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河道的生态驳岸设计浅析

阅读: 评论:0

防洪河道生态驳岸设计浅析
单位省市:海南省三亚市
单位邮编:572029
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的建设对恢复和改善河岸的自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因地制宜,充分遵循生态安全的原则,满足生态环境平衡的设计需求。本文就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型式的设计进行相关的研讨与分析,期望能为更好地发挥生态护岸的价值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使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景观更为和谐、自然,使之能真正与环境融为一体。
关键词:规划防洪;河道;生态护岸
ANNALS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形式设计涉及到众多的影响因素,故进行设计时需考虑到生态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出考虑和选择,才能有效保证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的性能。
1 有关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的一些设计理念
1.1 符合生态护岸工程设计的基本化需求
在设计进程中,应立足于护岸建设的生态性、亲水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前提之上,同时统筹兼顾工程投资的效益。一方面,加强相关技术指标的工程建设,为使施工有序高效地进行,也需要进一步保障河道周边设施的完善,尽可能地降低人为施工改造的力度。另一方面,为使城市的防洪河道周边两岸达到较为柔顺的特性,需以可渗透性作为设计之初的基底,最大程度上呈现设计最佳效果,使河道堤岸景观也更为和谐。
1.2 符合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修复的功能化需求
对于城市防洪河道的生态护岸而言,水和泥沙,是构成城市生态护岸的重要条件;泥沙和水,同时也是河道内各种各样动植物和水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城市防洪河道中,不免也会渗入一些水生物体,因此,加强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建设尤为重要。在河岸被衬砌之后,设计之初考虑到这一因素,所以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还需要结合相关的水文数据来加以分析。这样一来,才能避免因阻断而河道内动植物和河流间生态不循环的困扰。还有一步值得留意的是,城市的防洪河道的生态护岸建设,最终也是为了协调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所以,注重对河流生态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可能使用不含重大防腐剂和其他化学强氧化制剂的材料,选用绿
健康、环保清洁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2 河道护岸形式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功能性
所设计河道护岸形式应当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和功能性,生态性主要体现在岸绿水清景美的效果上面,使河岸具备生态环保性能;功能性主要体现在防洪功能上面,应拥有较强的防洪安全性能,这也是河道护岸设计应坚持的基础。
2.2 经济性
河道护岸栽种的植被应尽量以本地区植物为主,降低植物景观布置的费用,提升工程的整体经济性能,同时也更有助于保护和改造河道护岸。同时,此处所指的经济性,并不是单一的施工建设费用,还包括后期的维护管理费用,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尽量选出经济性较高的河道护岸形式。
2.3 差异性
协作学习
差异性主要指的是利用不同河段的结构差异完成设计分区,在护岸形式设计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避免过于相同的河道护岸形式影响到人们的观感。
网络品牌传播3 常用的防洪河道边坡的生态护岸形式
城市防洪河道边坡的生态护岸形式,较为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生态植草砖护坡:生态植草砖设置在坡面上,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碎石层,土工布层和植草砖层,所述的植草砖层由多个植草砖连锁布置而成,所述的植草砖在两端形成对称凸块,相对的凸块之间形成楔形榫槽,左右两组前后相邻的两个植草砖的凸块插入中心植草砖的楔形榫槽,构成整体的连锁结构,所述植草砖的中部开有槽孔,槽孔内填土植草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降低成本和工期,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2)植生型混凝土护岸:植生型混凝土在覆土条件下,绿化效果较好,为保证表面草皮根部伸入混凝土空隙,覆土厚度在40~60mm为宜。但水位变化区在水位变动过程中,覆土易流失,且生态混凝土表面的植被在高温季节的养护要求较高。
(3)雷诺护垫护坡:雷诺护垫是厚度在0.17-0.3m的网箱结构,在现场用于装填石头。主要
用作河道、岸坡、路基边坡护坡结构。既可防止河岸遭水流、风浪侵袭而破坏,又实现了水体与坡下土体间的自然对流交换功能,达到生态平衡。坡上植绿可增添景观、绿化效果。
