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老龄化的成因及破解之策

阅读: 评论:0

俞文修
村干部老龄化的成因及破解之策
作者:樊翠娟
张炜你在高原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2
        ; 要:当前村干部老龄化日益明显,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的发展。村干部老龄化的成因包括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重资历轻能力、忽视后备干部培养、待遇低工作难度大。破解村干部老龄化:一要严格选拔标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二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夯实人才更替基础;三要健全激励机制,吸引青壮年返乡任职;四要积极创造条件,助力村干部自我实现。
        关键词:村干部;老龄化;成因;对策
棉纺手册        中图分类号 C92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04-3
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领头雁,乡村振兴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农村现代化能否实现与村干部密切关联。当前村干部老龄化日益明显,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的发展。为了加快农村发展步伐,确保党和国家的农村事业取得更好成效,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青壮年为主力军的村
干部队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剖析村干部老龄化成因的基础上,对破解策略进行了粗浅探讨,以期为化解村干部老龄化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1 村干部老龄化的成因
        1.1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这种现象在简并引物20世纪90年尤为突出,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的不断撤并,学龄孩子逐渐到城市就读,妇女则跟随孩子就近照顾其学习和生活,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多。《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的73.7%。在陕北的调查发现,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比预想的更为严重,部分村庄出现了无年轻人、老年人占比85%以上的情况,个别村庄几乎全部为老年人,农村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老年人的世界。在这一背景下村干部的年龄都比较大。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6:42: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3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村   村干部   老龄化   老年人   人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