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经验

阅读: 评论:0

党的建设研究
井冈山时期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经验
□刘欢闻竞bootstrap方法
摘要: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关系着党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在党的井冈山历史时期,非常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在政治建党方面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的道路。在井冈山时期对党的政治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主要表现在处理好四组关系上:处理好讲政治与讲军事的关系;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处理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处理好共产党人价值观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关系。处理好这四组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严明政治纪律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些重要的历史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党的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wind up关键词:井冈山斗争;党的建设;党的政治建设
收稿日期:2020-12-15
作者简介:刘欢,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闻竞,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21)01-0047-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依历史纵轴考察党的建设发展脉络,政治建设始终为其根本一环。事实上,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即开始了党的政治建设道路的探索。由于特殊的斗争环境,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体现为红军中党的政治建设以及苏维埃政权中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等。这一探索为延安时期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了准备,亦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井冈山时期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讲政治与讲军事
在中共八七会议上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指出,要吸取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的教训,强调“秋收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1],从而提出了“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随后,开始组织、领导湘赣边
界秋收起义。在看来,秋收的目标在于“夺取政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军事武装,以主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1927年10月,率领“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在井冈山地区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长期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基本结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在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军事斗争;另一方面也反复强调要坚决反对
“单纯军事观点”。持“单纯军事观点”的人将红军当作单纯的军事组织,将政治从属于军事,因而得出了所谓的“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的错误结论。军事工作固然重要,但政治工作有着特殊重要作用。在看来,红军和国民党军阀的根本区别在于,红军强调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领导。在军事斗争的过程中,党如果不做好政治工作,“众未起来”,红军的行动就“成了单纯的军事冒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红军不是单纯的军事组织,除打仗外,红军还要坚决执行党的政治任务,承担艰苦的众工作;革命不是“走州过府”,必须通过发动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最终扩大党的政治影响。
(二)民主与集中
—是注重民主。“三湾改编”后,红军逐步确立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苏维
埃政权确立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实行民主制度是党和红军区别于旧政党和军阀的一个主要标志。“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幵。”囱但是民主并非无原则的民主。1928年9月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无组织状态下开了三天,整个会议七嘴八舌,毫无结果。在看来,这是极端民主化倾向的表现。面对当时红军党内存在着的非组织观点,指出,争论问题既要弄清是非,不“调和敷衍”,也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3]
二是强调集中。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红军内部实行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强调,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对于会上有争论的问题,强调要让到会的同志尽量表达观点,通过深刻讨论形成结论和决议,而对于结论和决议则必须拥护。古田会议上,就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阐明了5点原则,强调对于党的决议来说,一经作出,就必须要坚决执行。
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要致力于实现党的坚强领导。最初,红四军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之间的斗争。对此,认为,要坚持在革命斗争中将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民主集中制需要在革命斗争中充分发挥效力,使众由接触到理解,达到说服众的目的,进而在众组织中得以广泛运用,最终转化为斗争的力量。这种斗争力量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的斗争力量,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形成核心,军队也好,根据地也好,都会松散无力,难以巩固和发展。
(三)纪律与自由
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同时,还需处理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自由而没有压迫是党和红军区别于旧政党和军阀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三湾改编”之后,工农革命军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自由并非无限制的自由,自由必须以遵守纪律为前提。最初,一些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散漫习气较为浓厚,片面理解“自由”,进而发展成为自由主义,具体表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极端民主化、组织生活中的非组织观念以及物质生活上的绝对平均主义。认为,部分小资产阶级存在着自由散漫性,“这种自由散漫性带到党内,就成了政治上的和组织上的极端民主化的思想。”內而纠正的办法,除了理论(理论论证)和组织(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两手抓之外,还需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既规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要求,也明确了党的组织建设、政治生活等的纪律和规矩。这一时期,红四军党的纪律建设和军队的纪律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严明政治纪律也主要表现为严明党纪军纪。1928年8月,在行军途中,当得知有红军战士因饥饿吃光了一块地里的苞米,马上命令部队休息,对指战员进行众纪律教育,并亲自在一块竹牌子上写道:“因为我军肚子饿了,为了充饥,把你的苞米吃光了,违犯了纪律。现在把两元钱(光洋)埋在土里,请收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提升了红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密切了红军和众的关系。
党的建设研究
(四)共产党人价值观与非无产阶级思想
这一时期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集中表现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主观主义等。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集中阐述了个人主义的6种表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报复主义、小团体主义、雇佣思想、享乐主义、消极怠工和离队思想。指出,个人主义者往往把自身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以个人或小团体为中心,最终给党和红军带来严重危害。将自由主义比作“腐蚀剂”,认为自由主义的观点和其在政治上组织上的表现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党内一部分人存在着小资产阶级思想残余。而主观主义的危害主要是不利于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5]o 批判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同时也相应提出了纠正的方法。
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在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辛辣批判中,逐渐形成了忠诚于党、密切联系
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党的坚强领导是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忠诚于党也是红军的根本原则。始终高度重视众工作,要求党员和红军战士密切联系众,关心众生活,真心实意地为众谋利益。在看来,实事求是是党员和红军战士必须秉持的思想路线。这一时期,以寻乌调查为代表,多次展开了调查研究。而以“红米饭南瓜汤”为代表的艰苦生活,以清正廉洁为代表的干部作风,成了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价值准则的生动写照。
二、井冈山时期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探索的历史经验秀品网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是将讲政治作为红军第一位的要求,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建设。1927年9月,率秋收起义部队前往井冈山,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改变了以往旧军队中单纯讲军事的狭隘观点,在红军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设立党代表,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制度,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建设。八七会议后,我们党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军事必须为政治所领导,政治是第一位的,将讲政治作为红军第一位的任务和要求,认为“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
