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家长反思功能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阅读: 评论:0

家长反思功能”(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PRF)由Slade等人在2005年提出,指父母有能力对自己、子女及自己与子女的关系进行心智化。换言之,家长反思功能指的是父母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并且在与孩子持续交互过程中,能够将其当作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想法、感情和思想的人的能力[1]。家长反思功能的提出源自反思功能这一概念。反思功能(Reflective Functioning)是指个体以明确或含蓄的方式,有意识地推测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能力[2,3]。
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功能,反思功能已成为精神病理学的重要概念,它与边缘型人格障碍[4,5]、进食障碍[6]、精神分裂症[7]、重性抑郁[8]等精神障碍的情感和行为失调的临床核心特征显著相关。进一步探究发现,个体反思功能的发展与早期安全依恋、父母养育方式以及亲子交流密切相关[9],而这些又与父母
中文版家长反思功能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陈露1,2,曹慧3,祝卓宏1,2,周明洁1,2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049;
3.北京教育学院,北京100120)
【摘要】目的:修订中文版家长反思功能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对545名幼儿家长施测,其中184名家长在8周后完成重测;采用父母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幼儿依恋关系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及抑郁和焦虑筛查超短量表作为效标。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三因子(前心智化、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累积方差贡献率45.15%。
验证性因素分析数据拟合较好(χ2/df=1.51,IFI=0.94,CFI=0.93,GFI=0.92,RMSEA=0.05)。三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49,0.79,0.66,重测信度为0.67,0.53和0.61。前心智化与父母依恋、焦虑抑郁、专制教养、纵容教养、幼儿不安全依恋显著正相关,与权威教养、幼儿安全依恋显著负相关;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与父母焦虑抑郁、专制教养、纵容教养、幼儿不安全依恋显著负相关,与权威教养显著正相关。结论:中文版家长反思功能量表在幼儿家长体中信效度良好。
【关键词】心智化;家长反思功能;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R395.1DOI:10.16128/jki.1005-3611.2022.02.019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CHEN Lu1,2,CAO Hui3,ZHU Zhuo-hong1,2,ZHOU Ming-jie1,2
1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th,Institute of Psych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3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Beijing100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revis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and test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ethods:545parents from three kindergartens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for the test,of which 184parents completed the retest after8weeks and a battery of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s assessing parenting styles,chil⁃dren attachment,parents attachment and mental health were used as criteria.Results: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ex⁃tracted three factors(Pre-Mentalizing,Certainty about Mental States,Interest and Curiosity),and these three factors could explain45.15%of the total variance.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results also supported the3-factor model(χ2/df=
1.51,IFI=0.94,CFI=0.93,GFI=0.92,RMSEA=0.05).The Cronbachαcoefficients for each factor were0.49,0.79and0.66.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ere0.67,0.53and0.61,respectively.Pre-Mentalizing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ents attachment,parents mental health,authoritarian and permissive parenting,children insecurity attachment,and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uthoritative parenting,children security attachment.Certainty about Mental States,Interest and Curiosity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ents mental health,authoritarian and permis⁃sive parenting,children insecurity attachment,and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Conclusion:The revised Chinese version of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has satisfactor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mong kindergarten parents,which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Key words】Mentalization;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Reliability;Validity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为何而学——中学生学习价值
