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增杰;阮小丽;曾珍;谢琼;程梦慧;彭超华;卢咏梅;邱鸿钟
【摘 要】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in a sample of Chines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Chinese version of CD-RISC were tested in a sample of 560 nursing students, which was th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rallel analysis and CFA were used to test the structure of the scale. Result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D-RISC included 10 items and retained its original one-factor structure, which could explain 48.641%of the total variance.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each item ranged from 0.830 to 1.000. The Cronbach ’sα, split-half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 was 0.851 and 0.811 respectivel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0.817. 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10-item CD-RISC, being reliable, valid and easy to use, is a suitable screening tool to recognize nursing students with various levels of resilience.%目的:翻译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将英文版量表翻译成中文,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56暖通空调系统
0名护生并随机分成2组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采用平行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因子结构进行检验,利用收集数据对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仍维持原英文量表的单因子结构,共10个条目,累积方差解释量为48.641%,Cronbach’sα系数为0.851。该量表10个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30~1.000,分半信度为0.811,重测信度为0.817。主成分分析的平行检验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均验证了此量表单因子合理性。结论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题量少,使用方便,适合作为护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检测工具。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年(卷),期】2016(023)021
【总页数】5页(P9-13)
【关键词】心理韧性;护生;信度;效度;平行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
【作 者】叶增杰;阮小丽;曾珍;谢琼;程梦慧;彭超华;卢咏梅;邱鸿钟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正文语种】轻骑藏獒中 文
一氧化锰【中图分类】R192.6
近年来,心理韧性作为一个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它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创伤时,能够积极地适应当前环境的一种能力[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诸多压力,而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护理工作环境与压力。护生作为新护士的重要储备力量队伍,需要具备良好的韧性以胜任将来接触到的临床护理工作。国外研究发现[2],低心理韧性的护生如果能在校期间或在临床实习阶段与辅导员进行足够的沟通可能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尤其在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带教老师给予的关注程度是护生心理韧性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如
果有一种工具能够快速识别护生体的韧性水平并因此筛选出低心理韧性的体进行心理干预,那么将会有效提高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及高校心理干预资源的利用度[3],这样既能减少学校心理干预部门的工作量又能提高干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我们发现英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 (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被广泛地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各种人 (包括普通人和患者),具有较高的信效度[4],而目前却没有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的中文版应用于我国人报道,因此笔者在征得原作者同意后将该量表并在中医药学校护生中进行了调查,以检验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的信效度,现报道如下。
1.1.1 咨询专家 2014年12月—2015年1月,采用Delphi方法,首先邀请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9名护理学及心理学专家对翻译后心理韧性量表进行2轮专家咨询,其中包括4名护理学教授,2名护理学副教授,3名心理学教授。6名护理学教授的专业主要是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方向,而3名心理学教授的专业主要是临床心理学、心理测量方向。 9 名专家年龄 42~59(48.64±10.28)岁;从事各自领域的工作时间为 12~24(16.21±9.67)年;职称:正高 7 名(77.8%),副高 2名(22.2%);文化程度:本科2 名(22.3%)、硕士4名(44.4%)、博士3名(33.3%)。1.1.2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2015年3月—9月,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生454名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在读护生;自愿参加并知情同意,如实填写调查问卷。排除标准:调查期间因请假、休学等原因无法完成问卷调查的护生。将收集资料利用SPSS 17.0,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227名护生,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该量表在护生体中单因子的稳定性。2组护生性别、学历、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有无恋爱经历、年级等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2.1 对原量表进行 在取得原作者的授权后,由研究者将英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进行翻译[5],再由另外1名双语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对的量表进行比对与修改,接着由1名Duke大学双语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将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翻译为英文版并与原量表进行比对,如出现歧义部分,则通过咨询专家解决。此过程为循环过程,直至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与英文版原量表无内容出入。
