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阅读: 评论:0

洪礼和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作者:张雅娟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1年第03期
北大校花李莹
        摘 要: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我国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分布广泛。该文结合生产实践,简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并提出了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农业、化学及生物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生活习性;为害症状;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3-0073-02
第六套儿童广播体操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又名刮青虫、白叶虫、苞叶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的“两迁”害虫之一;其寄主广泛,主要为害水稻,还可为害大麦、小麦、甘蔗、玉米、高粱、粟等作物,及稗、雀稗、狗尾草、茅草、芦苇等杂草。受害水稻的叶片被卷成筒状,上表皮及叶肉被取食,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导致减产。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可发生多代,我国南方稻田1年可多次发生,以幼虫或蛹越冬。
国家杜马
        1 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
        1.1 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成虫体长8~9mm,翅展约16mm,身体黄褐,前后翅外缘有黑褐宽边,前缘褐,前有3条黑褐条纹,中间1条较短;后翅有2条黑褐条纹。卵长椭圆形,体长1mm,宽0.5mm,扁平状,中部隆起,初呈白,后转淡黄。幼虫体黄绿、绿,前胸背板前缘具两黑点。蛹长7~10mm,黄褐,圆筒形,末端较尖削,有臀刺8根[1,2]。
        1.2 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成虫喜湿、聚集、绿荫,有趋光性,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产卵量大,喜食花蜜及蚜虫的“蜜露”。羽化后1~2d交配、3~7d产卵,卵多集中在中、上部叶片,单雌产卵平均100粒。湿度大的条件适宜低龄幼虫生长。幼虫从2龄开始结小虫苞为害,一生食叶约5~6片[1]。温暖、湿度大有利于发生,广东省稻田温湿度适宜,可在水稻上发生6~8代。稻纵卷叶螟第1代多数为害较轻,高峰期多发生在8—9月。8月份广东省晚稻陆续进入分蘖盛期,嫩绿稻株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近年来偏重发生时幼虫量呈增加趋势。长江电力商务网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6:3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33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卷叶螟   为害   发生   水稻   幼虫   防控   习性   黑褐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