的测量和干预研究(BEAA19043)
通讯作者:周明洁,***************;曹慧,**************
在养育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思功能有关[10]。因此,有关家长反思功能的研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研究显示,家长反思功能不仅影响养育过程中父母本身的感受体验,同时还影响亲子互动的质量以及儿童早期乃至一生的心理健康[11,12]。在养育体验方面,母亲反思功能越弱,感受到的痛苦程度越高,同时在亲子互动中表现出更强的功能失调[13,14]。在儿童发展方面,母亲反思功能与儿童的社会能力呈正相关,与儿童注意力问题、社会退缩行为呈负相关[15]。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反思功能可能在依恋安全的代际传递中起到中介作用,可能是打破父母“继承”模式的关键能力[16]。此外,作为一种认知能力,家长反思功能是可以干预和训练的。国外多项干预研究表明,提高父母反思能力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并证明其方法快速有效[12]。因此,深度探究家长反思功能的作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Luyten及其同事在2017年开发的家长反思功能量表(The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PRFQ)[17]已成为当前评估父母反思能力的重要工具。该量表共18个题目,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进行自我报告,从对孩子精神状态的前心智化(Pre-Mentalizing,PM)、确定性(Certainty about Mental States,CMS)以及对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Interest and Curiosity,IC)三个维度考察父母反思能力。其中,前心智化是家长反思功能损伤的父母的非心智化模式,例如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恶意归因,无法进入孩子的主观世界,得分较高表示父母难以准确理解和解释孩子的心理体验;确定性是指父母对子女精神状态的确定程度,旨在揭示父母无法认识到孩子心理状态不容易显现
的特性,得分低说明家长很难确定孩子的心理状态,得分越高,父母对孩子心理状态的确定性程度越高;兴趣和好奇心维度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思想和感受的兴趣程度,以及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好奇心程度,低水平反映出对孩子的思想感受等缺乏兴趣,得分越高父母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程度越高。家长反思功能量表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17],并在韩国[18]和加拿大等[19]样本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本研究旨在验证该量表在国内是否试用,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福建省三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二维码形式分发问卷(内含知情同意书),在线作答,共有545名家长参与问卷调查。问卷题目中包含5个测谎题,测谎题有1题填写错误以及无效或不恰当作答即判定为无效问卷。删除无效问卷后共得460份(84.40%)有效问卷。间隔8周后,对184名家长发放了重测问卷,得有效问卷143份
(77.72%)。样本一般情况详见表1。
表1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1.2研究工具
1.2.1家长反思功能量表(The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PRFQ)[17]共18个条目,包括前心智化、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3个维度。采用7级评价量表,7分为非常同意,1分为非常不同意,4分为中立或不确定状态。各维度评分按照对应条目的平均分获得,得分越高,说明家长反思功能在这个维度的水平越高。原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0,0.82,0.75。
原量表作者Luyten为方便其他文化下研究者使用,自行邀请精通中文的研究者把原量表翻译成中文版,但未进行验证性研究。本研究组获其同意,得到该份中文翻译版量表。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表达习惯,由两位心理学博士,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共同修改部分表述,并获得原作者修改同意,最终形成家长反思功能量表中文版的正式版,其条目数及计分方法与原量表一致。
在预测效度方面,根据过往研究,家长反思功能项目
家长角
家长年龄
孩子性别
家长受
教育程度
工作状态
家庭
年收入
分组
父亲
母亲
20-30岁
30-40岁
40岁以上
男孩
女孩
高中及以下
本科
研究生
博士及以上
其他
全职
兼职
待业
15万元以下
15-50万元
50-100万元
100万元以上
主要样本(n=460)
例数
90
370
46
364
50
260
200
40
296
83
9
32
356
44
60
84
305
51
20
构成比(%)
19.57%
80.43%
10.00%
79.13%
10.87%
56.52%
43.48%
8.70%
64.35%
18.04%
1.96%
6.96%
77.39%
9.57%
13.04%
18.26%
66.30%
11.09%
4.35%
重测样本(n=143)
blt
例数
12
131
20
104
19
85
58
12
86
29
4
12
112
13
18
24
100
14
5
构成比(%)
8.39%
91.61%
13.99%
72.73%
13.29%
59.44%
40.56%
8.39%
60.14%
20.28%
2.80%
8.39%
78.32%
9.09%
12.59%
16.78%
69.93%
9.79%
3.50%
