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如何做好便秘护理工作

阅读: 评论:0

血液病患者如何做好便秘护理工作
少林传人第一篇:血液病患者如何做好便秘护理工作
血液病患者如何做好便秘护理工作
血液病患者需要做好便秘的护理,这是因为便秘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恢复,那血液病患者如何做好便秘护理工作呢?
第一,正确的饮食指导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明确合理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对患者疾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进食油炸食物和饮用碳酸饮料。保证每日的蔬菜和水果供应,并要多饮水。
第二,在疾病过程中预防便秘
血液病患者尤其是有化疗情况的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应用化疗药物
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应用药物预防便秘,而且在进食时要不吃甜食,做到细嚼慢咽,避免快速进食过程中吞咽过多空气引起腹胀,而且要多饮水,可以再晨起或睡前喝一杯温开水,有条件的可以加入蜂蜜。
第三,医护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
血液病患者是血液系统疾病,多数难以治愈,所以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失望或绝望的心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情况,耐心的听取患者的表达和诉说,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减少患者因心理因素引起便秘的几率,并正确引导患者要积极配合,争取早日身体康复。
第四,做好生活护理
需要卧床的患者或者不能做到自我护理的老年患者,家属要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和锻炼,促进肠蠕动。可以再每天起床或睡前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换毛按摩30次,每日2次,刺激消化道并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阴阳平衡,增加胃肠蠕动。第五,合理使用缓泻剂
血液病患者使用缓泻剂要遵循最小剂量、最短疗程、最合理剂型的原则。每天要注意排便情况,做好记录,如果3天都未排便,就可以适当的使用缓泻剂,对顽固性便秘,粪便干结,排除无力的老年患者可以灌肠,嘱患者养成良好、定时排便的习惯。
血液病患者应该做好便秘好护理工作,缓解便秘痛苦,减少血液病患者的并发症,争取早日康复。
第二篇:血液病患者麻醉新进展
血液病患者麻醉新进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麻醉学教研
室)广州 510632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Jinan
Universit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510632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系统疾病种类繁多,近几十年来,由于免疫学、病理学、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大量应用于血液学的研究,使人们对这些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的方法更加有效,生存预期逐步提高。血液系统疾病又常常导致其他器官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因此血液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并发其他系统疾病而需手术患者也大量增加。这些疾病势必给麻醉的管理和选择带来困难,甚至威胁病人生命。本文就近几年来几种血液病患者麻醉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镰状细胞疾病与镰状细胞素质r软件
2020班公湖互殴八小时(一)病理生理
由于11号染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的一个核苷酸被替代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异常的疾病。β-珠蛋白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产生血红蛋白S(HBs)病[1]。
镰状细胞疾病是纯合子状态,红细胞内以HBs为主,HBs与氧的亲和力低,在脱氧的条件下相互聚集成为溶解度很低的多聚体,使红细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状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容易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由于变形能力差阻塞微循环导致急性和慢性组织损伤,
阻塞大血管导致器官梗死。由于血管内溶血导致总胆红素升高,体检可见轻微黄疸。镰状细胞素质是杂合子状态,只带有1个镰状细胞基因。在美国黑人中的发病率是8%,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大多数人能正常生活[6]。红细胞内HBs常在20-40%之间[6],由于浓度较低,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发生镰变,也不发生贫血,临床无症状。镰状细胞素质常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联合存在,如HBc,此时临床表现与镰状细胞疾病类似。如与HBF联合存在则镰变减少,症状较轻。虽镰状细胞素质被认为是良性的,但在极度生理状态下发生猝死风险增加。镰状细胞状态发生血管阻塞的病理生理很复杂,所有在镰状细胞疾病下发生的终末器官损伤都可在镰状细胞素质发生。缺氧、低温、低流量及酸中毒皆引起红细胞镰变。镰变对机体的影响包括:a.血管阻塞及血栓形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b.对心、肺产生严重影响。镰状细胞病的病人在20岁时即出现左心室肥大及心脏扩张。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发生肺梗死及肺不张。尸检已发现肺循环的血栓栓塞。急性肺梗死可引起“急性胸痛综合征”,其特征是发热、,胸痛、,白细胞计数升高、,胸片出现肺浸润征、动脉低氧血症。生理研究表明有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和动静脉分流。大约30%的镰状细胞病的儿童肺动脉压升高,在成人,肺动脉压升高与死亡率明显相关,肺动脉压升高是由多因素引起的,血管内溶血导致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起了重要的作用[7]。Katherine
