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红;熊小妮;潘俊豪;张小培;李玲;吴婵婵;陈少贤
【摘 要】2016年5月11日
观测值目的 编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简易的专用健康行为评估工具。方法 在中文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基础上,结合相关指南及文献编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对23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及Mplus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50;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878、0.801、0.84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69.073%。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χ~2/df为1.355,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16,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03,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为0.075,平均平方误差平方根(RMSEA)为0.054,P=0.303,模型精确拟合数据。结论 编制的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测评工具。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7(032)001
【总页数】5页(P25-29)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行为;量表;信度;效度
【作 者】万丽红;熊小妮;潘俊豪;张小培;李玲;吴婵婵;陈少贤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89;[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3]中山大学心理学系;[4]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6]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473.74
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了维持或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以达到自我实现的一种自发性的、多层面的健康促进行为[1]。这种健康促进相关行为包括运动锻炼、营养、健康责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和压力管理6个方面,可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Ⅱ)[1-2]进行测量。国外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健康行为可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
险[3]。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是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根据《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4]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5],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包括健康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等)及服药依从。但目前国内没有专用的量表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有研究者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慢性病患者相关健康行为进行调查,但未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6],或采用HPLPⅡ结合补充条目的方式进行评估[7-8],但HPLPⅡ条目数(52个条目)较多且缺乏针对性,易超出患者完成问卷的耐心,影响研究质量。鉴此,笔者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简易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供临床评估使用。
1.1 对象 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脑卒中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失语;②伴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纳入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35例,男161例、女74例,年龄26~88(61.83±11.60)岁;未婚2例,已婚217例,离异3例,丧偶1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7例,初中67例,高中/中专74例,大专/本科45例,硕士及以上2例;在职54例,退休131例,无业50例;诊断为血栓性脑梗死179例,腔隙性脑梗死32例,多发性脑梗死24例;首发178例,复
中国gps网
发57例。合并高血压213例;出院时mRS(Modified Rankin Scale)[9]为0分(完全无症状)166例,1分(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37例,2分(轻度残疾)7例,3分(中度残疾)17例,4分(重度残疾)8例。其中115例患者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120例患者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在职情况、病情、mRS评分及健康行为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1.2.1 成立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由13人组成,其中男4人、女9人,年龄30~60岁;学历:本科6人,硕士3人,博士4人;职称:初级1人,中级6人,副高级3人,正高级3人;护理学院副教授1人,公共卫生学院教授1人,神经内科教授2人,神经内科护士长3人及责任护士6人。
1.2.2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的编制 条目的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要求;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因此,为了更高效地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本课题组成员根据HPLPⅡ[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
层版)[12]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版)[13]对量表进行编制。首先沿用HPLPⅡ[3]的运动锻炼(8个条目)、营养(9个条目)2个维度,对指南要求的其他生活方式(低盐饮食、血压监测、戒烟、限酒、服药)为补充条目,其中服药维度为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14]的4个条目,低盐饮食、血压监测、戒烟、限酒各1个条目,形成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Health Behavior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HBS-SP),共25个条目。根据HPLPⅡ以“从不、有时、经常、常规进行”备选,分别赋予1、2、3、4分,其中烟酒及服药维度采用反向计分法,总分愈高表示健康行为水平愈高。 工业设备1.2.3 量表的检验方法 ①内容效度。邀请5名专家对量表进行2轮评价,其中男2名、女3名,年龄41~58岁;工作年限16~33年;职称:副高级3名,正高级2名;神经内科教授1名,神经内科护士长2名,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师1名,内科护理学副教授1名。量表以邮件形式发送给专家。专家根据条目内容与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相关性进行评分,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即“毫不相关”、“有点相关”、“相关”、“很相关”分别赋予1、2、3、4分。课题组结合专家意见对量表进行修改。②信度。选择30例患者进行预试验,测其重测信度系数。进一步收集资料,检验其分半信度系数、总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条目-量表相关系数。③结构效度。首先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然后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验证量