(4)蜂巢网格护坡:蜂巢网格土工格室是以聚乙烯为原料,经过超声波或热熔强力焊接或螺栓螺母连接加工而成的一种蜂窝状格室结构体。伸缩自如,运输时可缩叠起来,使用时张开可充填土石或混凝土等填料,构成具有强大侧限力和大刚度的结构体。
4 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形式的选择
4.1 有关防洪河道生态护岸选择的理念概况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传统的一般河流是以防洪排涝为目标,保证行洪安全。所以,对城市河道护坡形式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随着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环境、生态的景观等功能在城市的河道规划设计中的地位愈来愈凸显。因此,在生态护岸的形式规划方面,一方面选取护坡的形式,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兼顾其生态景观的功能化需求。
4.2 传统“三面光”河道治理的一些误区
过去,国内外在江河湖泊治理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过于强调泄洪、市政功能,所以我国很多城市的河堤普遍硬化, 对河道进行了裁弯取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面光”。“三面光”提高了水的行洪能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水与土地的沟通和联系,使河岸失去了自然和生态恢复功能。
4.3 防洪河道生态治河的成功实例他来自胡志明市
ltps以冲会河为例,在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规划进程中,通过生态护岸的设计,恢复城市河岸的自然功能,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人们愈来愈意识到保持河道自然形态的重要性。在冲会河的治理方面,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比如冲会河的两岸是土堤,为了防止河流冲击导致堤防流失,沿堤设置格宾石笼;从西联络线桥至西岛入海口河段,初步设想是建设生态河道,通过合理施工,采取河道自然修复的堤防修复;对冲会河采取河堤“软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岸坡种植绿化灌木,在河岸上种植浮床,如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尽可能增加其生态功能。
5 对于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规划的策略分析
生态护岸的形式设计,属于亲水型河道的设计,设计时应注意构建和谐、稳定、柔和的河流环境。其次,也需考虑到城市市民亲水的需求,在使设计达到防洪效果的同时,对于河道周边两岸的设计,加入相应的生态护岸空间形态的设计,采用较为高低、错落的施工设计层次感,并且选择河道与陆地水陆两者交融设计的样式。这样,才能使城市市民最佳地享受环境,欣赏堤岸景观,更好地体验、亲近自然。
统水与生态城市建设关系的总体思考也应做到全面。首先,遵循河流生态理念,破除河道“三面光”。将采用河堤透水的先进的技术形式,建设完善的河流水生态循环系统,并且综合考虑一系列工作,如保洁、补水、防洪、治污、绿化、美化等,共同维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对于已建成的河道,将尽可能地恢复河道周围的景观生态,对河道进行分段设闸,利用河道槽蓄洪水,保持景观水面,打造亲水型的、具有现代化人文气息的生态堤、生态河,让河流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有效地实施排污许可,以防止形成新的河流污染。
6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现代城市对生态环保越来越高的要求,河道护岸在修建的过程中也应转变以往的设计理念,在传统单纯防洪功能之上增加生态环保理念,提升河道护岸的生态性。
而从本次护岸设计施工来看,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不仅有效提升河道护岸的防洪性能,而且打造出极具观赏性的滨水景观,吸引较多城市居民和游客到此游览观赏。但应注意的是,由于河道边新增较多的植物,在投入应用之后应加强维护工作,才能使之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仟,曾玉红,晏成明,等.护岸糙率对梯形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研究[J/OL].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11[2020-04-06].
[2]唐国滔,姚焕玫,胡湛波.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水产科技情报,2010(04).奥斯卡电影大世界
[3]董哲仁.河流保护的发展阶段及思考[J].中国水利,2004(17):13-14.
[4]高鹏.浅谈河流治理中的生态问题[J].北京水利,2004(4):9-11.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2:2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24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河道   护岸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