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问题导学及答案

阅读: 评论:0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问题导学题单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
六、我们神圣的国土
1.说说中国世界上的地理位置。
答: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 说说你对祖国疆域的了解。
答:⑴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⑵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我国近海岛屿众多,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3.说说我国行政区划。
答:我国现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具体为:二十三个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
五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个直辖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
二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识记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
两湖两广两河山: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各两个
五江:指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和新疆
云贵福吉安:每字代表一省,指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和安徽
四西:每字代表一省,指四川、西藏二宁:宁夏和辽宁
青甘陕:每字代表一省,指青海、甘肃和陕西
内重台海北上天:每字表一省,指内蒙古、重庆、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和天津moto q8
4.说说国土的重要性
答: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5. 活动园1: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差不多。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我国面积之大。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吧!
答:①用诗歌来表达:“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星闪烁”。②用数据来说明: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我国是一个横跨寒带、温带、热带的国家。③用旅游经历来描述: 那年冬天我们一家三口要到海南旅游,我走的衣装是羽绒服棉帽子、棉鞋、棉袜、棉手套;另外还得帶上夏天的衣物及防雨用具。所以气候分布差异大,這体现了我国的疆域的辽阔。③其他:东北天已大亮,新疆还是星光灿烂。自驾车开了几天还在国内。
6.活动园2:阅读《中国的疆域》图,一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哪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再一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我国的台湾岛。
答:①陆上邻国:陆上邻国共14个,分别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②海上领国:海上领国6个,分别为日本,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③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南海
、东海、黄海、渤海曾康霖
7.阅读角1:我国的现有的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哪里?
答:教材46页阅读角。
8.说说你对祖国宝岛台湾省的了解,与同学分享。
答:教材47页。
9.⑴说说我国的地形?⑵阅读中国地形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再看看我们居中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河流,说说它们的名字。
答:⑴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横纵交错的江河湖泊。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⑵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我到了我国的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等。主要
的大江大河有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我们居中住的地方在四川盆地内,没有山脉,但有河流,它的名字叫长江。
10.⑴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⑵说一说,哪个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你有什么感受。
答:⑴水往低处流,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都在西部的高原, 长江黄河都是东西走向;而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就这样。⑵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书上四图选其一回答)。
11.活动园3:利用节假日,观察所见的山水树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描述自然风光,欣赏和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双膝之间1984
答:我用拍照记录了不少好山好水好风光,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欣赏和感受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之美,是啊!山的不朽,塑造了五千年的锦绣;水的流动,流出了五千年的声威,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的山更绿、水更清,明天更美好!
12.图中那么多风景区,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呢?去过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感想。也可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查阅资料后,与同学交流。
答: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在研究自然环境演化时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桂林山水,2014年6月,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闻名,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13.阅读角2: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美林证券答:感受: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14.我们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答: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
要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15.活动园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选择你感兴趣的景观,描述其独特之处,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践行文明出游公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然后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答:《旅游文明公约》
我郑重承诺:
一、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二、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三、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四、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16.为什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具特?
答: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
17.活动园5:请你观察下图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问题:说一说,自己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
答:①我家在东北农村。虽然冬天天寒地冻,但是,火墙、火炕和双层玻璃让屋子里暖暖的。
②我家住在闽江江畔,世代以捕鱼为生,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
③爸爸小时候住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窑洞就地取材而建,并且冬暖夏凉,是当地人们传统的民居。
七、中华民族一家亲
1.我你是怎样理解我国的的?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人类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
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3.7亿。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2)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3)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
2.活动园1: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答:①我发现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了,这带来的好处是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②我发现我国各民族已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
3.从分布、文化、经济、情感四方面说说我国各民族的关系?
答:(1)分布: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2)文化: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3)经济: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4)情感: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
4.活动园2: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茶叶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内地汉族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互换)。
问题:
vhs录像机⑴.上述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答:傣族和藏族音乐交流。
⑵.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答: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远嫁。
5.活动园3:下面是一些同学查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09:1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18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族   祖国   世界   中国   文化   地方   地区   保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