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家庭:首先,家长反思功能与父母个人依恋有关,安全依恋能促进家长反思功能的发展[20];家长反思功能还与父母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因果[21]。第二,父母的反思能力会影响到父母如何对待儿童[22],即教养方式的选择。第三,家长反思功能还会影响到幼儿本身的发展,家长反思功能水平越高,儿童安全性依恋的可能性越大[23]。因此,为了验证家长反思功能的效度,选取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抑郁和焦虑筛查超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以及幼儿依恋关系量表作为家长反思功能量表的效标。
1.2.2父母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PSDQ)[24]该问卷包含32个题目,按照Baumrind[25]教养方式形态类型学理论以及Robinson[26]的方式测量三类教养类型。其中,权威型15题,专制型12题,纵容型5题。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父母的教养方式越趋向于该类型。本问卷中文版在国内经过验证分析[27]并被广泛使用[28]。本研究中该问卷3个分量表的
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1,0.87,0.60。
1.2.3幼儿依恋关系量表[29]该量表为家长填写,共21个条目,包含安全依恋、矛盾依恋、逃避混乱依恋3个维度。量表采用1(非常不同意)~4(非常同意)四点计分,分维度计算平均值,得分越高,幼儿的依恋类型越趋向于该类型。本研究中该量表3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6,0.64,0.72。
1.2.4亲密关系经历量表(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Short Version for Chinese,ECR-CS)[30]该量表用于测量父母的依恋关系类型,共12个条目,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法。本研究中该量表2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54,0.77。
1.2.5抑郁和焦虑筛查超短量表(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4,PHQ-4)[31]该量表包括4个条目,焦虑和抑郁条目各2个。本研究中该量表两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9,0.73。
1.3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22.0和AMOS22.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项目分析
将总样本(n=460)分别按各维度得分进行高低排序,以上下各27%的标准把被试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兴趣和好奇心维度中条目18(P=0.16)高、低分组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考察发现此条目与分维度总分的相关同样不显著,故删除条目18。
2.2结构效度
2.2.1探索性因素分析对17个条目的量表进行KMO样本适合性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0.77,χ2=916.89,df=136,χ2/df=6.74,P< 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进行直交转轴,限定萃取3个因素。结果显示,原问卷前心智化因素中的条目16出现在确定性因素中,并与前心智化因素存在交叉负荷,二者交叉负荷分别为0.50和0.52,故删除条目16。其余符合原量表的理论构念,各条目因素载荷在0.33~0.81之间,旋转后成分矩阵详见表2。累计解释方差45.15%,三个因素旋转之后的特征根分别为1.94,
3.38,2.36。
2.2.2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Amos22.0检验三因子模型的拟合情况。根据修正指数,允许条目6和9的残差相关,模型拟合指数显示:χ2/df=1.51,IFI= 0.94,GFI=0.92,TLI=0.92,CFI=0.93,RMSEA=0.05。
2.2.3区分效度采用Amos22.0软件,根据嵌套模型比较法检验量表的区分效度。结果显示家长反思功能的3个因子俩俩之间自由度差异均为1,卡方差异值分别为227.15,294.84,96.78,卡方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概率均为P<0.001,达到显著水平,表明3个因子分别测量了家长反思功能不同的维度内容。3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3~0.39(均P<0.01),表明各因子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
富通集团胡国强2.3效标关联效度
家长反思功能各维度与父母依恋和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关系显示: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相对独立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仅确定性与依恋焦虑呈低程度负相关(r=-0.10,P<0.05),其余相关均不显著;前心智化与依恋焦虑(r=0.38,P<0.001)和依恋回避(r=0.24,P<0.001)以及父母焦虑(r=0.28,P<0.001)和抑郁(r=0.29,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
家长反思功能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关系显示:各维度与教养方式相关均显著。其中兴趣和好奇心与权威教养方式呈高度正相关,与专制和纵容教养方式呈负相关;前心智化与权威教养方式呈负相关。
家长反思功能与幼儿依恋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安全依恋类型与家长反思功能的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安全型依恋只与前心智化呈显著的相关性,其他维度均不相关。详见表3。
条目
题目01只有孩子对我笑的时候我才能确定孩子是喜欢我的。题目04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哭闹让我很窘迫。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题目07我发现我自己很难主动地和孩子一起玩角游戏。
题目10有时候因为孩子生病而阻止了我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题目13当我的孩子胡搅蛮缠时,他(她)只是想气我。
题目02我总是知道孩子想要什么。
题目05我完全能读懂孩子的内心。
题目08我总是能预测出孩子将要做什么。
题目11我有时会对孩子的反应做出错误的判断。(R)
