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景观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卢燕 成依依5252ss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1年第01期 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摘 要:该文总结了可食景观的作用及其常见的应用形式,并且以扬州市引漕河滨水绿地为例,提出了以可食用植物为主要造景素材,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创造特鲜明,富含生产、科普、教育、游赏等复合功能的绿地,打造可食景观,拓展城市绿地建造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绿地;可食景观;滨水绿地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088-03
共振的应用及其危害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绿地一般性生态美观的功能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绿地的复合功能,将其综合效益发挥最大化;丰富城市绿地的组成类型,增强绿地的科普性、教育性、特性。可食景观的应用是一个新的设计途径。为此,本研究选取扬州市引潮河滨水绿地地块,将可食性景观融入城市绿地设计当中,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类可食植物的应用,运用丰富的造景元素,打造寓教于乐为一体的新景观。
1 可食景观概述
可食景观是指用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构建而成的景观, 即通過在城市中栽培果树、种植蔬菜、创办药草园等获取直接经济效益[1]。它是指在城市地块中利用已有的各类设施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型景观。在设计中,可食性景观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美感,根据植物习性综合安排。在实际应用中,可食景观适用于大部分环境,可以为城市发展创造新的面貌。可食景观不同于传统景观,在实用性上远超过传统绿化模式。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法国七月革命
树状模式 1.1 作用
1.1.1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可食景观中,植物的部分或全部组织可作为人们的食物,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植物生产过程会吸引城市居民对这种特殊景观产生兴趣和关注, 继而成功地由过去单调的旧有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更加高效的新型景观发展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