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重点知识及常用结论
椭圆:1.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两个定点F1,F2中国移动万花筒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MF1|+|MF2|=2a(2a>|F1F2|);
2.性质
焦点的位置 | 焦点在x轴上 | 焦点在y轴上 |
图 形 | | |
| +=1 | +=1 |
范 围 | -a≤x≤a,-b≤y≤b | -b≤x≤b,-a≤y≤a |
对称性 | x轴、y轴、原点 | x轴、y轴、原点 |
顶 点 | A1(-a,0),A2(a,0), B东方轮船公司1(0,-b),B2(0,b) | A1(0,-a),A2(0,a), B1(-b,0),B2(b,0) |
焦 距 | |F1F2|=2c(c2=a2-b2) |
焦 点 | F1(-c,0),F2(c,0) | F1(0,-c),F2(0,c) |
离心率 | e== (0<e<1) |
准线方程 | x=± | y=± |
通径 | |
| | 末次冰期 |
若点在椭圆内部.
若点在椭圆的外部.
共焦点的椭圆方程设法:+=1(或+=1)
与双曲线-=1共焦点的椭圆方程设法:-=1(b2<m<a2)
共离心率的椭圆方程设法:+=t(t>0)
不确定焦点在哪个坐标轴:mx2+ny2=1(m铀矿地质≠n,且mb>0,n>0)
焦半径公式:椭圆(a>b>0)
, (,).
焦点三角形:椭圆 (>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 2,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为.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周长:2a+2c
椭圆中的最值:F1,F2为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B为短轴的一个端点,O为坐标原点,则有:①|OP|∈[b,a];②|PF1|∈[a-c,a+c]; ③|PF1|·|PF2|∈[b2,a2];④∠F1PF2≤∠F1BF2.P为椭圆短轴的端点时对应的∠F1PF2=∠F1BF2最大.例:椭圆上一点满足∠F1PF2=60°,求离心率取值范围?当P为椭圆短轴的端点∠F1BF2=60°时此时离心率最小.
常用性质总结:
1、椭圆(a>b>0)的两个顶点为,内功经
,与y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P1、P2时A1P1与A2P2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2、AB是椭圆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为AB的中点,则,即。
3、若在椭圆内,则被P0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
4、若在椭圆内,则过P0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5、切线方程:若在椭圆上,则过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
6、切点弦:若在椭圆外,则过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1、P2,则切点弦P1P2的直线方程是.
7、过椭圆 (a夜间守门人>0, b>0)上任一点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椭圆于B,C两点,则直线BC有定向且(常数).
8、椭圆与直线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判别式法判断)
直线方程与椭圆联立求得:
>0时,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直线与椭圆相交;
=0时,直线与椭圆有一个公共点,称直线与椭圆相切;
<0时,直线与椭圆没有公共点,称直线与椭圆相离.
双曲线:1.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正数)的点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这里应特别注意:若动点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差不加绝对值符号,则只表示双曲线其中一
支.双曲线:||MF1|-|MF2||=2a(2a<|F1F2|).
2.性质
焦点的位置 | 焦点在x轴上 | 焦点在y轴上 |
图 形 | | |
标准方程 | -=1(a>0,b>0) | -=1(a>0,b>0) |
范 围 | x≤-a或x≥a | y≤-a或y≥a |
对称性 | x轴、y轴、原点 | x轴、y轴、原点 |
顶 点 | A1(-a,0),A2(a,0) | A1(0,-a),A2(0,a) |
焦 距 | |F1F2|=2c(c2=a2+b2) |
焦 点 | F1(-c,0),F2(c,0) | F1(0,-c),F2(0,c) |
离心率 | e== (e>1) |
准线方程 | x=± | y=± |
渐近线方程 | y=±x | y=±x |
通径 | |
| | |
点在双曲线(a>0,b>0)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