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自然环境,只有依托自然环境,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才能正常开展,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提高重视程度。在自然环境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河道,其在社会发展及城市环境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但从现阶段一些地区河道情况来看,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需要借助边坡治理方式促进河道运行水平再提升。目前,我国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坡技术是常用技术之一,该技术利于河道边坡状态的改善,也能使坡体景观得到美化,所以针对河道治理中该技术应用的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生态护坡技术;河道治理;应用;分析
引言
河道治理中,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河岸原有植被,也会影响原有河堤的土层结构,导致其出现松动现象,进而大幅降低河道在治理初期的抗冲刷能力,此时河道被冲毁、加重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极有可能会由此产生,最终导致河道行洪及生态、航运等功能的正常
发挥受到影响。近年来,为保障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河道治理方面开始有大量工程建设项目随之开展,此时为促进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增强,就要应用生态护坡技术,以此来保护生态河道治工程建设造成的种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应用生态护坡技术时,要研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生态护坡技术的选用更合理。
一、生态护坡技术的优势
(一)改善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自身相对光洁且硬度较高的传统护坡工程,并未有植物屏障配备,导致垃圾、径流污染等易进入水体,致使水体恶化程度逐渐加重。而生态护坡利于杂质、垃圾的有效滞纳,同时也能使污染物得到适当过滤,进而保护水体;除此之外,应用生态护坡技术时,大多数是以环保材料为主,有着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能为水体及土壤生物间的能量、物质循环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
(二)调节水温、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从传统护坡实际情况来看,水体温度存在较大的变化幅度,无法为温敏生物生存、鱼产卵提供有利条件,一些情况下也会有病菌由此滋生。而生态护坡多以植被或灌木覆盖形式为主,利于光照的调节,也能使水温异常变化得以切实规避,所以在水文生态中具有积极作用的就是生态护坡技术。imc
(三)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护坡是以砂砾及混凝土修葺形式为主时,会导致水体流动逐渐加快,增加水流冲刷作用,此时一些微小生物会被直接冲进下游,减少生物种类的同时,也会给周边生态环境持续发展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完成河道衬砌作业后,会缩减沿河生物类型,这一过程也会同时缩减水生生物类型。而借助生态护坡良好透水性作用的充分发挥,能为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提供有效维护作用。
(四)有助于河岸绿景观的恢复
应用生态护坡技术时,是以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为主,极大改善了传统护坡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特文化景观等内容融入其中,可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有利作
用,不仅能够保障防洪排涝需求的充分满足,同时也能与周边环境达到物质交换的目的,进而推动开放及平衡生态系统的构建。
二、不同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一)自然材料生态护坡及其应用
回转支承选型计算第一,植草护坡。植草护坡主要是基于植被根系加筋的利用,促进护坡土壤、坡面结构稳定性的有效提升,该种防护手段也能结合其他材料进行应用,如整合植被和土工材料,此种护坡结构常见是以综合直立矮墙及混凝土方格植草等为主。基于土工材料的利用,为边坡稳定性提供保障,以此为前提,借助植物根系作用的发挥,促进坡面抗冲刷能力的提升。
第二,木桩植被复合护坡。这种技术主要是借助柱形扰流消涡作用,沿岸依次将木桩打入,以此来抵抗河水等对护坡的冲刷力,也可将植被种在上部土坡,该种护坡技术利于地表径流的减少,也能使河水对岸坡的侵蚀作用得到减缓,同时岸边栅栏和植物也会有一种景观形成,利于河道稳定性、生态性、景观性的充分凸显。
无知之幕
第三,厚层基材喷薄护坡。该种护坡技术主要是以比例为依据,以不同材料为立足点,进而将其向类土壤结构方面配置,并在其中混入种子及肥料、保护剂等,继而在岸面均匀涂刷,以此达到为绿植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的目的,此时植物的显著作用就是良好护坡及绿化功能。应用该技术利于环境的修复,也能促进护坡稳定性的提升,可达到有效护坡目的。
(二)混凝土材料生态护坡
第一,预制混凝土连锁块体结构。结构构成部分一般是混凝土材料,是以形状及大小、重量等均相同的小型结构进行拼接组建,如果将绿植种植在结构空隙处,可促进坡体稳定性的提升。此种护坡技术在侵蚀作用较大的河岸中较为适用,近些年,随着该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开始改进了原有二维结构,随之三维结构逐步研究而成,而三位结构的抗冲刷及抗滑、生态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当李晓峰成为sky在线阅读
第二,水泥生态种植基技术。该技术中的植基构成部分为固、液、气三相,属于一种多孔材料,有着较高的强度。从固体物质构成部分来看,主要是土壤及低碱水泥、有机肥料;而从液体物质方面来看,构成部分为水、填充的保水剂;其中空袭的形成原因则是秸秆等物质,能够为气体部分创造与外界交换的条件,如果将绿植种植在表面,也能凸显绿化效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果和抗冲刷功能。
第三,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此种技术的显著特征为高效生产和高机械化程度、可全坡面喷植,所以已经广泛应用到河道护坡中。为保证生态砖间的滑动有效减少,可基于连锁式砌块技术的应用,使生态砖得到有效固定。此种护坡利于生态转、坡面稳固性的强化,能促进坡面生态性、抗冲击力的增强,使水土流失现象切实规避。
(三)生态护坡新技术
剑桥事件第一,特拉锚垫生态修复。此种方法主要是借助特拉锚垫达到固定土壤的目的,使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作用有效减少,基于绿植生长机制的提供,达到保护其生长的目的。该技术的构成部分包含两方面内容:返渗层,其目的在于为透水不淤堵提供保障;草皮增强垫,为植物根茎提供保护作用,同时也能起到抗冲刷的效果。
第二,蜂巢格室约束系统生态护坡。此种生态护坡主要是利用蜂巢约束技术来约束、稳定边坡填充材料,之后基于三维柔性蜂巢网状结构的蜂巢格室、填料、土工布等,使复合覆盖保护层有效构建而成,该技术的显著特征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生态环保。
第三,雷诺护垫+高性能基材层护坡。该种护坡主要构成部分是雷诺护垫、高性能生态基材层,属于刚柔结合的护坡技术之一。从其中的刚性部分方面来看,主要是借助雷诺护垫将块石取代;而柔性部分则是将一层高性能生态基材覆盖在护垫表层,此技术有着良好的抗冲刷性,利于边坡的稳固,同时在多种不同坡度的边坡中都十分适用。
三、结束语
作为水环境修复生命体的生态护坡,利于水环境、水生态的有效改善,同时也能促进河道治理预期目标的实现,所以要不断加强不同种类生态护坡技术应用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曹喜翰.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4):110-112.
[2]黄广玲.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0(5):48-50.
[3]孙佰.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1482.
[4]温福伟.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3):2666.
[5]王红丽.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11):282-282.
[6]王婷.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19(5):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