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学科学院 山西大医院 张巧花 侯淑玲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是一种来源于T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异质性强,病理诊断类型复杂,2008年WHO病理分20种类型,临床表现与因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以及基因型而差异较大。T-NHL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对T淋巴细胞作用机制以及T-NHL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T-NHL的诊治取得了瞩目的进展。
一、T-NHL的流行病及诊断与分型
1.流行病因。
T-NHL的发病率远低于B-NHL,而且与地域分布有关,亚洲人发病率高于欧美地区。T-NHL在我国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4%,而在欧美国家仅占所有5%-15%。亚洲地区以节外病变为主,如EB病毒相关的鼻部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瘤/T-NHL;在欧美地区主要是淋巴结内型,包括非特指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间变型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 细胞性T-NHL。
2.诊断
WHO于2008年更新的NHL疾病分类中,在2001年基础上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类,将T-NHL分为20种独立的疾病,每种独立的类型都有其各自的定义及相应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特点。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播散型、节内型、节外型和皮肤型。原发性全身型ALCL中有分为ALK+和ALK-两个独立的亚型。将皮肤脂膜炎样T-NHL仅限于表型为αβ。原表型为γδ的皮肤脂膜炎样T-NHL由于预后较差,另外归类于原发性皮肤型PTCL。原发皮肤侵袭性嗜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NHL和原发性皮肤小/中CD4+T-NHL也归类在原发性皮肤型PTCL中。蕈样霉菌病(MF)和sezary综合征分为不同两型。增加了EB病毒相关的克隆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儿童)。 NCCN2009年制定的NHL分类中,T-NHL按照细胞形态分为间变性和非间变性两种。非间变性又可分为:节内型、节外型和皮肤型。
在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
可能是血管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人类AITL组织可见c-maf高表达。阿ALK+的ALCL定义为:位于2p23染体上的ALK基因重排导致的遗传学改变,产生ALK嵌合蛋白。其中最常见的是位于5号染体上的 核磷酸蛋白(NPM)融合形成t(2;5)(p23;q35)易位,其他常见的融合基因位于1号染体的肌球蛋白3基因(TPM3),占10%-20%,位于3号染体的TFG,占2%-5%。其T细胞免疫表型经常缺失,也有甚至裸型。最近已明确CXCL13是鉴别AITL与PTCL-NOS的有用标志。
二、
目前T-NHL尚无统一的最佳方案。
(一)NCCN指南一线
1.非皮肤型PTCL的原则:首选临床试验,其次为CHOP方案,再次为EPOCH方案,除低危患者外,应考虑行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2.ALK+的ALCL由于预后较好,对于处于CR期者无需行干细胞移植。
(二)NCCN指南二线
1.混凝土裂缝论文对于耐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首选临床实验,其次为ESHAP方案、GDP方案、GemOx方案、ICE方案、mini-BEAM方案、MINE方案。
2.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首先考虑参加临床实验,其次使用新药。
(三)PTCL不同亚型需不同方案
1.和平县教育局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ATL)
病因:HTLV-1感染。患病年龄:中位55岁。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72%), 皮肤病变(53%),肝肿大(47%),脾肿大(25%),高钙血症(28%)。
急性型 :表现为高钙血症、白血病表现和淋巴结肿大。预后最差,MST 6 月
淋巴瘤型:表现为淋巴结、肝、脾、武士道精神CNS、骨和胃肠道病变,循环中异常的淋巴细胞少 (<1%) , MST 10 月。慢性型 :循环中异常的淋巴细胞 > 5%,MST 24月。冒烟型:MST 尚未取得。
联合化疗:MST 8月。CHOP减瘤后使用抗核苷、 IFN-α和口服扬州大学职前教育VP16
IFN-α新版限塑令出台 联合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 。IFN-α+叠氮胸苷:RR 70%-90%,MST 11-18月。新药:denileukin diftitox 和阿仑单抗。