二是明确了提高红军党员战士和根据地苏维埃代表政治水平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认为:“不提高党内政治水平,不肃清党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担重大的斗争任务。”问而提高政治水平主要靠教育,为此,阐述了通过教育提高党内政治水平的18种方法。对于士兵
政治训练的问题,列举了19种训练材料,并阐述了“上政治课”等8种方法。在兴国县等地的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同样重点关注了乡代表的政治表现。
(二)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体现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是党的重要政治优势,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最鲜明的政治标志。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确立有一个过程。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三湾改编”将红军与一切旧军队从政治特质上区别开来,开始确立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以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和红军建设,阐明红军的性质和任务,明确红军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再次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这一根本要求,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得以最终确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还体现为党对工人运动、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各方面的领导。指出,“一切工作”均需经过党的讨论和决议。
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是党要有统一明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制定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党的二大明确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而在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外,我们还必须有具体的政纲和方针政策,以便各地有遵循的标准和依据。正如所说:“中央要我们发布一个包括小资产阶级利益的
政纲,我们则提议请中央制订一个整个民权革命的政纲,包括工人利益、土地革命和民族解放,使各地有所遵循。”[7]二是要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这是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抓手。高效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能够实现制度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有效衔接,拥有高效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特别注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问题,反复强调我们在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在领导方式上要将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在工作方法上要密切联系众、团结同志,“没有正确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迅速地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是不可能的。”[8]三是要严格执行决议,这是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究竟能否落地,关键看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例如,党的土地政策只有经历土地革命的实践洗礼,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工农大众的拥护,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严明政治纪律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把党纪党规挺在前面,是严明政治纪律的前提。这一时期党和红军的政治纪律是分不开的。针对当时红四军中存在着的散漫习气和纪律松弛等不良倾向,1927年底,明确指出红军必须执行三项任务—
primo—打仗、打土豪、做众工作。1928年4月,根据众工作的实际,结合此前陆续制定的—些注意事项,提出了红军必须执行的“三条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洗澡避女人”和“不搜
俘虏腰包”两项内容,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古田会议决议》分析了当时党和红四军中存在的“党内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等八大问题,指出了纠正的方法,从而在实际上制定了一系列党纪党规,既包括思想上、政治上的制度规矩,也包括具体工作上的制度要求,为严明政治纪律提供了根本的依据和遵循。
严格执行纪律和规矩,是严明政治纪律的保障。反复强调要绝对废止对纪律敷衍应付等现象,强调纪律的关键在于执行,而执行务求严格。面对当时一些党员存在着纪律松懈的问题,提出发展新党员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指出入党介绍人需要对发展对象负责。古田会议强调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要求成为对党员和红军的刚性约束,从而在红军中形成了一种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在严格执行纪律和规矩的基础上,全党上下逐渐形成统一意志、令行禁止的局面,有利于发挥党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四)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首先要明确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如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早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阐明了入党条彳一“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等,这事实上蕴含着共产党人应具备的忠诚老实、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在批判享乐主义的基础上,指出,共产党员
和红军战士要能吃苦耐劳,要能做艰苦的众工作。在批评本本主义的过程中,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实事求是思想开始萌芽。事实上,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在不同的场合数次提出了党员和红军应遵循的价值观,概括起来就是忠诚于党、密切联系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等共产党人价值观。
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重在实践引领。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是引领的前提,只有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普遍树立了共产党人价值观,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发挥实践引领作用,而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践养成离不开党内教育。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将教育视作党内最迫切的问题,主张通过党内教育纠正错误思想,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共产党人价值观。实践引领是树立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目的和归宿。强调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要将共产党人价值观外化于行,通过具体行动实现实践引领。在革命战争年代,要求党员和红军战士严格履行“上门板、捆禾草、扫地、讲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照还、赔偿损失”等行为(下转第60页)
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
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综上所述,网络党建工作是传统党建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是对新时代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及时化、便捷化的积极回应。通过基层党建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共生,可以实现党建理念、方式的与时俱进,让党建工作始终存在于党员身边,通过平台多途径调动党员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可以让党员管理、学习“触手可及”,不断推动基层党建“落实、落小、创新”,开创争创新、讲绩效的基层党建新局面,为自媒体党建工作注入持续的活力,推动网络党建工作向高层次、更宽领域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网络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4.
[2]黄斌•做好新时代的网络新闻舆论工作[EB/ OL].(2018-01-18)[2020-10-18].media.people. com/nl/2018/0118/c416182-29773080.html东城职介
[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冯凌宇
(上接第50页)规范,从而将蕴含在其中的密切联系众、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等价值观传播开来。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广大党员和红军战士逐渐养成了忠诚于党、密切联系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好作风。一首在当时流传甚广的民歌—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就是最为生动的反映。
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政治建设并非新时代的专利。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对政治建设的探索实践从未停歇。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以宏阔的全局眼光和纵深的历史视野考察党的政治建设,才能汲取历史上党的政治建设的智慧与力量。井冈山斗争时期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艰辛探索,为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凝聚了政治力量,为党和红军的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为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也为延安时期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同样具有启示意义。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以旗帜鲜明讲政治为根本要求,以贯彻党的集中统—领导为首要任务,以严明政治纪律为基本保障,以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为价值导向。
参考文献:
.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7,94.
[2][3][4]⑸[7][8].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90,89,91,78,123.
责任编辑谢培丽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04:4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0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治   红军   建设   工作   领导   纪律   实践   价值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