庭农场的单一经营发展在今后的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处于明显弱势。市场
优势是农场发展的命脉,为了适应时代潮流,近年来各种服务业数量越来越多,其拥有的资源范围涉及领域之多,这正是单一农场经营缺乏的地方,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农场的最终归宿也必将是与各类服务业共同合作,实现双赢,进而促进家庭农场的稳定发展。3.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村供给体系的质量,更好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需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业的单一发展已然不能满足,需要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现如今家庭农场销售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如果对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数倍或更多,同时可以解决家庭农场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能够较好地满足加工商(进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为了农场的长远发展,未来吉林省家庭农场要杜绝单一的销售模式,对农产品原料进一步加工,使其得到增值。
创业基金会
从当前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来分析,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未来主导力量。结合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吉林省家庭农场今后的发展应注重现代农业科技运用,走绿发展之路,加强与服务主体的共同合作,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家庭农场的生产要素条件、绿生产方式、农产品销售渠道、互助合作组织建设对未来家庭农场的发展至关重要,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以提升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桂兰.论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
33-34.
[2] 李博洋.长沙市家庭农场发展问题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7
冯茂岚,等: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和评价
-177-
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1期(总第501期)
(13):28-29.
[3] 单兴武.新时代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N].吉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林党校报,2018-07-15.
[4] 王丽萍.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
院学报,2018(01):47-49.[5] 顾小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设[J].吉林农业,2019(02):
36-38.
[6] 刘水清.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策略和路径
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7):188-190.
高山东省标准制订速度,实现该省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及标准化发展要求,构建农产品安全质量技术检测,提升山东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该省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欣丽,卢丽丽.试论我国地方标准的出路[J].中国标准化,
2005(7):28-30.[2] 黎志如.甘肃省农业地方标准现状及问题浅析[J].甘肃农业,
2018(5):55-56.
[3] 刘希艳,肖帅,王仲,等.北京市农业地方标准现状分析及体系构
建[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53-255+257.
[4] 张艳玲,方晓华,罗金辉,等.新时期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6(1):59-62.
(1)厉行节约是要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政府要求,以维持部门正常运转为目标,合理保障部门支出需求。
(2)科学测算是要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统筹考虑部门实际需要和政府财力状况等因素,科学制定各项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具体来讲是要将历年各部门预算和实际支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测算,综合考虑政府财力状况及参照周边地区标准基础上来制定。
蓝瘦香菇被抢注
(3)分类管理是按照单位的性质、职能、承担业务量、经费自给能力等因素,将单位划分为不同的类档,执行不同的定额标准。具体来讲,公用经费项目定额标准应采用差别定额、无差别定额和法定比例定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核定。
(4)动态调整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家和上级政策变化、单位职能调整等,动态优化、逐步完善部门公用经费定额标准。
另外,对于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项目要严格界定其支出范围和内容,并且制定相关费用支出的配套管理办法。通用办公设备应制定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严格按标准来执行。公用经费中涉及“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公务支出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市、区的有关规定和
标准。公用经费的使用中涉及市、区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支出内容,须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这样,形成多重约束,以达到节约使用经费的目的。
外包培训
4.3 建立完善的预算单位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基层财政部门应将加强各单位人员数量、土地面积、建筑物面积、公务用车数量和使用年限、专用设备等其他资产信息管理,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预算单位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查询各单位实时基础信息,这样才能为预算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保障。未来还应做到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与财政预算管理系统打通,实现在确定定额标准后,系统就可以按照基础信息和定额标准直接生成大部分的预算数据,各预算单位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些细项的分配和其他信息的完善就可以生成预算。
4.4 进一步明确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的界限
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应该根据财力可能,按照“先人员经费、后公用经费、再项目经费”的顺序,重点安排公用经费,严格控制项目经费。列入预算的项目支出不得开支定额标准中的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单位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的用途,不得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在预算执行中,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4.5 建立公用经费支出绩效考核机制
基层财政部门应将绩效评价范围由目前的项目支出扩大到公用经费支出,建立预算执行追踪问效制度,以绩效评价为抓手,合理评估现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有效控制公用经费支出,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财政联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健全对公用经费定额管理的监督机制,坚决杜绝公用经费的不合理支出。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海口市财政国库支付局课题组,赵林,黄滨等.完善部门预
算公用经费定额管理的几点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9(6):49-51.
[2]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熊耀献.建立完善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J].
经济研究参考,2011(35):12-17.
[3] 本刊通讯员.辽宁: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J].中国财政,2010(15):
6-6.
[4] 叶颢威,朱门添.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定额制定方法研究[J].中国财
政,2004(12):47-48.
(上接P86)(上接P175)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