题目14我一直很清楚我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以及原因。
题目17我一直很清楚孩子所作所为的原因。
题目03我喜欢思考孩子的行为和感受以及背后的原因。
题目06我很想知道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题目09很多时候我想知道孩子是什么感受。
题目12我试图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情况。
题目15我尽力去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
特征根前心智化
0.33
0.64
0.33
0.65
0.61
-0.32
1.94
确定性
0.73
0.81
0.72
0.50
0.54
0.75
0.34
3.38
兴趣和好奇心
-0.36
0.59
0.69
0.59
0.55
0.68
2.36
表3家长反思功能各维度与研究
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n=460)
注:*P<0.05,**P<0.01,***P<0.001。
2.4信度检验
对所有样本(n=460)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前心智化、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49,0.79,0.66。对重测样本的初测分数和重测分数进行皮尔逊相关检验,得到重测信度分别为
0.67,0.53和0.61(P<0.00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修订后的家长反思功能量表中文版与原英文版量表的构念一致,包含前心智化、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共3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因子模型拟合良好,且有良好的区分效度。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重测信度良好。在内部一致性系数方面,除前心智化维度外,其它两个分维度都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前心智化信度系数较低,此结果与韩国版本的家长反思功能量表信度检验结果一致[18],考虑到与西方研究的差异,可能是家长反思功能在心智化方面与西方父母有细微的差异导致。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
在条目方面,有两个条目在中文修订版中被删除。其中,条目18“我觉得猜测孩子的心理感受是没有意义的”属于兴趣和好奇心这一维度。该条目在项目分析中因表现不佳被删除。此情况也出现在韩国[18]和加拿大[19]两国的修订中。韩国版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将条目18列入因素4,不属于原问卷3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加拿大版本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该条目也因表现不佳而被删除。这可能是因为被试会对该条目产生多样化的理解,即表达不够明确。
毫米汞柱前心智化维度的条目16“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表现非常令人迷惑,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在本次修订中也被删除。此条目具有严重的双重载荷问题,且在确定性维度的载荷(0.52)高于本应属于的前心智化维度载荷(0.50)。而且该条目是确定性维度中条目17的反向描述,确实具有内容效度问题。未来可以考虑增加其它条目进行替代。
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还发现条目6和9具有残差相关,从题目内容看,确实内容上较为相似。
本研究显示中文版的家长反思功能量表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首先,前心智化与父母本人的不安
表2中文版家长反思功能量表的因素载荷表(n=230)注:0.3以下的载荷没有标注。
问卷
家长反思功能
父母依恋父母心理
健康
父母教养方式
幼儿依恋维度
前心智化
确定性
兴趣和好奇心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焦虑
抑郁
权威
专制
纵容
安全
逃避混乱
矛盾
前心智化
1
-0.13**
-0.17***
0.38***
0.24***
0.28***
0.29***
-0.34***
0.43***
0.34***
新三国穿帮-0.15**
0.36***
0.36***
确定性
1
0.39***
铁路贯通线的作用-0.10*
-0.01
-0.12**
-0.13**
0.34***
-0.15**
-0.25***
0.04
-0.23***
-0.24***
兴趣和好奇心
1
-0.05
0.07
-0.11*
-0.13**
0.54***
-0.19***
-0.24***
0.04
-0.25***
-
0.20***
全依恋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而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与其呈显著的中到低度负相关,验证了前人研究中提到的家长反思功能与父母依恋之间的“松耦合假设”[32],即研究者认为父母的依恋关系与其反思功能之间有较强的一致性起源,但两者并不一致,安全依恋关系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反思功能,但是需要建立在有能力习得过程的基础上。第二,前心智化水平更高的父母,其自我报告的焦虑抑郁水平也更高;而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水平更高的父母,则与之相反。即家长反思功能水平确实是与父母个人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33],这与西方研究结果一致[34]。第三,在家长反思功能与教养方式的关系方面,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行为的集中特点,家长反思功能对养育产生影响会表现在养育方式的选择上。本研究结果显示兴趣和好奇心与权威型教养方式有正相关,与专制、纵容型的教养方式负相关,而前心智化与养育方式的相关方向则相反[35]。第四,与Luyten的研究结果类似[17],家长反思功能确实与孩子的依恋关系有关。本研究显示前心智化与幼儿的不安全依恋显著正相关,与安全依恋显著负相关。确定性、兴趣和好奇心水平与不安全依恋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高水平的前心智化往往导致对孩子心理状态的不正确解读或者恶意归因,不能做到对孩子的合理回应,导致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而确定性能够预判孩子行为并提前进行预期,兴趣和好奇心则能允许孩子的自主探索,所以都能够防止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且有研究者认为家长反思功能作为敏感育儿的一个因素,是依恋代际传递的关键机制[36]。
参考文献