1.2.2 对量表初稿进行专家咨询 采用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对每个条目进行评价,CVI取值在 0~1,该值越接近 1,表示越适合作为量表条目[6],将整理后的
初稿条目发给9名专家评价,对量表的初稿进行内容效度评价,评定问卷采用likert 4级评分,分别为0=无相关,1=弱相关,2=较强相关,3=强相关。
1.2.3 对通过专家审核后的量表初稿进行预调查2015年3月选取40名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护生作为预调查对象,并询问他们对与此问卷有何看法或者有何不明白之处,平均填写时间为3 min,学生对问卷的理解较好,无特殊不明白或者有歧义的情况。
1.2.4 研究工具 25条目的心理韧性量表(25-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25)由美国心理学家Connor与Davidson共同编制[5],量表共5个维度,但Campbell-Sills发现5维度的量表具有不稳定性[4],故在此基础上提取了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同样地,中文版25条目心理韧性量表经国内学者测验后发现5个维度不适合中国人,经过大样本测试后最终确定为3个维度,分别是坚韧维度、自强维度及乐观维度[7]。本研究为检验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的聚合效度,在454名护生初次测量的2周后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80名护生进行重测,同时采用10条目和25条目的心理韧性量表,通过10条目和25条目的心理韧性量表及其维度的相关性检测来判断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能否有效解释中文版25条目的心理韧性量表的变异量。
1.2.5 调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方式,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后派发问卷,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60份,收回486份,回收86.8%,剔除无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45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1.1%。
1.2.6 统计学方法 先对各条目进行鉴别系数的判定以删除鉴别力不强的条目,采用临界比率值(critical ratio,CR)以及鉴别力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DI)这2个指标[8],一般认为CR<3是不被接受的,CR≥3是合理的,CR≥5是非常理想的;DI值等于高低PL(popular level)之差[8],如果 DI≥0.3 的说明该条目鉴别度较好,<0.2的条目要予以删除,CR和DI 2个值越大,说明该条目的鉴别力越强。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 SPSS 19.0进行主成份提取,采用 oblimin直接斜交法,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然后对2组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证明其单因子结构是否稳定;采用Matlab 7.0进行平行分析(parallel analysis),检验该量表因子的稳定性,采用Bootstrap方法产生再抽样数据进行主成分数量模型的检验。最后采用AMOS 17.0对得到的量表进行结构方程的构建(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并进行验证性的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
新冠感染人数如何预估
2.1 项目分析 以高四分位数和低四分位数为截点,将样本分为高韧性组和低韧性组,最后结果显示,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的所有条目临界比率值(CR)均>5,P<0.001,符合统计学标准[8],故 10 条目都予以保留;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各条目的鉴别力指数(DI)均>0.4,说明该量表的各条目鉴别度很高,根据统计学标准[8],DI>0.3的说明该条目鉴别度较好,故保留所有条目。接着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发现变量间具有强相关性,适合做因子提取;再用直接oblimin法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提取的标准如下:(1)项目与总分的相关性>0.3;(2)项目在因子的负荷量>0.4;(3)横跨因子的项目结合语义分析再确定是否保留;(4)对所有的因子采用理论语义分析。由于原量表是单因子结构,故本研究先采用固定单因子提取,当原量表的因子个数为2时,发现多个条目出现因子横跨的现象,比如第2、第5、第7、第8、第10条目,说明此刻出现了过度提取因子的现象[9],也就是说双因子的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在这个测试体中是不稳定的;当原量表的因子个数为1时,条目的载荷量均符合要求,尽管累积方差解释量偏少,2个组分别共可解释42.427%和44.977%的变异,但单因子结构比双因子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Cronbach’s α系数较高),故认为采用单因子模型为优选,当2组样本进行合并时,解释变异量也得到了提升(48.641%),具体的结果如表2。45号钢
2.2 量表的信度分析 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51,折半信度为 0.811,在正式调查实测后2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的80个学生进行重测,结果显示,2次测量的10个条目的相关系数0.672~0.896,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817。
2.3 量表的效度分析
2.3.1 内容效度 心理韧性量表10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 0.830~1.000,Kappa 值>0.8,全体一致性内容效度指数 (scale content validity index universal agreement,S-CWUA)为 0.892,平均内容效度指数 (scale content validity index average,S-CVI/Ave)为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