俄国形式主义2.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 AITL)
是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有时可仅仅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在皮质激素或多药联合方案后复发的患者中,环孢素曾显示有效。本指南提出单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作为AITL的初始。然而,大部分AITL患者预后差,故此病时,应着重考虑用于其他PTCL的方案。推荐对所有的PTCL-NOS或ALCL患者采用多药方案作为诱导,另外,对于I~II期(低-中危)患者进行受累区域局部RT常显示有效。建议的方案包括CHOP、EPOCH或HyperCVAD与甲氨喋呤和阿糖胞苷交替。在初始后,所有的患者需接受对全部阳性病变的复查,进行中期再次分期。如PET扫描阳性,应在更改疗程或前再次活检。根据缓解情况(CR、PR、未缓解或疾病进展),患者可分为三组。之后的选择取决于患者最初的疾病分期是I-II期还是III~IV期。
3.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 CTCLs)是一组原发于皮肤而最终会侵及淋巴结、血液和内脏器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
和Sezary综合征(Sezary syndrome, SS)是最常见的CTCL类型。MF占CTCL新发病例的60%,而SS则仅占5%。MF是一种原发皮肤的成熟T细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SS是CTCL的一种红皮病性白血病变异型,以明显的血液受侵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在更新的CTCL的EORTC和WHO分类中, MF是一种以惰性表现为特征的肿瘤,而SS则以侵袭性为特征。然而,文献表明,MF中部分患者可以发生向大T细胞淋巴瘤转化,其诊断标准是MF病灶活检中大细胞数量大于25%。
分期 :
蕈样肉芽肿协作组(the mycosis fungoides cooperative group, MFCG)制定的TNM分期系统已经成为MF和SS患者分期和分类的标准。最近,基于MFCG分期系统发表后MF和SS免疫组化、生物学和预后方面新的数据,ISCL和EORTC推荐对此分期系统进行修订。在这个修订的分期系统中,所有不同分期
的患者应该具有明确的MF/SS诊断。T1期定义为小于10%的皮肤表面受侵,病变为斑片或斑块状,而T4则是至少80%皮肤弥漫受侵的红皮病。根据病变占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 BSA)的百分数来评价皮肤受侵的程度,患者的手掌(不包括手指)
相当于0.5%的BSA。仅对临床上异常的淋巴结
(直径≥1.5 cm)才进行活检来评价分期。除皮肤、淋巴结或血液外,其他内脏器官的受侵,应该经过影像学证实。血液受侵分为3种:B0为不具有明显的血液受侵(Sezary细胞≤5%);B1定义为低肿瘤负荷(Sezary>5%但未达到B2的标准);B2为高肿瘤负荷,Sezary细胞大于1,000/μl。根据更新的分期系统,III期的患者进一步分为IIIA和IIIB两组,以区分血液受侵的程度(分别为B0和B1)。
预后
最重要的生存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皮肤受侵的程度和类型、总的分期(T-分类)、是否有皮肤外病变和外周血受侵[221-224]。局限性斑片/斑块期的患者预后较好,而肿瘤期或红皮病浸润的患者预后较差,具有皮肤外病变患者的预后则更差。在一项包括525例MF和S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年龄<57岁患__者的5年OS显著高于≥57岁的患者(80%对56%)。疾病进展、发生皮肤外病变或MF致死的风险与初始分期有关。
诊断:
国际皮肤淋巴瘤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utaneous Lymphoma,ISCL)制定的
的规范中,MF的诊断是在综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做出的。根据修订的诊断标准,SS的诊断包括(下列之一):Sezary细胞的绝对计数≥1,000/mm3;CD4/CD8≥10(由于循环中CD4细胞数增多所引起);和/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免疫表型异常,包括CD7细胞减少明显(>40%)或CD26减少(>30%),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还提示血中存在T细胞克隆的证据。全面的皮肤检查,可疑皮肤病变的活检和皮肤活检的免疫组化检查是确定诊断所必需的。缺少明确的皮肤诊断时,推荐进行可疑淋巴结活检和外周血Sezary细胞的评价。MF和SS的特征是CD2+、CD3+、CD4+、CD5+、CCR4+、CD45RO+和缺少特定的T细胞标志CD7和CD26[226]。MF的一些亚型也可以为CD8+。如果组织学上有大细胞转化的证据,则推荐使用CD30进行表型分型。这些T细胞还表达皮肤淋巴细胞抗原(cutaneous lymphocyte antigen,CLA)和TH2细胞因子,且与TH1和IL-12细胞因子缺乏有关。解释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 TCR)基因重排的结果时应慎重,因为TCR克隆性重排并非仅在恶性疾病中发生。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TCR基因是一项有用的技术,其意义在于能够支持MF和SS的诊断,尤其是在鉴别MF和炎性皮肤病时。