表的结构效度。
1.2.4 资料收集方法 在入院2 d内调查患者入院前1个月的健康行为。对其中30例患者出院1周门诊复诊时重测其入院前1个月的健康行为,以测量重测信度系数。所有资料由经培训的课题组成员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方法,由患者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均有效回收。
1.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量化后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由双人录入并核对。采用SPSS17.0软件及Mplus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可靠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t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法。
钢筋混凝土2.1 专家咨询结果 第1轮专家咨询表共25个条目。专家对“进行运动时达到预期的脉率”及“在运动时测量自己的脉搏”的意见欠统一,有专家认为中国居民这方面的意识普遍欠佳,建议删除。课题组认为,因这2个条目出自HPLPⅡ的运动锻炼维度,为了尊重原量表并使研究结果与文献保持可比性,讨论决定给予保留。另外,有专家提出“食盐摄入每天<6 g”、“选用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每天食油<25 g”的表达应具体化,课题组讨论后修改为“食盐摄入每天<6 g(不超过1矿泉水瓶盖的量)”、“选用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每天食油<25 g(不超
过30 mL即2.5勺白汤匙的量)”。将修改后的量表进行第2轮专家咨询,没有补充建议,从而确定了脑卒中健康行为量表初稿为25个条目。
2.2 量表的项目分析 量表总均分为1.28~3.96分,条目均分为(2.50±0.49)分。将条目得分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将前27%(≤2.16)和后27%(≥2.80)分别设定为低分组和高分组,两组各个条目得分比较,t=3.999~13.802,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鉴别度高,所有条目保留。
2.3 内容效度 该量表内容效度为0.85。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4 结构效度
2.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目的是考察实际数据所提取出来的因子能否解释量表编制时对于各个维度的定义[15]。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评价实际量表结构是否与量表设计的结构一致。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时用方差最大化法,KMO值为0.778,Bartlett′s球性检验的χ2值为1401.259,自由度为300,P<0.01,说明量表条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正交旋转法,以特征值>1提取出7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3.953、3.15
8、2.557、2.227、2.194、1.692、1.487,解释变异量分别为15.813%、12.631%、10.229%、8.909%、8.776%、6.768%、5.947%,共解释总变异量的69.073%。本研究提取出的7个公因子中,第5与第7公因子均属于HPLPⅡ中的营养维度,经专家组讨论,给予合并。因此,本研究提取共6类公因子。见表1。
2.4.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对120例患者资料采用Mplu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实测结构与构想结构的一致性[16]。因本组数据为多元正态分布,故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模型的χ2=349.584,df=258,P<0.01,χ2/df=1.355;比较拟合指数(CFI)=0.916,Tucker-Lewis指数(TLI)=0.903;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0.075;平均平方误差平方根(RMSEA)=0.054,RMSEA的90%置信区间为(0.039,0.068),在拟合良好范围内,P=0.303,提示模型精确拟合数据。见图1,除第17条“每天进食早餐”外,模型各条目的标准化因子负荷都大于0.4,且所有条目的标准化因子负荷均P<0.01。
2.5 量表信度 量表总的Cronbach′s α=0.878,删除某条目后的量表Cronbach′s α为0.865~0.878,其均未变大。本研究235例患者测得分半信度系数为0.801;总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s α (除外烟酒维度)均>0.7。见表2。此外,总量表、运动、服药、指令、营养、
责任、烟酒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845、0.702、0.811、0.889、0.912、0.886、0.872。
2.6 量表终稿 量表共6个维度25个条目,运动维度包括X1~X6,服药维度包括X22~X25,指令维度包括X9、X10、X18、X19,营养维度包括X11~X15、X17,责任维度包括X7、X8、X16,烟酒维度包括X20、X21。以“从不、有时、经常、常规进行”备选,分别赋予1、2、3、4分,其中烟酒及服药维度采用反向计分法,总分愈高表示健康行为水平愈高。平均分2.5分为中等水平。
2.7 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及不同性别评分比较 见表3。
3.1 评估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意义 有文献报道,慢性病的发生与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17],行为危险因素的上升是导致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6]。脑卒中作为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其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7,18]。有研究显示,不同年龄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发作前后均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更低[8],提示临床工作中应高效及时地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进行特异性评估,从而尽早开展干预,如开展健康教育,使之树立健康意识,
以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提高[19]。
本研究根据文献及指南建立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有6个维度25个条目,其中运动是与身体锻炼有关的活动或行为,适量运动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20];服药维度是评估患者遵医嘱服药依从的程度,脑卒中防治指南为患者的规范服药提供了指引;指令维度是指南或医生对患者行为的具体量性要求,包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及定期监测血压等;营养是与饮食有关的行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患者提供了均衡饮食的合理建议;责任维度指患者为达到较好的行为效果应做好的事情,如要达到适量运动的效果应该测量自己的脉搏并达到预期的脉率,要达到合理饮食的效果应“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标签,确认营养、脂肪和钠盐含量”;烟酒维度评估患者的吸烟、饮酒行为,指南亦强调了戒烟、限酒对脑卒中防治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整体健康行为呈中等水平,其中运动、责任、指令维度呈中等以下水平,而责任、指令维度的条目主要来自HPLPⅡ中的运动和营养维度。可见本量表与HPLPⅡ比较,能更细致地挖掘出患者健康行为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