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及漂流工程设计方案研究

阅读: 评论:0

河道治理及漂流工程设计方案研究
b2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城市河道治理中应采用雷诺护垫、宾格网、护坡毯等新型生态材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自然性原则和协调统一的原则,注重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从而实现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关键词:河道治理;常见问题
引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水生态环境,因此中小河道治理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小河道治理不仅能影响排水和防洪,还能直接影响水力资源。水作为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资源,它的持续利用和有效调控将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中小河道急需受到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促使水资源的调控性和持续利用性能充分发挥。
1流域水环境现状
莫言 枯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脚步,对重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强度逐年增加,导致当地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虽然通过治理,已经有部分流域开始转好,但部分流域仍存在生态环境和水体的恶化现象,这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也存在污染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的风险。我们通过对该流域水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掌子沟流域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1)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项目区未进行过系统的防洪工程建设,仅有少部分地段对河道进行了衬砌,形成一个缺口,未能形成一个系统的防洪体系。(2)沟道淤积情况存在,水质存在恶化风险。掌子沟横穿村庄至县城,穿越村庄河段受倾倒生活垃圾及河床淤积等影响,沟道过水断面大幅减少,行洪严重不畅。(3)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一直存在。本次掌子沟沟道以水力侵蚀为主,面积广、强度高,部分地段两岸坡面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林不连续,地表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大幅萎缩。(4)河道护岸破碎,生态景观效果差。通过本次对治理河段进行的大断面测量以及现场勘查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流域周边村庄河岸缺乏统一管理,致使河岸出现脏、乱、差现象,河道与陆地之间缓冲带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河道护岸破碎,生态景观效果差。
针刀
2河道治理及漂流工程设计方案
2.1运用雷诺护垫
雷诺护垫是一种河道治理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新型材料,雷诺护垫的运用是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雷诺护垫是一种金属网面,其为机编双绞合六边形结构,厚度通常小于长度和宽度,将石头填充在网面中,并将其全部连在一起,即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流冲刷。使用雷诺护垫后,可以在其坡上种植绿植被,并实现河道土壤以及水体的自我进化,保护河岸不遭受水流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从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2.2保障河道行洪断面,合理堤线布置
河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以及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一个河段两岸堤防的间距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两岸堤距应满足行洪安全需要,必要时应退岸及清障,保证河道有足够的过水断面、以利洪水宣泄;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地段平缓连接,避免急折或急弯,岸线应符合实际,尽可能考虑路堤结合,以利护岸管养和防汛抢险;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岸线,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考虑与周围环境及生态景观的风格相协调;根据现状堤防布置情况、河道走势、河床演变特点以及防汛交通的功能要求,在确保护岸工程安全以及堤脚不被冲刷的前提下,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岸线,以现状为基础,统筹规划,保证不侵
占河道、不减小河道过洪断面、过流顺畅、不大挖大填等。
2.3漂流码头设计
为保证游客顺利上下船,在漂流道的起止点布置2座漂流码头,漂流码头采用混凝土结构,为中间有圆弧形凸出的矩形结构,顺水流向长80m,其中,圆弧段长26.4m,两侧顺直段长26.8m。工程沿河岸设置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墙体高度为4.0m,净高为2.5m,基础深度为1.5m。墙顶为1.0m宽的C25素混凝土平台,墙后为C25素混凝土踏步,每级踏步宽度为0.6m,上升高度为0.15m,共设置9级,上升总高度为1.35m,其后为平台,平台长80m,宽13.6m,全部采用0.2m厚的C25素混凝土硬化。平台末端中部设置40m长、5m宽的人行道与西侧道路相连,路面采用0.2m厚的C25素混凝土硬化。
2.4建设人工湿地和海绵城市
人工湿地是通过利用闲置或废弃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规划,作为人工建造而成的综合生态系统,由人工管控运行。人工湿地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来有效地处理污水,使水资源能循环使用,从而达到防止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发展
等目的。人工湿地不仅拥有景观美化的作用,还能有效地改善河道水质和河道的自净能力。建设海绵城市可以调节城市水循环,减少在台汛期给城市造成的次生灾害,在防洪和防涝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又可以充分吸收地表水流到中小河道进行排涝或到人工湿地进行水循环。综上所述,人工湿地和海绵城市建设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极其重要。太极图解
2.5生态隔离带工程设计
岸坡整理及开挖土方填筑于两岸滩地,表层覆盖种植土,建设生态隔离带工程。河道两侧整体打造,从岸边沿坡面设计,生态隔离带依次分为水生植被带、绿化植被带、封育带,让自然做工,起伏的山丘与草阶、花带、疏林、灌丛与地形有机结合,营造乔灌花草混交复层林。
2.6加强污染源的重视
众所周知,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仅仅依靠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我们也明白导致河道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哪里。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很对污染源头进行控制,
同时加强对污染源头企业的监管,保证在工作中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理,进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还要将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到位,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以保证工作人员在排查时可以根据排放标准来判断生产企业是否超标排放,进而有效控制各企业污染风险,避免在生态保护过程中出现污染风险问题。
2.7加强防汛部门自动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应用先进技术,确保治河效果。首先,在河流治理的基础上,有必要在整个流域建立完整的骨干通信网络,这是确保及时进行河流治理的基础,特别是河流不同部分之间的信息和通信必须完全开放,省际信息的连接和应用必须更加有效。目前,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市之间的信息交流效果良好,但信息的应用和分析仍存在不足,这方面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也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其次,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合理建设并及时升级基础设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规划河流水利工程的治理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小型船用柴油机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解决河道治理中的问题,科学谋划河道生态建设布局,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保证河道建设治理的效果,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8(3).
[2]包智诚.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
[3]刘丽梅,赵正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3):19-20.
[4]马洪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20,5(5):121-122.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2:0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2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河道   治理   城市   生态   建设   工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