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构建

阅读: 评论:0

载体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载体的选择和引物设计以扩增目标基因
2.目标片段的PCR扩增
3.载体和目标片段的限制性酶切
4.连接转化
5.挑取克隆提质粒
6.单克隆的验证及送样测序。
载体的选择
实验室常用的载体有pUC19(扩繁目标片段),pet28a(原核表达载体Kna+),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Amp+),pCI-NEO(真核表达载体Amp+),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Amp+),pLKO.1(shRNA构建Amp+)。根据所要构建的质粒目的的差异以及载体和目标片段的酶切位
点分析结果来选择载体。举例如下:
实验目的是将MYC基因插入到载体中,转染进细胞中表达。应选用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或pCDNA3.1。
引物设计
引物设计的目的是将目标片段扩增出来以便与载体连接,所以在引物的两端应人为加上酶切位点,酶切位点前加上保护碱基。在选择酶切位点是应注意,选择的应该是目的基因片段中没有而载体上有的限制性内切酶,防止目标片段被切不完整,也便于和载体连接。
载体构建之后我们的目的是要表达,所以应该加入标签以便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是否表达。常用的标签有Flag标签、6XHis标签、HA标签和Myc标签。
Flag标签:
D    Y    K    D    D    D    D    K
GAT  TAC  AAG  GAT  GAC  GAC  GAT  AAG
6XHis标签:
H    H    H    H    H    H
CAC  CAC  CAC  CAC  CAC  CAC
HA标签:
Y    P    Y    D    V    P    D    Y    A
TAC  CCA  TAC  GAT  GTT  CCA  GAT  TAC  GCT
Myc标签:
E    Q    K    L    I    S    E    E    D    L
释永修
这些标签被表达成氨基酸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会与相应抗体结合,在western blot时可被检测。因此,在设计引物时,这些核酸序列应位于起始密码子ATG之后。
翻译是从mRNA的5‘端开始,而蛋白质合成是从N端到C端,所以若要把标签加在N端,标
签所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应位于ATG之后,若是加在C端,则应该将标签所对应的核苷酸序列置于终止密码子TAA之前。
对于真核表达载体,蛋白在真核生物中表达时切记应加入kozak序列,kozak序列是核糖体在识别mRNA上起始位点时的必须元件,蛋白在翻译表达时时从kozak序列后的第一个ATG开始翻译。并且,kozak序列的存在可以使蛋白的翻译表达效率提高很多倍。
根据以上原则,仍然以MYC为例:
1.在NCBI中查MYC的CDS序列。
2.将序列复制粘贴至DNAMAN中分析:
在这些不含有的酶切位点中选择与载体对应的酶切位点,本次举例选择pCDNA3.1
所选择的酶切位点为KpnI和XhoI.
引物设计如下:        酶切位点                   Flag标签
MYC-PCD-KpnI-Flag-F:GG GGTACC GCCACC ATG  GATTACAAGGATGACGACGATAAG
                保护碱基        kozak  atg 
GATTTTTTTCGGGTAGTGGA
      MYC上游引物
垮桥
                      酶切位点                MYC下游引物
MYC-PCD-XhoI--R:CC CTCGAG    ATT CGCACAAGAGTTCCGTAGCT
            保护碱基          终止子
目标片段的PCR扩增和回收
因为后续将目的片段插入之后做的是表达,所以不能引入突变,我们实验室用的是Q5高保真酶,PCR扩增体系如下:
Q5  reaction Buffer  10ul
Q5  GC enhancer    10ul
模板            gDNA(50ng)/cDNA(25ng)/质粒(0.1-1ng)/PCR产物(0.01-0.1ng)
dNTP(10mM)      1ul
网站生成系统F(10uM)        1ul
R(10uM)        1ul
Q5              0.5ul
ddH2O          to 50ul
PCR扩增时是呈指数增长,即使只有少量模板,也能得到大量的目标片段,反之若模板含量过多,则会是的引物与模板非特异结合,扩增出非特异片段。
引物也不宜加多,引物过量会使得引物自身之间相互结合,扩增之后产生过多的引物二聚
体。
获得PCR产物之后,产物里有酶,dNTP,引物二聚体和目标片段,所以需要切胶回收获得较纯的目标片段。切胶回收组内有相应的试剂盒,流程如下:
(1)紫外灯下切除含有目的基因的琼脂糖凝胶,用纸巾吸尽凝胶表面的液体,尽量减少不含目的基因的凝胶量,称重(1mg=1ul),切碎凝胶,装入2mL PCR管中。
(2)加入3倍体积的Buffer A溶液,75℃水浴锅加热直至凝胶完全融化。
(3)加入1/2Buffer A体积的Buffer B ,观察溶液颜由红变黄,并无明显颗粒,表示凝胶融化完全。
(4)吸取上述步骤中的溶液并转移到制备管(置于2 ml离心管(试剂盒内提供)中) ,12,000×g离心1 min,弃滤液。
(5)将制备管置回离心管,加500 μl Buffer W1,12,000×g离心1 min,弃滤液
(6)将制备管置回离心管,加700 μl Buffer W2,12,000×g离心1 min,弃滤液;以同样
的方法再用700 μl Buffer W2洗涤一次。弃滤液。
* 两次使用Buffer W2冲洗能确保盐份被完全清除,消除对酶切反应的影响。 
(7)将制备管置回2 ml离心管中,12,000×g离心1 min。
(8)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将制备管移入新的1.5 ml离心管(试剂盒内提供)中,在制备管膜中央加25~40μl Eluent,室温静置1 min。12,000×g离心1 min。 
载体质粒的扩繁
转化
(1)取2μl 质粒加到1.5mLEP管中,并放置于冰上。
(2)取30μl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加入质粒中,冰上放置30min。
(3)将水浴锅调至42℃,将上述混合液放在水浴锅中热激1min30s。
(4)取出热激后的混合液,冰上放置2min,加300ul SOC培养基。
(5)再放置37℃,190rpm摇床上培养1小时
(6)取50ul涂布相应抗性的LB固体培养基,放在37℃温箱中过夜培养。
质粒提取
(1) 常熟地震挑取培养基上的单菌落于含有10ml液体LB培养基的50ml培养瓶中37℃过夜培养
(2) 取1-4 ml上述过夜的菌液12,000×g 离心1 min,弃尽上清。
(2)加250 μl Buffer S1 悬浮细菌沉淀,悬浮需均匀,不应留有小的菌块。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0:5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2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载体   表达   序列   目标   凝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