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的步骤

阅读: 评论:0

因子分析的步骤
1、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的6项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人均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末总人口、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的前提是,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达到减少变量,方便分析的目的.通过变量的相关矩阵可知,大多数变量的相关系数大于0.3,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关矩阵
人均GDP
财政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年末总人口
居民消费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相关
武夷学院图书馆
人均GDP
1.000
。670
.362
-.091
.967
。436
财政收入
.670
1。000
。832
.560
.693
。924
固定资产投资
.362
.832
1。000
网购蛇被咬进ICU>葛万银
。783
.327
.932
年末总人口
-。091
.560
.783
1。000
—.066
。771
居民消费水平
.967
。693
.327
—。066
1。000
。4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6
.924
.932
。771
.442
1.000
    同时,对上述变量进行KMO测试度和Baetlett球体检验,见下表:
KMO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695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277。025
df
15
Sig。
。000
    分析可知,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277.025,相应的概率P接近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695,较好的达到了标准,可以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3、提取因子
  根据原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大于1的特征根.
公因子方差
初始
提取
人均GDP
1。000
。975
财政收入
1。000
。956
固定资产投资
1.000
.927
年末总人口
1.000
。930
居民消费水平
1。000
.97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00
。972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表中第3列是根据因子分析最终解计算出的变量共同度。可以看出,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被因子分析,信息丢失较少。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比较好。
解释的总方差
成份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1
3.963
66.052
66。052
3.963
66.052
66。052
2
1.771
29。518
95。570
1。771
29。518
95.570
3
。128
2.128
97。698
4
。095
1.589
99。287
5
。026
.433
99.720
6
。017
。280
100.000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纳米材料
    看表的第2列,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2个特征根大于1,它们分别是:3.963,1。771。它们一起解释了各省市综合发展情况的95.57%。也就是说前2个因子集中体现了原始数据大部分的信息,因此,提取2个公共因子是合适的,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情况.同时可以参考碎石图来验证。
    该图的横坐标为因子数目,纵坐标为特征根.曲线迅速下降,然后下降变得平缓,从第3个因子开始变成近似一条直线,特征根值小于1,解释原有的变量贡献小。曲线变平开始的前一个点被认为是提取的最大因子数,即提取2个公因子。第3个因子后面的这些散点像山脚下的碎石,可以舍去,不会损失太多信息.
4、因子的命名与解释
    计算输出因子载荷矩阵,是用标准化的公因子近似表示标准化原始变量的系数矩阵,见下表:
沈坚华
成份矩阵a
成份
1
2
人均GDP
。670
。725
财政收入
.976
.055
固定资产投资
。896
-.351
年末总人口
.633
—.728
杨丽娟近况居民消费水平
.674
。7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50
—.263
提取方法 :主成份。
a. 已提取了 2 个成份.
    人均GDP=0.670F1+0。725F2
    财政收入=0。976F1+0.055F2
    固定资产投资=0.896F1—0.351F2
    年末总人口=0。633F1-0。728F2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2:5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2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因子   变量   提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