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土壤智能化系统建设初探

阅读: 评论: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21)
塞罕坝林场土壤智能化系统建设初探
孙国庆
东方卫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围场068450)
摘要:该文介绍了塞罕坝林场绿地土壤使用现状,分析了土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土壤使用率、加大土壤的数据采集、提供智能化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初步解决方案,从智能数据层面、知识转化层面和实际应用层面提出了土壤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以期为实现现代化林场、智能化林场建设提供支撑。
HOUSE OF SAND AND FOG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土壤;智能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S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21-0109-02
结缔组织增生
塞罕坝林场是集“森林-草原-湿地”为一体的复合型
生态系统,无论是培育了上万亩林海的林业用地,还是一
望无垠的草原用地,亦或生态系统复杂的湿地,首当其冲
拓扑绝缘体
的物质基础就是土壤。土壤是塞罕坝林场森林生态系统
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建设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
重视。因此,做好森林土壤管理是森林发展不可忽视的
重要工作。
1塞罕坝林场绿地土壤使用现状
塞罕坝林场的土壤多数为红土地和黑土地,砂石地、
山丘、曼甸地形较多,长年降水量较少,土壤比较干旱。
土地使用主要是以林地、草地、更低、建设用地、其他类型
为主。其中,林地使用土壤面积17245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71%;草地土壤使用面积75768hm2,占27.9%;耕地面积13554hm2,占5.01%;建设用地面积1441hm2,占0.53%;其他地类总面积7473hm2,占2.76%。塞罕坝林场地处森林、草原、沙漠交错带,土壤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
物多样性丰富,林场内的土壤植物主要由针叶林、阔叶
万苏林林、灌丛、草丛、草甸和沼生植被组成。辖区内湿地面积15700hm2,土壤使用率较高,绿化程度丰富。
2塞罕坝林场土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数据较为分散,土壤利用率不高经过多年的工作,塞罕坝在土壤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诸如土壤水分管理、土壤的病虫害调查、绿化植物的配置方面采集了各方面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在实际的土壤使用过程中的发挥作用的程度还不够高,数据的有效利用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2.2研究层面和一线施工层面的智能化水平低一线的攻坚造林、病虫害调查等土壤的维护、使用、管理中心,总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总是需要咨询研究人员或专家以求帮助。但是目前林场土壤的研究指导专家还处于较为高层次的研究阶段,指导工作还是最为原始的现场指导为主,缺少智能化的帮助,无法使指导工作多元化、及时化、精确化。
2.3土壤管理信息欠直观化近些年来,研究者对林场土壤的研究信息和数据主要来源于资料汇报、现场考察,这些方法费时费力,往往不能做到随时、随地、随实际情况地去掌握和了解,同时对土壤信息的掌握不够直观、不够及时。
3塞罕坝土壤管理解决方案
3.1提升使用率全面勘察林场土壤的使用情况,收集土壤使用信息数据,对土壤的使用进行合理分类。平坦的土地可以栽种有价值的树木、药材等;山丘、曼甸等空闲土壤可以进行攻坚造林、灌木丛种植;稀疏林地可以栽种林下植物,使土壤的使用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培育良好的土壤使用系统。
3.2加大土壤的数据采集传统的土壤数据研究主要源于实地现场的调查和分析,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高科技逐步使用的土壤数据的采集中,可以在土壤中加装传感器,适时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和化学因子的变化;加装墒情自动化监控传感器,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根据不同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化应用;借助计算机技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模拟出土壤的变化,得出结论,做成智能化的成果,直接用于初级的土壤智能管理,用于土壤指导和解决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问题;依托互联网技术对林场需水量较大的植物进行精确化灌溉,保证水分的及时补充。
3.3提供智能化服务未来的土壤数据的收集主要来源于嵌入和安装到各个土壤层面的装备和传感器,以及借助GIS和GPS天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观测和测量系统。同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分类处理,将各类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信息和知识,为林场土地的使用、升级、改造提供智能化。将智慧化的发展理念运用到林场(下转134页)
作者简介:孙国庆(1979—),男,河北承德人,林业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生产工作。收稿日期:
2020-08-16
109
微生物过滤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7:0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34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壤   林场   使用   数据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