C.Wood的研究指出长期溶血引起的NO的合成与代谢异常是镰状细胞疾病血管病的主要原因[9]。其他机制包括慢性低氧血症、慢性血栓栓塞、无脾症、实质器官和血管内的镰状细胞隔离。肺动脉压升高早期是可逆的,随年龄增长血管发生病变发展为不可逆[7]。c.脾脏、脾脏曲折的内部结构和缓慢的血流促进了红细胞的去氧和停滞,导致镰变,血管阻塞。虽然自发性脾梗死发生年龄较早,但还是可能脾肿大扣留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脾隔离危象。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g/dL,这种病人须紧急脾切除d.肝胆,肝内镰变引起疼痛性肝肿大。肝转氨酶常升高。发生素性胆石症的危险增加[5],e,肾脏,肾髓质环境的缺氧,高渗,低PH值,所有这些都易导致镰变和血管阻塞,进而引起肾髓质梗死及至肾乳头坏死,反复发生血尿。排等渗尿反映肾脏已失去浓缩功能。f骨。营养血管阻塞引起骨坏死。30-40%的患者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其中的17%需行全髋关节置换。骨髓坏死及随后的骨髓分离产生肺栓塞。
(二)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呼和浩特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术前评估包括有无血管阻塞症状,发热,感染,脱水以及一些后遗症,特别是肺部后遗症[10]。镰状细胞贫血病人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输液,控制感染,使血红蛋白在一个
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手术来决定是否需要术前输血。建议在行大手术时进行部分交换输血,通过使循环中HbS低于30%来减少镰变[1]。交换输血与普通输血不同,交换输血是一种快速(1-4小时)花费相对少减少HbS比例,增加HbA浓度的方法。15-20mL/kg浓缩红细胞置换大概10-15mL/kg的全血。它还能够降低血液粘滞度[1],增加携氧能力,降低镰变趋势[2]。输血的目的是为了使红细胞比容达到35-40%,正常血红蛋白达到40-50%[1]。虽然对接受麻醉的病人进行交换输血的益处没有得到完全证实,有人报道,输血的危险和并发症超过了可能的好处。但肯定的是,对镰状细胞危象是有帮助的[1]。对于心肺转流的病人,Harban[8]等报道成功在不进行交换输血的情况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矫正手术的心肺转流。心肺转流时的应激,低温和通过心肺泵时的低流速都促使了镰变和溶血,血管阻塞等其他的并发症的发生[1,3]。心肺转流有关的危险包括两个,低温和使用心脏停搏液时可能发生冠状血管内的镰变。他们的做法是:使用中低温,避免在心肺转流前降温,心肺转流后把温度降至34OC。为了洗出所有在冠状血管内的细胞,首先使用温停搏液,直到洗出所有冠状血管内的细胞,然后使用5OC的停搏液灌注。为了保证在与病人的血混合时的良好氧合,在心肺转流前使预充液的氧分压高于50kPa。通过使用胶体,、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的预充液,病人的镰状细胞负荷降至8%左右。虽然还没
有关于心肺转流时安全的镰状细胞负荷值,但其他手术时为小于30%。由于心肺转流时预充液对病人血液的稀释作用,能够使镰状细胞负荷降至比较安全的范围。术前须检查心电图和胸片以及动脉血气分析。假如术前心电图显示有肺心病的证据,须作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成像以进一步估计心室功能。
镰状细胞疾病常需进行的手术有:脾切除,胆囊切除,全髋置换术。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区域麻醉或全身麻醉皆可[10]。区域麻醉具有扩张血管和提供良好镇痛的优势。全麻能够提供良好的氧供。全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不张,但研究表明,其发生率与麻醉无关,而与手术部位有关,上腹部手术发生率最高。麻醉的实施似乎比选择更重要,应该更加注重麻醉的管理。术中避免引起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降低和低血流状态的因素,如止血带的使用和手术体位的影响,使用止血带应该列为禁忌。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引起低温,高温,甚至轻度的低氧血症,低血压,低容量,适当输液和相对高的吸入氧浓度(>50%)。动脉置管以便于采血做血气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监测血容量[1,12]。所有术中使用的液体必须加温,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进行液体和麻醉维持,通过定期动脉血气分析避免缺氧和酸中毒。Mohamed
A.M.Youssef[13]报导镰状细胞疾病病人对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使用保守输血法使病人正常血红蛋白≥100g/L,术中反应与正常人没有区别。由于术后疼痛较轻,输液少和早期的活动,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于传统手术胆囊切除术[13]。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围术期死亡发生于术后,低氧血症和肺部并发症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为避免这类并发症,术后支持性氧疗,充分镇痛,肺部理疗,早期活动是必要的[4]。良好的围术期管理需要麻醉师与其他多学科专家的合作[10,13]。关键是避免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高血粘滞度,酸中毒,低血压和低温[10]。经验表明,当HbS超过总血红蛋白的50%时会发生临床血管阻塞危象。
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报
(一)病理生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可同时有血小板,白细胞的增多[16]。发病率1.9-2.6每1000000人[17]。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平均年龄56.5岁[18],男性多于女性。97%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有JAK2高甘油三酯血症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05:2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10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细胞   镰状   血管   发生   引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