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第3期总第245期理论与改革THEORYANDREFORMMay,2022No.3(
TotalNo.24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潘梓年哲学思想研究”(21&ZD04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研究”(20AZD017)。
作者简介:冯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 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教授,《世界哲学》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编辑部主任。淮海工学院体育部
铣床夹头【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22]03-001-012 DOI:10.13553/j.cnki.llygg.2022.03.001
冯颜利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彰显了一系列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日益成为
理论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要深入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密切相关的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与现代性、西方现代化模式、党的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等1
0个方面概念的核心内涵及其相关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以便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视域全面系统准确
回答一系列具有重大主体性和原创性的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和世界之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共同价值;主体性;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 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认
真学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尤其是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近一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以及构建具有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哲学社会科学的热点。习近平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
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3]马克思主义创
始人也曾深刻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4]“一个
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3期
壬辰战争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科学系统的阐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习近平关于该决议的重要说明,都对该重大问题作了更深入的阐发。全面准确理解、深入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应当认真深入思考、全面科学回答如下1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何不能简称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不少论者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简称为中国式现代化,或者用中国式现代化来取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重要概念,不可混淆用之。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不等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长期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前者作为中长期目标,有着严格而丰富的指标体系;后者作为实现路径,是正在推进、不断探索的动态过程。虽然我们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但离真正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按照规划,我们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6]这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实现。但是,正如习近平所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7],需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与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自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创造新的伟大成就。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才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不久,“现代化”就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明确的奋斗目标。20世纪50年代中期,“四个现代化”被正式
提出并于1956年写入党章,彼时的目标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后来改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长期探索和艰辛努力,至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8]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三步走”战略。随着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更多重大成就,特别是随着对中国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富。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以及党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伟大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才走出正确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娜拉走后怎样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5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达14亿多,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重任。综观已经步入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前30名经济体的总人口累计不到10亿。其中,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人口只有3亿多,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人口也只有1亿多,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人口均低于1亿。中国式现代化如果顺利实现,必然会产生更广泛
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将是空前的。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共同富裕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鲜明的本质特征。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坚持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上升为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在于既要促进物的全面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同步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低碳的新型道路取代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全世界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公平正义新秩序。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将进一步凸显中国作为国际公平正义秩序坚定维护者、全球和平发展重要贡献者的决定性力量。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为何要重视现代性?
一般而言,现代化指的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通过经济文化改革和技术革命,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这个过程率先发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是许多人便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现代化,把据此总结出来的经验概括成现代性,主张中国也要向西方学习。事实上,随着现代化问题的不断凸显,人们在反思、批判现代化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现代化的问题实质上是现代性的
问题。
首先,现代化与现代性是表里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任何发展模式中,现代化的方向和水平,是由居于内核地位的现代性所决定的。简言之,现代性才是现代化的深层内核,而现代化只是现代性的表现形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反思西方现代化模式基础上形成的,而西方现代化又决定于西方现代性。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将西方的现代化概括为4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二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三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四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只有对这些形而上学的现
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3期
代性理论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搞清楚哪些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所决定的,哪些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共同面对的,才能认清现代性和现代化的区别,进而深入探索适合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新现代性,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应以新现代性为内核。习近平强调,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科学命题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中国,同时也丰富了全世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后者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
成功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相较于资本主义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第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摈弃以西方为中心、西方文明至上的狭隘立场,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和继续引领人类文明的历史自觉。因而,前一个“新”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独特性,后一个“新”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贡献的原创性。之所以如此,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以新现代性为内核,而不是以其他既有现代性理论为基础。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如前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大特征,是在反思冷战思维、霸权主义、殖民剥削、两极分化等既有现代性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现代性。
最后,新现代性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应以新现代性为内核,而新现代性又以人民为中心,即强调人民至上,强调人民立场,这与西方现代性强调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有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固然需要利用资本,但我们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的主要原则,确保资本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在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强调,要把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9]。这些举措的深层逻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而坚持以新现代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赤兔军品当前,我们仍需继续研究、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和阐释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现
代性理论,并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彰显出来。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何不能走西方现代化之路?
吴郭鱼
有观点认为,西方现代化起步更早,效果更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现成的模板,中国只需紧随其后即可。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利用了西方现代化的成果,已经走上“路径相依”的道路。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认清两种现代化背后的制度之别。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现代化之路,主要是由三个“不允许”所决定的。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允许。2019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对5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对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设置障碍,多次发布所谓制裁清单。在贸易战之外,美国还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屡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问题、台海问题、人权问题上生事,试图扰乱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些赤裸裸的霸权行为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只想继续把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并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一旦我国在某方面有所进步,必然会招致打压,这也是历届美国政府对华的基本态度。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所表现出的冷战思维愈演愈烈。中国发展越好,西方打击越甚。因此,我国只有另辟新路,摆脱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自主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命运。
其次,中国人民不允许。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探索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曲折经历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以此为基础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更是走不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下百年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正如习近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10]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成功开拓,但要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仍然需要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接续奋斗。而唯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继续赢得亿万人民众的支持。一旦偏离这个方向,走向西方现代化的邪路,则必然为中国人民所抛弃。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主人。
最后,现实条件不允许。西方现代化模式以资本扩张为逻辑,以血淋淋的殖民侵略为先导,以无止境开发自然资源、征服自然为前提,对自然生态、人类文明、国际秩序等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必须从起步晚、人口多等现实条件出发,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肆无忌惮。中国人口和资源等现实条件倒逼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截然不同的全新现代化道路,这也是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直接原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脱胎于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百年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更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因而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西方现代化诞生于资本向世界侵略扩张的罪恶历史,因
而天然具有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始终恪守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否则会滑向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邪路上去。
四、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何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苦难辉煌历史、新中国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成就都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因为党领导人民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两个结合”的过程,未来要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就必须坚持不断把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