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肥使用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耕地质量建设和合理施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断改良和培肥土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才能增强耕地养分的保蓄与供给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才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然而,我国的化肥使用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在文章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化肥;有机肥;无机肥;土壤
一、存在问题
1.1 化肥品种间投入不平衡
分析近二十年土壤监测点肥料投入情况,不难发现,氮磷钾化肥施用的绝对量都增加了,2002年氮肥的投入是1981年投入量的3倍多,磷肥的投入量是1981年的7倍多,钾肥的投入量是1981年的7倍多,但是氮磷钾化肥的施用比例近十年来并无多大改观,2002年为1:0.21: 0.18横膈膜,每亩氮肥投入量玉米和小麦两季共计32kg,氮多、磷缺钾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土壤监测点数据表明,每亩氮盈余15kg,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一方面提高了土壤中速效氮素肥力,但另一方面却极大的降低了氮肥利用率,造成氮肥的极大浪费和损失。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1.2 有机肥和无机肥投入不平衡
有机肥投入连年下降,农家肥如厩肥等的投入近十年来急剧下降,目前每亩投入不足100彩碳粉千克,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有机肥几乎是零投入。秸秆还田量和秸秆资源量相比远远不足,耕地有机质缺乏有效的补充和更新。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1.3 不合理施肥对环境产生负效应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施用氮肥造成土壤酸化,进一步对土壤酸化,进一步对土壤生物造成影响。不合理的施肥还会造成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平衡,影响其吸收。
对水环境的影响。过量的化肥投入常常增加氮、磷养分的损失,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物造成不良影响,而且水中的一些氮化物还能增加人类的发病率。氮肥以硝态氮形
成向地下水淋洗,会造成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过高,人们饮用此水常会发生“蓝婴”、食管癌、甲状腺肿等多种疾病。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过量施用氮肥能增加氮氧化化的释放,导致酸和酸沉降的形成。氨挥发使大气中氮含量增加,能引发土壤酸化,加速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及加速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及使森林致死等。
1.4 不合理施肥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作物营养品质下降。作物营养失衡,过量施用氮肥,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蔬菜等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作物贮藏品质下降。过量施用氮肥,农产品耐贮性下降,容易腐烂,影响家产品出售。
作物抗逆性减弱。过量施用氮肥,作物茎秆柔软多汁,容易倒伏并招致病虫害。
二、成因分析
2.1 经验施肥与偏施氮肥
许多农民确定施肥量的方法至今仍然是根据经验、习惯或看周围农民。长期以来对氮肥的偏好,氮肥用量居高不下。特别是农民仍习惯于将增产效果最明显的所肥投入主要种植作物玉米,而玉米氮的损失量要大于小麦和油菜。虽然有些农户知道根据地力来确定施肥量,但具体操作上缺乏定量的手段和技术,只能进行粗略的定量。
2.2 劳动力缺乏且田间管理粗放
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出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大多为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较低,接受科学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差,不利于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农家肥的积造比较麻烦,加之缺乏劳动力,有机肥积造少,是有机肥投入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2.3 市场物流通畅商品交换便利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商品交换更为方便。许多农户畜禽养殖数量减少,肥源减少也是有机肥投入减少的原因之一。
2.4 技术推广的人员和经费缺乏
农村体制改革乡镇合并直接导致从事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数量锐减。目前各乡镇很少有专职的土肥员,大多是非土肥专业的植保员兼职。多年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在各地的立项困难,缺乏技术推广的经费。
三、加快肥料生产和使用的技术进步,改善化肥使用的情况
3.1 加快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
继续加大对秸秆速腐剂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发酵菌剂的开发力度。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收脱还一体化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和秸秆速腐技术;加快对规模养殖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开发和无害化处理;提倡多施绿肥,千方百计增加优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投入,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和自我调节功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益土壤生物调节氮的合成和释放,将植物没有吸收的无机氮以有机态保存在土壤中,减少氮肥挥发和流失。
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种、养、加相结合的庭院经济生态模式,建立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商品有机肥肥田养地—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生态链,实现有机无机废弃物的零排放,开发“农家乐”等观光旅游项目,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经济利用。
3.2 调整肥料品种结构,向平衡、高浓度、专用化方向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带动肥料产品创新。在氮肥使用上,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尽量少用或不用碳按等品位低易挥发的氮肥品种,推广腐脉、和长效碳按等长效缓释氮肥品种;根据不同土壤和作物类型,开发和推广作物专用肥,发挥氮磷钾交互作用,平衡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复混肥料的复合化程度,大力推广高浓度复合肥,节约运输成本和使用成本。
3.3 调减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优化施肥结构和运筹比例
以优质、高效、生态为目标,因土因作物制定平衡施肥方案,优化施肥结构,合理进行施肥运筹,大幅度降低单位面积化肥用量,纠正目前农民偏施氮肥的习惯,提高氮肥利用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分层次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禁用化学氮肥;绿食品生产基地,限用碳钱等速效低效氮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力推广高效缓释肥料和专用配方肥料。
3.4 改进落后的施肥方法,建立作物施肥技术规程
太阳方位角改进落后的施肥方法,肥料深施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的有效措施。建立作物
施肥技术规程,对肥料品种、基追肥比例、施肥方式明确规定。在种植移栽整地前要施好基肥,努力做到基肥全层(耕作)深施,严禁整地水后施用速效氮肥、漫灌施肥或施肥后排水,以减少氮挥发和流失,降低环境对氮素的负荷,追施氮肥要施入还原层,减少硝化淋溶损失,中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把氮钾肥和中微量元素叶面喷施作为作物追肥的高效施肥技术加以推广;在蔬菜、瓜果、茶叶的基肥施用上,要积极推广使用配方专用肥、精制有机肥、高效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中后期要大力推广氨基酸等天然有机氮叶面肥和氨基酸络合微量元素型叶面肥品种。蔬菜设施栽培生产基地及果园等要努力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肥灌技术,减少氮肥用量,提高钾肥施用比例,增强作物抗逆性能,降低硝酸盐在蔬菜体内的积累和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农产品中钾这一品质元素的含量。
参考文献
[1] 张德才, 童军, 胡劲红, 刘涛, 巩细民. 湖北省耕地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 2006,(03).
[2] 谢道云.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科学施肥[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07).
vcam[3] 金继运. 我国肥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农技推广, 2005,(11电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