1Slade A,Grienenberger J,Bernbach E,et al.Matern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attachment,and the transmission gap:A preliminary study.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2005,7(3):283-298
2Fonagy P.Thinking about thinking:Some clinical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 borderline pati-ent.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1991,72 (4):639-656
3唐秋萍,许荣,莫小恩,等.反映能力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2):280-284
4Diamond D,Levy KN,Clarkin JF,et al.Attachment and mentalization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comorbid narcissistic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Personality Disorders Theory,2014,5(4):428-433
5鲍婷婷,潘辰,唐秋萍.反映能力与边缘性人格特征:述情
障碍的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2):309-312
6Kuipers GS,Bekker MHJ.Attachment,mentalization and eating disorders:A review of studies using the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Current Psychiatry Reviews,2012,8(4): 326-336
7Katznelson H.Reflective functioning:A review.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4,34(2):107-117
8Fischer-Kern M,Fonagy P,Kapusta ND,et al.Mentalizing in female in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2013,201(3):202-207
9Carpendale J,Lewis C.Constructing an understanding of mind: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understanding within social interaction-response.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27(1):130-151
10Steele M,Kaniuk J,Hodges J,et al.Measuring mentalization across contexts:Links between representations of childhood and representations of parenting in an adoption sample.New York:Other Press,2008.115-138
11Slade A.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An introduction.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2005,7(3):269-281 12Slade A.Reflective parenting programs:Theory and deve-lopment.Psychoanalytic Inquiry,2007,26(4):640-657 13Rutherford HJV,Booth CR,Luyten P,et al.Investig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and dis-tress tolerance in motherhood.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2015,40:54-63
14赵丽沙,张燕娜,张兴利.母亲抚养压力对4~6岁儿童持续性注意的影响:夫妻冲突与母亲敏感性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6):1301-1304
15Fonagy P,Gergely G,Jurist E,et al.Affect regulation,men-t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New York:Other Press,2002.325-460
16Slade A,Sadler LS,DeDios-Kenn C,et al.Minding the baby: A reflective parenting program.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2005,60:74-100
17Luyten P,Mayes LC,Nijssens L.The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PLos One,2017,12(5):e0176218
18Lee Y,Meins E,Larkin F.Translation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Korean version of the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2020,42 (4):1-13
19Roo MD,Wong G,Rempel GR,et al.Advancing optim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Examining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a parent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JMIR Pediatrics and Parenting,2019,2(1):e11561
20Nijssens L,Bleys D,Casalin S,et al.Parental attachment dimensions and parenting stress:The mediating role of par-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2:4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2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思   功能   家长   孩子   父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